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电影(1937-1945),1937年以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电影创作主要围绕民族战争这一主题展开。其中有宣传军民团结的《好丈夫》,描写附逆分子觉醒的《火的洗礼》,揭露日军在东北滔天罪行的《日本间谍》。香港电影也注入了时代血液,拍摄了《血溅宝山城》《民族的吼声》《孤岛天堂》等影片。冯小宁的中国抗日战争三部曲其中的《黄河绝恋》,《紫日》也是抗日战争的代表作之一。
八千里路云和月
电影内容:女学生江玲玉在上海某大学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玲玉不顾姨母和表兄周家荣的阻止,毅然参加救亡演剧队,沿京沪线宣传抗日。不久,她与同队青年音乐家高礼彬相爱。抗战胜利后,玲玉与礼彬成婚。是抗战中难得的喜剧片。、/n
国歌(1999年)
电影内容: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占领了东三省,大批学生流亡关内。田汉、聂耳正在筹备一部抗日题材的话剧《乱钟》,此间,他们结识并邀请流亡在沪的东北学生参加演出,不料《乱钟》的正式开演被“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炮火声打断,东北学生齐白山、林雪丽积极投身前线。
田汉、聂耳等艺术家在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下也奔赴战场,用电影记录下抗日军民的感人画面。目睹了战斗的惨烈与悲壮,田汉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与聂耳决心以创作艺术作品来鼓舞人民抗战。一部新创作的抗日电影《风云儿女》诞生了,这时突然传来齐白山和林雪丽牺牲的消息,田汉等人心情悲痛、五内俱焚,激情之下田汉写下了《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
文学联系
中国网络文学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伴随互联网技术进步,融入中国改革开放大潮,造就了一批优秀作家,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存在。网络文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成就斐然,传承文学创新、蕴含文化进步、彰显历史智慧、承载时代精神、丰富国家记忆、代表中国形象,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促进了文化发展进步。因此可以说,中国网络文学体现了国家价值。
中国网络文学发端于民间,成长于日新月异的时代变革浪潮中,有其独特的文化视野和宽广的人文情怀。在精神资源上,网络文学深耕于民族文化土壤,大量网络文学作品的故事原型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历代圣贤、文化典籍和重要历史事件在网络作家笔下“复活”,成为与现代生活有着某种关联的文学形象和场景。在表现方式上,网络文学以时代精神为依托,手法灵活多变,想象力丰沛茂盛,因而成为数字时代阅读市场的领跑者。
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的写作现场,人人机会平等,不同思维的碰撞、不同观点的交锋,成为激发他人灵感的火种。除了上述东方架构的小说外,网络作家各显神通,从《佣兵天下》讲述三个大陆十几个国家、不同种族、席卷“人、龙、神”三界的史诗战争,到《放开那个女巫》穿越异界发展科技,再到融合了蒸汽朋克和克苏鲁神话等元素的《诡秘之主》,网络文学自然而然产生了一批借助西方文明发展历程讲述人类共性故事的作品。
该文章由作者:【红迷】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