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周围癌(发生于齿状线下的恶性肿瘤)

肛门周围癌是发生于齿状线下的恶性肿瘤,以肛门为中心直径约6cm圆形区内的癌。临床上较为罕见,包括肛周鳞状上皮癌、基底细胞癌、Paget病等,具体病因尚不明确。肛门周围癌早期表现为肛周的疼痛不适、瘙痒,肛周出现肿物,还可出现便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少数合并HIV的患者可出现长期低热的症状。

病因

本病发生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肛瘘、化脓性汗腺炎、肛门尖锐湿疣,肛门白斑等视为癌前期病变有关,由于慢性长期刺激引起细胞退行性变化,失去正常再分化能力以致癌变。

临床表现

肛门周围癌是一个大的概念,包括常见的黑色素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等,主要症状基本上都发现肛门周围皮肤上的肿块。像鳞癌发现赘生物、肿块,然后出现糜烂出血。对于黑色素瘤,开始是黑色素痣,因为痣经常摩擦以后,会出现痣的颜色变深变亮,然后出现疼痛,出现出血。所有的症状统一都是有一个肿块,可能有溃烂、出血,各自有各自的不同的一些独特的特点。包括基底细胞癌,可能是溃疡面,开始是溃疡病。湿疹样癌,可能表现是湿疹样病变,肛周溃烂、渗出、瘙痒。如果发现肛门周围有肿块、糜烂、出血、渗出这些情况,长期不愈合,要考虑到这个疾病,那么应该及时的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这样才能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治疗

1.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方法按肿瘤部位,括约肌有无侵犯及腹股沟有无淋巴结转移而定。

局部切除:齿线下肛周癌未超过肛周1/3又未侵犯括约肌多可行广泛性局部切除。如肿瘤直径小于2cm活动度好,低度恶化者,因肛周癌很少向直肠旁及肠系膜下血管旁淋巴结转移,至少要环形切除肿瘤边缘外2.5cm皮肤,必要时切除一部分肌肉,皮肤不能缝合应行植皮术。

2.放射疗法

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及癌肿的局部情况,可使用X线体外放疗,镭放疗,电子加速器放疗等,术前应用放疗可提高切除率,术后应用放疗可减少复发。

3.化学疗法

争光霉素对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均有疗效。

该文章由作者:【于德志】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