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伏(汉语词语)

起伏是汉语词语,拼音是qǐ fú,指隆起与低伏,兴盛与衰落。出自《易林·蒙之坎》:“白龙黑虎,起伏暴怒。”

基本解释

1.上升和下降。

散见坡坨起伏间。——[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2.比喻感情、关系等起落变化,也指世事兴盛衰落。

详细解释

1.一起一落。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论》:“物之兴衰,情之起伏,理有固然矣;而崇替去来之甚者,必唯宠惑乎?”

宋·陆游《记梦》诗:“浩如怒风驾秋涛,起伏奔蹴何其豪。”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于是诸念起伏,生灭于心中。”

萧也牧《秋葵》:“我在门口轻轻地喊了几声‘秋葵’,回答我的仍是起伏的鼾声。”

2.比喻盛衰、兴废。

南朝·宋·颜延之《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万古陈往还,百代劳起伏。”

唐·柳宗元《读书》诗:“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3.高低不平貌。

南朝·陈后主《三洲歌》:“沙汀时起伏,画舸屡淹留。”

续范亭《南泥湾概况》诗:“山陵起伏森林茂,沟壑纵横雨露多。”

4.参差不齐。

清·顾炎武《菰中随笔》:“及晚代风烈渐衰,非才有起伏,盖所遭之时异也。”。

农历7月前立秋者,则中伏为10天农历7月后立秋者,则中伏为20天。

初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叫初伏,也叫头伏。

中伏: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的一段时间叫中伏,也叫二伏。

末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叫末伏,也叫终伏。

该文章由作者:【曾轶】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