刃(拼音:rè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形是在刀上加一点,表示刀的锋利的部分。本义指刀口、刀锋,引申指刀、剑之类利器。用作动词有杀义。
字源演变
指事字。甲骨文的“刃”字是在“刀”字的基础上加一点或一曲笔指事符号,表明此处最锋利,即刀刃所在。篆文在刀锋线上加点,明确刀锋位置,并将刀柄写成了弯柄,同时刀头朝左歪,字形开始定型。汉隶又将刀背平直化,指事符号拉长并与下沿部分相交,隶定后写作“刄”,后世多沿用此类字形,但一般把指事符号写作点。后来这一指事符号与下沿部分分离,写作“刃”。现代规定“刃”为正体字,“刄”为异体字。
详细释义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rèn | 名词 | 刀口,刀、剑剪刀等锋利的部位。 |
借指刀剑一类利器。 | ||
动词 | 〈文言〉用刀剑杀、割。 | |
〈文言〉磨。 | ||
〈文言〉同“纫”。谓制作。 | ||
形容词 | 〈文言〉通“韧”。柔韧而坚固。 | |
〈文言〉满。 | ||
量词 | 〈文言〉通“仞”。古长度单位。 | |
参考资料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四】【刃部】而振切(rèn)
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凡刃之属皆从刃。
说文解字注
刀鋻也。
注:鋻,各本作坚,今正。刀部曰:?,刀劎刃也。金部曰:鋻,?也。郭璞《三仓解诂》曰:焠作刀鋻也。
象刀有刃之形。
注:而振切。十三部。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字部】刃 ·康熙笔画:3 ·部外笔画:1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而振切,忍去声。《说文》: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徐曰:若今刀刃,皆别铸刚铁,故从一。《玉篇》:刀刃也。《庄子·养生主》: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又《韵会》:刀加距为刃。《字汇》:俗作刄,非。
又而邻切,音人。扬子《太玄经》:旌旗絓罗太恨民也。兵衰衰不血刃也。
字形书法
【笔顺】①㇆(横折钩)②丿(撇)③丶(点)
【写法】❶㇆(横折钩)横段短,竖钩段长,竖钩段左斜,钩尖抵竖中线。❷撇笔起笔于㇆(横折钩)与竖中线交点,穿过田字格中心,撇尖与钩底持平。❸末笔左点在横中线。
韵书集成
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 | 韵系 | 声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广韵 | 刃 | 臻 | 去声 | 二十一震 | 真A | 日 | 开口呼 | 三 | 次浊 | 而振切 | ȵjen | |
集韵 | 刃 | 臻 | 去声 | 二十一震 | 真 | 日 | 开口呼 | 三 | 次浊 | 而振切 | nʑien | |
韵略 | 去声 | 震 | 而振切 | |||||||||
增韵 | 去声 | 震 | 而振切 | |||||||||
中原音韵 | 刃 | 去声 | 真文 | 日 | 齐齿呼 | 次浊 | ɽiən | |||||
洪武正韵 | 刃 | 去声 | 八震 | 真 | 日 | 日 | 次浊 | 而振切 | ȵiən | |||
分韵撮要 | 刃 | 阳去 | 第八宾禀嫔毕 | 宾 | 以 |
该文章由作者:【孙玲】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