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在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恢复后病毒潜伏在体内,少数病人在成人后病毒再发而引起带状疱疹,故被称为带状疱疹病毒。
性状
VZV在形态上与HSV相同。仅有一个血清型。基因组有71个基因,编码67个不同蛋白,包括6种糖蛋白(gpⅠ~gpⅥ),现统一分别命名为gE、gB、gH、gI、gC和gL。在受感染的细胞中,糖蛋白gE、gB和gH极为丰富,在病毒体的胞膜中也存在这些糖蛋白。培养VZV常用人成纤维细胞以及猴的多种细胞,3天至2周左右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如细胞核内包涵体以及多核巨细胞的形成。病毒在细胞与细胞间扩散,再感染邻近细胞。
致病性
VZV没有动物储存宿主,人是唯一自然宿主。皮肤是病毒的主要靶器官。
VZV感染人有两种类型,即原发感染水痘(varicella)和复发感染带状疱疹(zoster)。
水痘
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是全身同时出现丘疹、水疱及结痂。部分患者可自行痊愈,若经过积极治疗,也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痊愈后多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再患水痘极少见,但病毒可长期潜伏于体内,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可引起带状疱疹。
健康儿童罕见脑炎和肺炎并发症。成人水痘症状较严重,常并发肺炎,死亡率较高。有免疫缺陷的儿童和无免疫力的新生儿感染水痘,病情凶险,可能是一种致死性感染。如孕妇患水痘除病情严重外,并可导致胎儿畸形、流产或死亡。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成人、老年人或有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患者常见的一种疾病,由潜伏病毒被激活所致。曾患过水痘的病人,少量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外伤、发热等因素能激活潜伏在神经节内的病毒,活化的病毒经感觉神经纤维轴突下行至所支配的皮肤区,增殖后引起带状疱疹。初期局部皮肤有异常感,搔痒、疼痛,进而出现红疹、疱疹,串连成带状,以躯干和面额部为多见,呈单侧分布,病程约3周左右,少数可达数月之久。
并发症有脑脊髓炎和眼结膜炎等。
少数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见有:
①不全型带状疱疹(顿挫型),仅出现红斑、丘疹、不发生典型水泡。
②大疱型带状疱疹,可形成豌豆至樱桃大的水泡。
③出血性带状疱疹,疱内容诶血性。
④坏疽型带状疱疹,皮疹中心发生坏疽,结成黑色痂皮不易剥离,愈后遗留疤痕。
⑤播散型带状疱疹,在恶性肿-瘤或年老体弱的患者,在局部发疹数日内,全身出现类似水痘痒发疹,常伴有有高热,可并发肺、脑损害,病性严重,可致死亡。
上述非典型性带状疱疹外,临床上尚可见到某些特殊部位或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如下:
1、眼带状疱疹:眼带状疱疹多为散发,以9-11月分发病多见。临床所见眼带状疱疹伴有同侧三叉神经第一支受累,可见眼瞳红肿、结膜充血、水疱及痂皮,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后因疤痕形成失明。严重者可发生全眼球炎、脑炎、甚至死亡。
2、耳带状疱疹:又称Remsay-Hunt综合征,是由于VZV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临床特点为耳部急剧疼痛和同侧面瘫,间伴重听、眩晕等。可伴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胀进而腮腺炎。
3、带状疱疹性脑膜炎:系病毒直接从脊髓神经前、后跟向上逆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大多见于颅神经、颈或上胸脊髓神经节段受侵的患者。表现有头痛、呕吐、惊厥或其他进行性感觉障碍,尚可有共济失调及其他小脑症状等。
4、内脏带状疱疹:病毒由脊髓后跟侵及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内脏神经纤维,引起胃肠道或泌尿道症状,当侵犯胸膜、腹膜时,则发生刺激症状甚至或出现积液。
免疫性
VZV的3个主要糖蛋白诱生的抗体均能中和病毒,其中糖蛋白gB与HSV的gB有49%的氨基酸相同,但免疫关系不清楚。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及细胞因子如干扰素,对限制VZV扩散以及水痘和带状疱疹痊愈起主要作用,其中,尤以特异性细胞免疫更为重要,但不能阻止带状疱疹的发生。水痘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防治原则
被动免疫
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aricella-zoster immunoglobulin,VZIG)或高效价VZV抗体制品,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新生儿、未免疫妊娠接触者或免疫低下接触者的感染和疾病的发展。可在医院、学校等地防止爆发,但没有治疗价值。
疫苗
水痘减毒活疫苗已在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应用多年。免疫接种1岁以上未患过水痘的儿童和成人,产生的特异性抗体能在体内维持10年之久,保护率较高,为68%~100%。我国有些地区对1岁以上儿童也在试接种水痘疫苗。免疫抑制儿童及成人患扩散带状疱疹,可应用无环鸟苷(acyclovir,ACV)、阿糖腺苷(vidarabine)等核苷类似物及IFN进行治疗。无环鸟苷能阻止疾病的发展。
该文章由作者:【疗伤烧肉粽】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