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全日制本科高校)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简称“桂电”,坐落于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广西唯一拥有国防特色重点专业的高校,是总装备部通信装备预研项目定向发布的30所高校和北斗ICD授权的高校之一。

学校始建于1960年,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桂林电子工业学院,2006年更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信息产业部。2000年管理体制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截至2021年7月,学校有金鸡岭校区、六合路校区、花江校区、北海校区,校园总面积4153亩;设有19个教学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本科专业79个   ;有教职工290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40600余人,其中计算机科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n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全日制本科高校)

办学历史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前身时期

1960年,创建桂林机械专科学校

1962年,更名为桂林机械工业学校

1972年,更名为桂林无线电学校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时期

1980年,建立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时期

2006年,更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名称

立项时间

负责人

工科数学教学团队

2009

黄文韬

计算机学科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电子组装课程群教学团队

2010

吴兆华

电子电路实验中心教学团队

2008

井新幸

电子电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2009

王卫东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2010

郭庆

管理类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

机械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

2009

王荣

通信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2010

林基明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2900余人,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广西“八桂学者”8人、广西优秀专家11人、广西特聘专家5人、广西教学名师10人等。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9个,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n

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3月,学校设有21个学院(部),并另设有研究生院,开设76个本科专业。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封装技术专业、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

信息与通信学院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信息对抗技术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工程

艺术与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动画、产品设计、书法、数字媒体技术

商学院

市场营销、工业工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工程

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日语系、大学外语部、汉语国际教育系研究生教育系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环境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法学院

法学、知识产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

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海洋信息工程学院

交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物流管理

人工智能学院

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体育部

国际学院

教学实践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

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公共事务学

国防生学院

资料来源:

/n

教学建设

类别

名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子电路实验教学中心

电子电路实验中心

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中心

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中心

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中心

机械制造技术综合工程训练中心

电子电路实验教学中心

自动化实验中心

机械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通信实验中心

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电子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设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自动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智能制造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类别

名称

国家级精品课程

计算机科学导论

电子电路实验

离散数学

广西精品课程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数据结构

自动测试系统

离散数学

通信原理

财务管理

信号与系统

数值分析

法理学

高频电子电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机械设计

线性代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电子商务

算法设计与分析

高等数学

电子电路实验

管理学

电子组装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

现代工程制图

现代工程制图

计算机网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教学成果

2020年,学校学生共获得各类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280项,省部级奖项924项,其中纳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目录内竞赛116项,4项数学建模全国一等奖,3个中国程序设计银奖,1个全国电子设计二等奖,2个全国英语一等奖,1个全国网络技术一等奖,2个全国研电赛一等奖,1项金相技能最高奖,3项全国软件一等奖,3项全国智能汽车二等奖,2项全国广告艺术一等奖,1项环球旅游冠军。

截至2021年3月,学校获得“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9种。学校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3月,学校为开展硕士研究生推免工作高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

学位授权点一览表

序号

学科门类

学科代码及名称

授权级别

1

02经济学

0201 理论经济学

硕士一级

2

03法学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

硕士一级

3

07理学

0701数学

硕士一级

4

08工学

0802机械工程

博士一级、硕士一级

5

0803光学工程

博士一级、硕士一级

6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

博士一级、硕士一级

7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硕士一级

8

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

硕士一级

9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博士一级、硕士一级

10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

硕士一级

11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一级

12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硕士一级

13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硕士一级

14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硕士一级

15

0835软件工程

硕士一级

16

0839 网络空间安全

博士一级、硕士一级

17

12管理学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

硕士一级

18

13艺术学

1305设计学

硕士一级

资料来源:

序号

名称

学科代码

1

应用统计

0252

2

法律硕士

0351

3

翻译硕士

0551

4

工程硕士

0852

(1)

工程硕士(机械工程)

085201

(2)

工程硕士(仪器仪表工程)

085203

(3)

工程硕士(材料工程)

085204

(4)

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

085208

(5)

工程硕士(集成电路工程)

085209

(6)

工程硕士(控制工程)

085210

(7)

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

085211

(8)

工程硕士(软件工程)

085212

(9)

工程硕士(交通运输工程)

085222

(10)

工程硕士(船舶与海洋工程)

085223

5

工商管理硕士

1251

6

会计硕士

1253

7

艺术硕士

1351

资料来源:

学校荣誉

2007年,被军区授予“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和“文化活动先进单位”。/n

2011年,该校成为全军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培养单位。/n

2017年11月,学校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机械CAD/CAM实验室

宽带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近代通信网络与技术实验室

微波光波应用技术实验室

智能综合自动化实验室

虚拟仪器技术实验室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公共服务平台广西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重点实验室(含培育)10个,广西工程实验室1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及培育基地3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广西信息科学实验中心1个,广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广西人才小高地3个,广西高校创新团队5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认知无线电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n

科研成果

成果名称

获奖等级名称及年份

多复变算子理论中的若干问题

广西高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8

快速子空间跟踪的神经网络方法

广西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7

FM-150音频接发通信系统

全军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8

某通信系统

全军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8

某音频接发通信系统(排名第二)

全军科技进步奖三等,2008

某通信系统(排名第二)

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0

约束优化快速算法与广义凸性的研究

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1

通信电小天线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2

xxxx通信系统

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2

非线性波方程的精确解与动力学研究

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4

稀土-过渡金属体系相图、相变及相关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研究

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4

煤矿透水灾害探测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4

多模卫星导航测试关键技术及应用

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4

高性能环保银氧化锡触头材料开发及产业化

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6

北斗自沉浮浮标的水下载体定位系统

广西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6

高性能相变能源材料的设计与实现

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6

低维功能材料设计及其储氢和生物传感特性研究

广西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7

化合物半导体微纳器件与集成电路研究

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7

2017年,学校共获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52项,较2016年增长30%,立项直接经费达2032.5万元。截至2018年3月,学校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等。近五年,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306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近2500篇,出版学术著作139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88项。学校长期从事国防科学研究,是总装备部通信装备预研项目定向发布的30所高校之一和北斗ICD授权的高校之一。承担了军队“973计划”、军工型号、先进武器装备、国防关键技术等国防军工科研项目。/n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3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分为花江校区图书馆和金鸡岭校区图书馆,有纸质图书总量190.2万册,电子图书267.5万种,学位论文458万篇,中外文现刊1129种,中外文电子期刊27287种,有74个中外电子文献数据库,形成了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相结合、网络资源与本地资源相配套,以电子信息类文献十分丰富为特色,涵盖机械、材料、交通、法律、管理、环境、语言、艺术、数理科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文献协调发展的馆藏体系。电子阅览室近有200台微机供读者免费使用。1995年引进ILAS系统。/t

学术刊物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曾获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奖,广西优秀自然科学期刊,广西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3月,学校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与非洲的80余所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每年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赴境外高校访学或学习深造、并长期招收国际学生。学校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奖学金”、“中美学历生专项奖学金”和“广西政府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的接受培养单位,有中英和中爱等中外合作交流项目。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

学校校标为双圆套圆形徽标,由中英文学校名称和图案组成,白底蓝字。内环上方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名,下方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英文大写。

校旗

学校校旗分为主旗和副旗。主旗为蓝色的长方形旗帜,副旗为橙色的长方形旗帜,校名为白色,位于校旗中间区域。

精神文化

校训:正德厚学、笃行致新

《中庸》诠释“正德”含义:“尽人之性,以正人德;尽物之性,以正物德”。

德指事物的属性,正,此处为使动用法,意为使事物的属性平正,不偏斜。/n

厚的概念就是积累。“厚学”即为具有深厚广博的知识,厚积薄发。要求师生崇尚知识,博采众长,兼容并蓄,融贯中西。/n

“笃行”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n

“致新”就是通过学习研究,获得新的知识,进行新创造。

/n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唐平秋

党委副书记

徐华蕊、陈贵英、聂慧

校长

徐华蕊

副校长

刘宝臣、钟平、周娅、李文军(挂职)、张文涛

纪委书记

梁启谈

总会计师

曹辉景

知名校友

学术教育界

欧阳缮

肖岳峰

梁丁丁

杨杰

王源平

刘克夫

金石

史洪宾

吴应良

邵根富

傅强

俞隽

政商界

杨少良

李晓春

祝立新

陈显平

袁凤兰

范科峰

李宝柱

曾伟

黎明智

李文杰

曾高伟

曾伟

/n

该文章由作者:【挥泪斩马谡】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