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经济组织形式)

股份制亦称“股份经济”是指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理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也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形式。

概述

股份制亦称“股份经济”是指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理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也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形式。

基本特征

股份制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把分散的使用权转化为集中的使用权。

商品经济

股份制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经济范畴,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并采取了不同的具体形式。在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自由民之间或手工业者之间以人、财、物各项要素的一项或几项为联合内容的合伙经营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在合伙内容、经营方式、分配办法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范,更没有形成严格的股份分配制度,这是股份制的一种原始的形式。到17世纪初期,由于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较高程度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已经出现并有所发展,因而出现了以股份公司为特点的股份经济。19世纪后半期,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结合,成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生产力已达到相当高的社会化程度,致使单个的私人资本已经容纳不了社会化了生产力,于是几个乃至几十个私人资本,以资本入股或发行和认购股票的形式组成的股份公司便迅速发展起来。以股份公司为主要形式的股份经济,成为资本主义股份经济的典型形态。

股份制——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我国公有制实现形式认识的重大突破,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开辟了新的道路,必将极大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

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对于股份制,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纵观这十多年改革实践,人们对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其实现形式有一个逐渐深入的认识过程,形成了较为清晰的脉络。过去人们常认为,股份制和公有制格格不入,但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后,确实具有其他经营形式无法替代的优点,有效地促进企业对内部机制进行改革,鼓舞了企业和职工的干劲。从1984年至1991年底,全国试点股份制转制的3200个企业,每年产值和税利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高于其他国有企业。

到1992年,我国准备扩大股份制试点。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股份制有利于政企分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积聚社会资金,要积极试点,总结经验,抓紧制定和落实有关法规,使之有秩序地健康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联合、兼并,合理组建企业集团。国有小型企业,有些可以出租或出售给集体或个人经营。

随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所有制实现形式认识的深化,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十五大报告还同时对股份制这一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给予了明确肯定,作出了重大的理论突破,表明了所有制和所有制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股份制可以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其本身不姓“社”也不姓“资”。在这样的精神指导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开始寻找更多的新路子。

经过5年的发展,股份制逐渐成为我国公司所有制的主要形式。股份制企业发展速度很快,1997年至2001年间,我国股份制企业从7.2万家发展到近30万家;从业人员从643.7万人增加到2746.6万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从8311亿元增加到56733亿元。

党的十六大指出,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在这次召开的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又令人瞩目地首次提出了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以前的提法主要表明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而如今则明确提出了“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方针。这意味着,我国在如何全面理解公有制方面有了新的思路,已完全摆脱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对公有制的理解,国有企业多元化的速度会大大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市场化的不断发展,我国每一次经济理论的突破和创新,都会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活力。这次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伴随着股份制成为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将在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中起重要的作用,我国公有制中蕴藏的巨大生产力将会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添新力。

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认为股份制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扬弃,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一个过渡点,它本身并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即可以为资本主义所利用,也同样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股份公司之所以出现在资本主义,是适应了资本社会化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并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试行股份制,可以扩大公有制的阵地,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推动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市场疲软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物价稳定是靠财政补贴支撑的,工业增长速度是靠银行贷款来维持的,并出现了货币过剩、资金紧缺(因信贷规格所致)的不正常现象。通过发行股票、债券,企业直接向市场筹资,可以减轻银行资金供应的压力,也可以将储蓄存款分流一部分,直接转化为生产建设所需要的资金。目前实行的企业承包制虽然对生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问题,因此实行股份制仍然是强化企业改革所要探讨的一个课题。

目前条件下是试行股份制的最佳时机,其理由是:

1、由于受深圳“股票热”的影响,人民群众的金融意识和投资意识,特别是股票投资意识大为增强,为股票发行提供了客观条件;

2、目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疲软,说到底是产品结构性疲软,通过发展股票市场,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适时地为进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的企业注入资金,从而加快调整的步伐,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3、目前社会上有相当数量的游资在寻求出路,通过银行当然可以吸纳一部分,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游资在待机而动。企业自有资金、居民手持现金等,数量相当可观,如能适时地发展股票市场,既可以充分发挥市场融资和资本增殖的功能,收到“引进外资而不借债、吸引内资而不增内债”的效果,从而推进金融改革的步伐,又能有效地控制预算外资金投放,引导居民消费,就部分消费基金为积累资金,筹措更多的建设资金;

4、试行股份制,发行股票,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将过去由国家一家承担的风险,分散到各股东共同承担,有效地避免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保持经济的稳步发展。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股份公司,对于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扩大了企业自主权。社会主义企业实行股份制,实现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国家只是企业的所有者之一,不再掌握全部生产资料。集体、个人以及国外投资者,都可以成为企业的部分所有者。股东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董事会负责对企业投资和发展方向作出重大决策,日常工作交董事会推选出来的厂长(经理)负责。职工入股,使所有权和劳动者直接结合,劳动的目的更加明确,积极性会大大提高。这样,股份制通过把所有权分散化,使国家和企业之间,由原来的行政关系变成经济制约关系。企业的自主权扩大了,企业的活力也就必然增强。

2、股份公司是筹集社会资金的有效途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金短缺问题将不会消失,而单靠财政和银行已难经满足生产建设的资金需要。通过股份集资,向社会要资金,改变过去单一银行间接融资的状况,对于缓解资金短缺具有重要意义。

