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汉语汉字)

理,汉语一级字,读作lǐ,最早见于《说文》小篆。

本义为在作坊将山上挖来的璞石加工成美玉,使之成器,有形有款;由《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引申之义为治理、料理;由《淮南子时则》:“理关市,来商旅。”引申之又有条理、纹理、道理等义。

理(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理,形声字。最早见于《说文》小篆,理,篆文(图中左3)=左半边(王,玉)+右半边(里,作坊),表示在作坊治玉。造字本义为在作坊将山上挖来的璞石加工成美玉,使之成器,有形有款。

《说文解字》中“玉”为玉石,“理”从玉,表示与玉石有关;“里”为里面、里边,表示内部、内在。“理”为加工玉石,即把玉从璞石里剖分出来,顺着内在的纹路剖析雕琢,引申有纹理之意。《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引申之义为治理、料理。《淮南子时则》:“理关市,来商旅。”引申之又有条理、纹理、道理等义。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1.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

2.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性。~智。~论。~喻。~解。~想。道~。~直气壮。

3.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科,数~化。~疗。

4.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财。~事。管~。自~。修~。总~。

5.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睬。答~。

原款曰:“胙已留宫六日,其为宫中置毒明矣。子必以状自理群臣岂无相明者?毋束手就死为也!”——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6.古代指狱官、法官。

7.姓。

8.地质学用语,平面,例如:解~,层~,片~,劈~,节~。

详细释义

〈动〉

形声。字从玉,从里,里亦声。“里”指“里边”、“内部”。“玉”和“里”联合起来表示“玉石内部的纹路”。

本义:玉石内部的纹路。

引申义:顺着玉石内部的纹路切割玉石。

再引申义:顺着事物的内部道理做事。顺事而为。

同本义[carve and polish]

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

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战国策·秦策三》

治理;管理[administer]

不可胜理。――《战国策·秦策一》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

夫能理三苗。――《淮南子·原道》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

为天下理财。――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理事自若。――《后汉书·卓茂传》

又如:当家理事;理官(治理狱讼的官员);理民(治理人民);理国(治理国家)

除(袁可立)苏州府理官。

整理,

分茧理丝。――《晋书·左芬传》

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又当窗理云鬓。

〈名〉

(1)纹理;条理[veins;grain]

井井兮有其理也。——《荀子·儒效》

璧袭无理。——《淮南子·览冥》

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说文解字·叙》

圭形石质,苍色腻理。——刘禹锡《砥石赋》

(2)又如:理比(纹理相次);理路(纹理,纹路)

(3)法律;司法官[law;judge;justice]

弦子旗为理。——

管子·小匡》

遂下于理。——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4)又如:理刑厅(理刑官员)

(5)道理,义理[reason]

井井兮其有理也。——《荀子·儒效》

恶积祸盈,理至焦烂。——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势不同而理同。——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庄子·秋水》

理实如兄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天下之理得矣。——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验之以理。——《吕氏春秋·慎行论》

(袁可立)须眉之谓男子,衣冠之有精理。

理无专在。——清·刘开《问说》

(6)又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7)又如:无理(没有道理);在理(合乎道理);理致(义理情致,思想情趣);理窟(义理会聚处;道理深奥处);理顺(道理顺当;理由正当)

(8)事理[reason]。如:理趣(事理的旨趣)

(9)使者[emissary;envoy;messenger]

行理之命,无月不至。——《左传·昭公十三年》。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

(10)媒人[matchmaker]

吾令蹇修以为理。——《楚辞·屈原·离骚》

(11)自然科学与物质世界和其现象有关的这种知识[natural science]。如:理工科

(12)物理学[physics]。如:数理化

(13)通“吏”。狱官[prison officer;jailer;warder]

孟秋之月:命理瞻伤。——《礼记·月令》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史记·循吏列传》

〈形〉

治理得很好[orderly]

