羹(拼音:gēng),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最古形体为《说文解字》中的小篆,古字形由?(lì,冒热气的炊具)和羔(小羊)组成,“羹”的本义应是“以羊肉做成的带汁的食品”,引申指各种肉类或蔬菜做成的带汁的食品。中古以后,“羹”由带汁食物引申为浓稠的汤。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 羔美
汉字部件分解: 羊灬羊大
笔顺编号: 4311214444431121134
笔顺读写: 捺撇横横竖横捺捺捺捺捺撇横横竖横横撇捺
基本字义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羹汤。肉羹。鸡蛋羹。/n
英汉互译
羹:a thick soup;soup,;broth
方言集汇
粤语:gang1;/n客家话:[沙头角腔]gang1[东莞腔]gang1[梅县腔]gang1[陆丰腔]gang1[宝安腔]gang1[客语拼音字汇]gang1。
详细字义
1. 会意。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2. 调和五味的汤 [tick soup]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
(颖考叔)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左传·隐公元年》
3. 煮熟带汁的蔬菜也叫羹 [vegetable soup]
藜藿之羹。——《韩非子·五蠹》
4. 又如:菜羹(煮熟的菜,加上米屑,古代贫者所食);羹食(羹汤和饭);羹粥(菜羹和稀饭);羹藜(煮野菜羹。泛指饮食粗劣)
5. 汤 [soup]
用肉、菜等芶芡煮成的浓汤。《左传.隐公元年》:「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三国魏.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鼓以为汁。」
常用词组
1. 羹匙 gēngchí
[spoon for soup;table spoon] 匙子,为椭圆形或圆形的带柄小浅勺
该文章由作者:【白兰杰索】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