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忍,汉语词语,读音为yǐn rěn,中文释义:将事情藏在内心,强力克制忍耐,不作表示。典故:隐忍以行。——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另表:隐藏起自己,忍耐着自己,且不动声色的。
基本解释
藏在心里,勉强忍耐:恬退隐忍|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详细解释
克制忍耐。
《史记·伍子胥列传赞》:“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唐·韩愈《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低头受侮笑,隐忍硉兀寃。”
宋·文天祥《后序》:“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六回:“当年弑杀公子恶及公子视,皆是东门遂主谋,我欲图国家安靖,隐忍其事,为之庇护。”
钱锺书《围城》四:“可是西医说她有孕,是个喜讯。自己不好生气,只得隐忍。”
该文章由作者:【敦肃皇贵妃】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