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是由黑泽明执导,仲代达矢、寺尾聪、根津甚八、隆大介联合主演的战争片。该部影片由东宝国际公司发行。影片于1985年6月1日在日本上映 。
该影片以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为灵感,取自日本战国时代的一段寓言故事,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一个虚构的一文字家族因自相残杀而走向灭亡的故事 。
剧情简介
一文字秀虎(仲代达矢饰)是日本战国时代崛起的海野平原的一个小国诸侯,以杀人手段残忍著称,被征服者往往全家被杀,女人被赏赐给部属。秀虎通过连年争战而雄霸一方,势力如日中天。垂垂老矣的秀虎担心天不假年,在他70岁的时候决心提前把一文字家族的领地一分为三,由三个儿子分掌,重要大权还是大儿子。按照他的设想,长子太郎(寺尾聪饰)驻守副城,次子次郎(根津甚八饰)驻守第二城,三子三郎(隆大介饰)驻守第三城,并嘱咐他们要休戚与共。长子太郎和次子次郎对此欣然接受,幼子三郎却表示激烈反对。秀虎一怒之下赶走了三郎,家业全部被太郎和次郎瓜分。秀虎带着侍妾和亲兵过起了老太爷的日子。
自以为从此可以安享晚年,孰料灾难却接踵而至。先是太郎对父亲心怀忌惮,以种种借口轻慢、排挤秀虎。秀虎只好又搬到次郎的城堡居住。谁知次郎竟与太郎勾结,集结重兵对亲生父亲发动突然袭击。秀虎的妻妾亲随全部被杀,自己被儿子们驱赶到原野里流浪,身边只有一个平时扮演小丑的伶人陪伴。一下子从权势顶峰坠落到深渊的秀虎,经受不住打击而神经失常了。他踯躅在旷野里,向天地倾诉着愤怒和悔恨。
与此同时,一场新的骨肉相残正在他的两个儿子间展开。次郎不甘位居太郎之下,放冷枪打死了兄长。太郎的夫人枫君,原是某诸候之女,后来家族被秀虎消灭,被迫嫁给太郎。太郎死后,决意报复的枫君利用次郎贪权好色的弱点,挑唆他杀死原配妻子,致使次郎与家将离心。一文字家庭的基业摇摇欲坠。三郎离开一文字家后,邻近的诸候藤卷赞赏他的见识和勇气,聘他为婿,三郎听闻父亲的遭遇后,立即率大军前来,要求把父亲接走奉养。次郎的军队稍做抵抗即溃,几乎全军覆没,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三郎的要求。秀虎终于和真正爱着自己的幼子三郎见面了,大喜之下他的精神也恢复了正常。然而就在父子同归的路上,三郎被次郎预先埋伏的火枪手射中,死在父亲怀里。秀虎悲痛过度,也跟随儿子而去。藤卷的军队向潮水一样涌向次郎的城堡,一文字家庭的基业彻底覆灭了。如血的残阳里,一个盲乐师的身影孤独地站在城堡的废墟上 。
演职员表
角色 | 演员 |
一文字秀虎 | 仲代达矢 |
太郎孝虎 | 寺尾聪 |
次郎正虎 | 根津甚八 |
三郎直虎 | 隆大介 |
Lady Sué | 宫崎美子 |
Shuri Kurogane | 井川比佐志 |
Kyoami | 池畑慎之介 |
Kageyu Ikoma | 加藤和夫 |
Tsurumaru | 野村万斋 |
Koyata Hatakeyama | 加藤武 |
Seiji Ayabe | 田崎润 |
Sué's lady in waiting | 音羽久米子 |
Tango Hirayama | 油井昌由树 |
Shumenosuke Ogura | 松井范雄 |
Mondo Naganuma | 伊藤敏八 |
Samon Shirane | 児玉谦次 |
制作人 | 原正人、Katsumi Furukawa、黑泽久雄、Serge Silberman |
导演 | 黑泽明 |
副导演(助理) | Bernard Cohn、本多猪四郎、小泉尧史、Kunio Nozaki、冈田文亮、山本一郎、米田兴弘 |
编剧 | 黑泽明、小国英雄、威廉·莎士比亚、井手雅人 |
摄影 | 中井朝一、齐藤孝雄、上田正治 |
配乐 | 武满彻 |
剪辑 | 黑泽明 |
艺术指导 | 村木忍、村木与四郎 |
服装设计 | 和田惠美 |
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参考资料
获奖记录
奖项 | 类型 |
第5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1986年3月24日) | 获奖 |
第5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1986年3月24日) | 提名 |
第5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1986年3月24日) | |
第5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1986年3月24日) | |
第43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1986年1月24日) | 提名 |
第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美术(1986年2月20日) | 获奖 |
第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电影配乐(1986年2月20日) | |