本事不理。——《荀子·天论》

运极则化,理乱相承。——《后汉书·蔡邕传》

一切治理,威名流闻。——《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常见词组

理财

[manage money matters; administer financial transactions]管理财物

当家理财

理财能手

理睬

[pay attention to; show interest in;take cognizance of]对别人言行给以注意并表示态度。

没人理睬这事。

理当

[should;ought to]∶应当;理所当然。

理当如此

[should bear]∶应该承当

这都是为臣的理当。

理短

[(of actions,arguments) indefensible]没理

不能做理短的事。

理发

[have a haircut; have one's hair cut]剪发和形成发型的动作或过程。

理发师

[barber]∶以剪发、饰发、剃发、修剪胡须、为妇女美容以及有关服务项目(如整治脸部或头顶或以前从事牙医和外科术)为职业的人。

[hairdresser]∶以为妇女理发和美容为职业的人。

理该

[should;ought to]按理该着;应当。

您身体不适,理该休息几天。

理化

[physics and chemistry]物理与化学。

理化特性

理会

[understand;comprehend]∶明白;理解。

这段话的意思不难理会。

[take notice of]∶注意(多用于否定)

人家求了半天,他也不理会。

[pay attention to]∶关心;在意

儿子死了,他会一点不理会。

[argue;debate;discuss]∶评理

和你官司里去理会。――《水浒传》

明日与他理会

[deal or cope with]∶料理;处置

你去理会一下

[method;way]∶办法

慌做一堆,正没理会

[deal with]∶应付

他如今来这里理会差遣

理解

[understand;comprehend; apprehend; follow; grasp; perceive]据理了解

理科

[science department in a college]教学上对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学科的总称

理亏

[unjustifiable;be in the wrong]理由不充足,没有道理

自知理亏

理亏心虚

[feel apprehensive because one is not on solid ground; be not on solid ground; have a guility conscience because justice is not on one's side]因理由不充分而担心

理疗

[physiatries;physiotherap modality; physical therapy]物理疗法用的若干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如透热疗法、高频电流疗法或按摩疗法)

理乱

[order or lack of it]∶治与乱

理乱对立

[bring order out of chaos]∶治理整顿纷乱

拨正理乱

理论

[theory]

在某一活动领域(如医学或音乐)中联系实际推演出来的概念或原理。

对博物馆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理想的或假设的一系列事实、原理或环境。

当法律和秩序还处于理论而未成为事实的日子里。

从对事实的推测、演绎、抽象或综合而得出的[对某一个或某几个现象的性质、作用、原因或起源的]评价、看法、提法或程式。

在学习速记时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时期。

理论

[reason with sb.;argue]∶讲理;计较

合他家里理论

[pay attention to;acknowledge]∶理睬

别理论他

[handle;deal with]∶处理

书札多,每日理论不下

理论家

[theorist; theoretician; theorizer; ideologist]讲理论的人;从事推理思维的人;建立理论(如说明已被发现的现象)的人

理屈

[indefensible]理亏;不合道理

他觉得自己有点理屈,没再说下去

理屈词穷

[be condemned on one's own showing;fall silent on finding oneself bested in argument]因理亏而无言以对

感觉自己理屈词穷,他悄悄地离开了会场

理事

[member of a council]∶理事会的成员

[steward]∶代表团体行使职权并处理事务的人员

理事会

[administrative committee;board of directors;council]

为协商、征求意见或讨论问题而召开的会议

经选举或任命构成或咨询机构或拥有一定权利的组织

理顺

[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all its parts]使各方面、各部门的关系协调一致

理所必然

[a matter of course;as it ought to be;it stands to reason]从道理上讲,必定会如此的

若有始也,则不能为终,唯无始也然后终始无穷,此自是理所必然。――《弘明集·郑道子<神不灭论>》

理所当然

[justifiably; a matter of course; as it ought to be; be both natural and right; it goes without saying; it is what propriety requires]按道理应该如此

就把来结识了这位大哥,也是理所当然。――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理无专在

[truth don't gain sole control]意思是真理不能由某人独占

理想

[ideal;aspiration]

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

对某事物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观念

崇高理想

理想派

[idealist school]西方一种艺术流派

虽理想派之作。――蔡元培《图画》

理想主义

[idealism]文学艺术上的一种理论或实践,认为理想的或主观的美的类型或形态比实际或感觉到的更美,或者认为想象比对真实的忠实复写更好

理性

[intellect;reason]同“理智”

理性认识

[rational knowledge; cognition]指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阶段的认识。它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把丰富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就会飞跃和升华到这一高级阶段的认识。这种更深刻、全面反映客观事物的认识能更有效地指导行动

理学

[Confucian school of idealist philosophy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宋明时期的一种崇尚理性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包括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前者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后者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主观意识是派生世界万物的本原。也叫“道学”

理由

[augument;cause;ground;reason;justification]事情的道理、根由

理喻

[discourse of reason; justification]按必要的顺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的能力

一个不可理喻的畜牲

理喻

[discourse of reason]用道理来解说,使人明白

不可理喻

理直气壮

[be in the right and selfconfident;be self-confident on the strength of one's being right;justly and forcefully; speak with compelling argument]理由充分,言行因而有气势

只要我们理直气壮,怕他怎的!

