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拼音:xiá),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最早见于篆文。本义是指武艺高强,见义勇为,舍己助人的品行。后引申为凭借武艺肯舍己助人的人。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俜也。从人夹声。胡颊切
说文解字注
俜也。
荀悦曰: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疆於世者,谓之游侠。如淳曰:相与信局任,同是非局侠。所谓权行州里,力折公侯者也。或曰:任,气力也。侠,甹也。按侠之言夹也。夹者,持也。经传多假侠为夹,凡夹皆用侠。
从人夹声。
从二人之夹,非二入之夹也。胡烦切。八部。
俠,俜也。——《说文》
刘义者,亦一节士。少放肆为侠行,因酒杀人亡命。——《新唐书·刘义传》
康熙字典
《唐韵》《正韵》?胡颊切。音协。任侠,相与信为任,同是非曰侠。《前汉·季布传》:任侠有名。师古曰:侠之言挟,以权力侠辅人也。
又姓。韩相侠累。
又与挟通。《前汉·叔孙通传》:殿下郎中侠陛。扬子《法言》:滕懽樊郦曰侠介。?与挟同。
又《集韵》古洽切。与夹通。傍也,?也。《公羊传·哀四年》注:滕、薛侠毂。
又《仪礼·士丧礼》:妇人侠牀东西。《周礼·冬官考工记》注:今时钟乳,侠鼓与舞。?与夹同。
俗作侠,非。
详细释义
词性 | 释义 | 例句 |
名词 | 旧时指有武艺、见义勇为、肯舍己助人的人。 | 《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 |
指见义勇为、肯舍己助人的性格、气质或行为。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嗣宗俶傥,故响逸而调远;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 |
通“狭”,小街曲巷,因娼妓多居于小街曲巷中,后遂以指娼妓居处。 | 明郑若庸《玉玦记·标题》:“安下第羞归去,向侠邪游。” | |
(Xiá)姓。 | ||
形容词 | 美好。 | 《汉书·外戚传》:“乱曰:佳侠函光,陨朱荣兮,嫉妒闟茸,将安程兮!” |
动词 | 通“夹” |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 |
字源演变
形声字。篆文从人,夹声,夹也兼表相助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繁体“侠”,後二人形变作二小点,其下增益横笔,已失原形,简化作简体“侠”。本义为武艺高强,讲义气,见义勇为,能扶弱抑强、舍己助人的品行。《说文》:“侠,俜也。”段玉裁注:“甹部日:‘甹,侠也。三辅谓轻财者为甹。'然则俜甹音义皆同。”引申指凭借武艺肯舍己助人的人。又可指美人,南朝宋鲍照《代白纻曲》:“春风澹荡侠思多,天色净渌气妍和。”
该文章由作者:【麦蔻】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