3、股份制企业主要靠发行股票筹集资金,进行生产活动。认购股票不受地区、城乡、公私、内外的限制,完全靠入股者的自由选择。而入股者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股息、红利收益。毫无疑问,经营有方、利益丰厚企业的股票会倍受青睐,资金会大量涌进先进企业,起到鼓励先进的作用。先进企业股票的股息、红利高于一般企业,因而入股者多,新增发的股票也容易推销。股票的买卖顺利,其股票价格在证券市场上升趋势,持有该企业股票的股东资产增加,这又会使企业的地位和信誉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得到加强。

4、股东大会、董事会的组织形式,是一种民主管理企业的好形式。股东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决定领导人选。他们可以挑选精通业务、富有才干的人,担任企业领导,保证企业的经营方式对路,经营效果突出。

5、股份制能够促进人才横向流动。有知识有业务能力的管理人员、科技人员,想到有前途的企业工作的愿望容易实现。先进企业会在人才、人力上得到加强。股份制实行以后,技术的横向交流得以发展。新技术、新发明愿意在先进企业推广,先进企业也有条件,有能力购买新技术专利,从而使企业获得新技术的支持。

6、股份公司形式有利于调动企业职工、企业所有者和经理人员的积极性。股份公司职工的收入同公司经营成果直接挂钩,从而可以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股份企业财产是入股者的共同财产,入股各方即所有者从各自的利益出发,都会关心公司经营的好坏。股份制企业由于实现了企业经营权与管理权的分离,企业管理人员具有经营决策自主权,经理人员实行聘任制,使其责任感和积极性大为加强。

本条目在以下条目中被提及

  •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 万科集团
  • 三九集团
  • 上海万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
  • 不良贷款率
  • 不良资产
  • 中兴
  • 中华老字号
  • 中国IPO指标
  • 中国交通银行
  • 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商帮
  •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
  • 中国建设银行
  • 中国式管理
  • 中国电信
  • 中国证券市场
  •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 中国银行
  • 中间融资
  • 产权交易市场
  • 产权失灵
  • 产权社会化
  • 人力资本产权
  • 价格机制
  • 企业债券
  • 企业内刊
  • 企业发展力
  • 企业家理论
  • 企业托管
  • 企业投资方向
  • 企业组织创新
  • 企业经营机制
  • 企业重组
  • 会计信息
  • 会计委派制度
  • 俄罗斯统一电力公司
  • 保险投资证券化
  • 信托业
  • 信托投资基金
  • 信用合作组织
  • 信用额度
  • 信贷配给
  •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治理结构
  • 公营企业
  • 关联经济
  • 兴业银行
  • 内部人控制
  • 内部职工股
  • 农村会计委派制
  • 农村信用合作社
  • 出口交货值
  • 利润分配表
  • 剩余价值理论
  •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
  • 劳动力产权
  •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 卖方信贷
  • 厉以宁
  • 史玉柱
  • 合作经济
  • 品牌全球化
  • 商主体
  • 国有企业
  • 国有商业银行
  • 国有股减持
  • 国有资产流失
  • 国有资产经营
  • 国有资本运营
  • 城市商业银行
  • 外商独资化
  • 奥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存货计价方法
  • 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宝钢集团
  • 实达集团
  • 审计信息
  • 小狗经济
  • 巨人集团
  • 应付利润
  • 弗拉基米尔·波塔宁
  • 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
  • 微观财务管理环境
  • 德国电信咨询有限公司
  • 德国联邦铁路公司
  • 心灵管理
  • 总会计师
  • 房地产信贷资金
  • 扣缴义务人
  • 报表粉饰
  • 招标代理机构
  • 换股合并
  • 收缩性资本运营
  • 无形资产产权
  • 无标底招标
  • 时间性差异
  • 春兰集团
  • 晋商
  • 暂时性差异
  • 曹凤岐
  • 服务链管理
  • 机制
  • 标准石油公司
  • 楼市泡沫
  • 欧洲投资银行
  • 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理论
  • 民营化
  • 民间金融
  • 永乐
  • 河北大学
  • 法国阿尔斯通公司
  • 波司登公司
  • 混合所有制企业
  • 混合经济体制
  • 渠道一体化
  • 潘石屹
  • 物流基地
  • 独立财务报告
  • 王老吉
  • 社区银行
  • 科斯的产权理论
  • 科龙集团
  • 租赁资产证券化
  • 税收返还
  • 管理运动
  • 经济体制
  • 经济资本
  • 经济资本管理
  • 经济金融化
  • 综观经济学
  • 美国哈利伯顿公司
  • 美国斯伦贝谢公司
  • 美国证券市场
  • 美的集团
  • 股东财富最大化
  • 股份企业集团
  • 股份制银行
  • 股份合作制
  • 股份虚拟管理
  • 股份银行
  • 股市泡沫论
  • 股权托管
  • 股票
  • 自由企业制度
  • 萨克斯的休克疗法
  • 薪酬调查报告
  • 虚拟资本
  • 融资决策
  • 证券发行市场
  • 财务会计目标
  • 财务运行机制
  • 货币政策工具
  • 资产剥离
  • 资产评估事务所
  • 资产评估增值
  • 资产重组
  • 资产风险
  • 资本经营
  • 资本运营
  • 跃进汽车公司
  • 适度从紧货币政策
  • 逆向避税
  • 银保合作
  • 银行
  • 银行信用缺失
  • 银行资本
  • 集体所有权
  • 集团公司货币资金控制模式
  • 零售商
  • 非流通股
  • 韦伯企业家理论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鲁冠球

关键字

股份制,股份经济,股份制度.

该文章由作者:【大水獭】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