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汉语词语)

彷徨,拼音是páng huáng。亦作“旁皇”,表示徘徊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也表示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出自鲁迅先生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1924年至1925年间)的短篇小说集《彷徨》。

词语

读音

彷徨【páng huáng】,也读【fang huang】

繁体:徬徨

异写:“彷偟”、“旁皇”、“彷皇”等

释义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近义词

徘徊、迟疑、踌躇、夷由、夷犹、游移、犹豫、盘桓、逗留、踯躅、倘佯、徜徉

反义词

坚决、坚定、果断

释义

彷徨:彷,比喻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亦作“旁皇”。

(1)[walk back and forth]∶徘徊,走来走去,不知道往哪里走好。

(2)[hesitate]∶犹豫不决。

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彷徨歧途:pánghuáng-qí tú [hesitate at the crossroads]

释义:犹犹豫豫怕走上岔道。

(3)没有方向。

《彷徨》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像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后来在《题〈彷徨〉》一诗中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便是题名《彷徨》的来由。他在《彷徨》书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该文章由作者:【必先利其器】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