第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男配角(1986年2月20日) | 提名 |
第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摄影(1986年2月20日) | |
第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录音(1986年2月20日) | |
第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灯光(1986年2月20日) | |
第11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1986年2月22日) | 提名 |
第11届法国凯撒奖最佳海报(1986年2月22日) | |
第30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国导演(1986年6月3日) | 获奖 |
第40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外语片(1987年) | 获奖 |
第40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化妆师(1987年) | |
第40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剧本-改编(1987年) | 提名 |
第40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摄影(1987年) | |
第40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服装设计(1987年) | |
第40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艺术指导(1987年) |
参考资料
制作发行
主创公司
制作公司 | 发行公司 |
Nippon Herald Films[日本] | 东宝国际[美国] |
Herald Ace Inc.[日本] | Orion Pictures Corporation[美国] |
Greenwich Film Productions[法国] | Rialto Pictures LLC[美国] |
上映信息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日本 | 1985年6月1日 |
法国 | 1985年9月18日 |
美国 | 1985年9月27日(纽约市) |
瑞典 | 1985年11月15日 |
芬兰 | 1986年3月7日 |
西德 | 1986年4月10日 |
美国 | 2000年8月18日(重新发行) |
法国 | 2003年3月19日(重新发行) |
参考资料
幕后制作
黑泽明为了拍摄片中的战争场面,出动了1400名临演、200匹马、1400套盔甲,盔甲由黑泽明本人亲自设计,马匹还大手笔地从美国运到日本进行拍摄,片中数百套的精致服装,全是手工制作,耗时近两年才完工。此外,电影中火烧城池的高潮戏码,完全不是使用迷你模型,而是在富士山搭设场景的实景拍摄,史诗级焰火战争场面全都真的来,并非电脑特效 。
为了完成创作,黑泽明于这十年间绘制了上百幅的分镜彩色草图,确立了影像的色彩、光线、人物、建筑构造等各式各样的细节。正式开拍时,黑泽明已年届75岁的高龄,视力极度恶化至接近失明的状态,仍心怀壮志努力完成拍摄 。
幕后花絮
- 《乱》是日本电影史上制作成本和规模最大的影片之一,耗资24亿日元,用了200多个工作日拍摄完成。
- 为了纪念影片上映25周年,2010年将采用35毫米电影胶片的形式在美国各地艺术院线进行巡回放映 。
- 影片最后烧城的那场戏拍,是导演特意从美国运来了极易燃烧的木头盖了一座城门。
- 为了清湛的蓝天和一朵恰到好处的云彩,把耗资百万美元的城门一把火烧掉了等了180多天。
- 在黑泽明的前一部作品《影武者》中曾坠马负伤的仲代达矢,为了拍摄《乱》,半年时间一直在练习骑马,可真正拍摄出来,那段戏却只有3秒 。
影片评价
《乱》的故事源自莎士比亚《李尔王》一剧和日本战国时代武将毛利元就的故事。影片对人类生活的探讨和表现,通过宏大而有凝聚力的场面来完成,黑泽明采用了很多大场面和长镜头,让世界的纷争,人心的涣散,个人命运的不可知,在摄影机的凝视中缓缓走过,那些固定的长镜头,如同一双年老而充满智慧的眼睛,仔细地、精微地透示着历史烽烟中的世情和人心。在这部影片中,人物已不再占据绝对的中心位置,场面成了第一表意符号。人物不过是穿连场面与场面或构成场面的语言元素之一。在场面与场面交迭更替的“运动”中,观众看到并感到了世界的变化和沧桑。历史,便是一幕幕电影场面,有大有小,变化和消失则是注定的。(《城市画报》评)
尽管黑泽明在执导这部作品的时候近乎失明,但是整部影片依然瑰丽的让人惊叹,《李尔王》式的剧情在东方背景下显得是那样的壮丽凄美。导演黑泽明又一次奉献出了真实的作品。 (电影网评)
该文章由作者:【啊囊死给】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