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审戒子(文言文)

李存审出身寒微,凭借战功官至极品。他深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留给后人一份最宝贵的遗产“破骨出镞者凡百余”,他希望这些从他身体取出来的箭头能时时告诫后代:今日富贵来之不易,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忘本,要努力有所作为。所以有今天如此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我们也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

作者简介

司马光,山西夏县人。其远祖可追溯到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属翰林学士院),在藏书阁担任皇帝的顾问,官居四品,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今河南信阳光山,于是便给他取名“光”,七岁时,司马光“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中进士甲科,在华州(今河南郑县)担任地方官。起初任奉礼郎、大理评事一类小官,后经枢密副使庞籍的推荐,入京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至和元年(1054年),随庞籍到并州(今山西)为官,后改并州通判。嘉祐二年(1057年)庞籍因事获罪,司马光引咎离开并州。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同知谏院。嘉祐六年(1061年)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

司马光立志编撰《通志》,作为统治者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年)撰成战国迄秦的《通志》八卷上觐宋英宗,英宗命设局续修,并供给费用,增补人员。宋神宗即位后,以其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亲为写序。此时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行新政,司马光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

神宗命他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熙宁三年(1070年),自请离京,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现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任西京留守御史台,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书成后,司马光官升为资政殿学士。

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罢黜新党,尽废新法,史称“元祐更化”。司马光执政一年半,即与世长辞,“京师人为之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者,盖以千万数”,灵柩送往夏县时,“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亲。四方来会葬者盖数万人,家家挂像,饭食必祝”。死后,宋哲宗将他葬于高陵。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赐碑“忠清粹德”。

对司马光的为人,朱熹评论:公忠信孝友恭俭正直出于天性,其好学如饥渴之嗜饮食,于财利纷华如恶恶臭;诚心自然,天下信之。退居于洛,往来陕洛间,皆化其德,师其学,法其俭。有不善曰:君实得无知乎!博学无所不通。(《三朝名臣言行录》卷7)

原文

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诸子皆诺。

翻译

李存审出身贫穷卑贱,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带一把剑离开家乡,四十年里,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九死一生的情况绝不止一次,剖开骨头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有上百余次.”于是,他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令他们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孩子们都答应了。

注释

1、出:出身。

2、寒:贫困。

3、微:地位低下。

4、尝:曾经。

5、少:年轻时。

6、去:离开。

7、乡:此指家乡。

8、极:达到。

9、破:剖。

10、镞(zú):箭头。

11、凡:一共

12、因:于是

13、授:授给,给予。

14、命:命令

15、藏:收藏,保存

16、尔曹:你们

17、膏粱:膏,肥肉。梁,精米。表示精美的膳食。本文指富贵人家。

18、皆:都

19、诺:答应。

20、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

补注

1.“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中,“如此”是指“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文言知识

1.释“微”。上文有“存审出于寒微”,其中“微”指地位低下,句意为李存审出生在家境贫寒地位低微的人家。又,“陈胜微时,为人拥耕”,意为陈胜在地位低微时给人家种田做雇工。“微”又指“无”。如,《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2.第二人称代词。古文中的第二人称代词常用的有尔、若、汝、乃等。上文“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尔曹生于膏粱”及“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中的“尔”,均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尔曹”指你们。尔等:古代用语,直译过来就是“你们”之意,一般是对比自己级别低或者辈分比自己低的人的称呼,多数情况下为书面语。

一般是上位者对下位者或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带有权威性,有强调作用。又,“汝为何人”,意为你是什么人;“若不知乎”,意为你不知道吗?又,陆游《示儿》诗:“家祭无忘告乃翁”,“乃翁”即你们的父亲。

启示

启示一

教育孩子富贵来之不易,需知艰难创业;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丧失斗志,应多多历练,有所作为。忆苦思甜。李存审的子孙称得上高干子弟,吃得好住得好,可他们不知道父辈是如何艰苦奋斗的。因此李存审要告诫他们,并把从身上取出的箭头让他们好好保存。只是一种忆苦思甜的教育。孩子们,大多生活在安乐窝里,有父母的呵护,作为长辈应该让他们知道往日的艰苦,作为小辈也应多听听长辈艰苦奋斗的家史。

启示二

创业要靠自己,依赖父辈祖辈是没出息的表现。

该文章由作者:【童语】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