理智

[intellect;reason;sense]一个人用以认识、理解、思考和决断的能力

丧失理智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性。~智。~论。~喻。~解。~想。道~。~直气壮。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科,数~化。~疗。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财。~事。管~。自~。修~。总~。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睬。答~。

古代指狱官、法官。

姓。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理,治玉也。从玉,里声。

理,治玉也。

《战国策》:“郑人谓玉之未理者为璞。”是理为剖析也。玉虽至坚,而治之得其䚡理以成器不难,谓之理。凡天下一事一物、必推其情至於无憾而後卽安,是之谓天理,是之谓善治,此引伸之义也。戴先生《孟子字义疏证》曰:“理者、察之而几微必区以别之名也。”是故谓之分理。在物之质曰肌理,曰腠理,曰文理。得其分则有条而不紊、谓之条理。郑注《乐记》曰:“理者、分也。”许叔重曰:“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古人之言:“天理。”何谓也?曰: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天理云者、言乎自然之分理也。自然之分理,以我之情絜人之情、而无不得其平是也。

从王,里声。

良止切,一部。

康熙字典

《唐韵》良止切。《集韵》《韵会》两耳切。《正韵》良以切,音里。《说文》:治玉也。徐曰:物之脉理,惟玉最密,故从玉。《淮南子·览冥训》:夏桀之时,金积折廉,璧袭无理。注:用之烦数,皆钝而无文。

又《说文》徐注:治玉治民皆曰理。《书·周官》:论道经邦,燮理隂阳。《前汉·循吏传》:政平讼理。

又《玉篇》:正也。《左传·成二年》:先王疆理天下。注:理,正也。

又《玉篇》:道也。《广韵》:义理。《易·系辞》:易而天下之理得矣。《史记·平原君传》:谓公孙龙曰:公无复与孔子高辨事也。其人理胜於辞,公辞胜於理,辞胜於理,终必受诎。《皇极经世》:天下之数出於理,违理则入於术,世人以数而入於术,故失於理也。

又性也。《礼·乐记》:天理灭矣。注:理,犹性也。

又条理也。《易·系辞》:俯以察於地理。疏: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

又《说卦》:和顺於道德而理於义。《礼·中庸》:文理密察。朱注:理,条理也。

又《礼·乐记》:理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注:理,容貌之进止也。

又《玉篇》:文也。《前汉·周勃传》:纵理入口。《唐书·太宗纪》:本心不正,则脉理皆斜。

又《增韵》:肤肉之闲为凑理,以其有脉理也。《礼·内则》:薄切之,必绝其理。杜甫诗:肌理细腻骨肉匀。

又分也。《礼·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注:理,分也。《释文》:分,扶问反。

又赖也。《孟子》:大不理於口。

又《广韵》:料理。《晋书·桓冲传》:冲谓徽之曰:在府日久,当相料理。

又《韵会》:治狱官曰理。《礼·月令》:孟秋之月,命理瞻伤,察创视折。注:理,治狱官也。《史记·循吏传》: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又媒也。《屈原·离骚》: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注:使古贤蹇修而为媒理也。五臣云:令蹇脩为媒,以通辞理。

又姓。《五音集韵》:臯陶为大理,因官氏焉,殷有理徵。

又纸名。《博物志》:南海以海苔为纸,其理倒侧,故名侧理。

又《正字通》:大理,古滇夷国名。自唐始通中国,历蒙赵杨段四姓,俱僭称帝。至元始臣服中国,称总管,及明而亡,改为大理府,属云南。

又与李通。《左传·昭十三年》:行理之命。注:使人也。《周语》:行理以节逆之。贾逵注小行人也。孔晁注亦作李。

《前汉·天文志》:骑官左角曰理。《史记·天官书》:作李。

该文章由作者:【天下有雪】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