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职业技术学院(GUANGXI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广西首批独立改制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优秀单位、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单位,全国首批百所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65年的广西劳动大学,先后历经广西农学院热作分院(本科,1977年)、广西农垦职工大学(1982年)、广西农工商职业大学(1996年)等历史阶段。199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广西首批独立改制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21年1月,学校校园占地建筑面积62.88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36.34万平方米,校园绿地总面积达32.80万平方米;设有10个教学机构,招生专业53个;有全日制在校生1.78万余人,有来自泰国、越南、老挝、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全日制留学生54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广西农垦职工大学
1965年,广西劳动大学创建。
1968年,南宁市中等农业学校农技班并入广西劳动大学。
1977年4月,广西农垦局与广西农学院在邕宁县吴圩明阳原广西农学院林学分院校址,建立广西农学院热带作物分院,由自治区农垦局和广西农学院双重领导,以自治区农垦局为主。同年秋,招收亚热带经济作物专业和茶叶专业4年制本科生64名。
1982年8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在广西农学院热带作物分院的基础上组建了广西农垦职工大学。
1984年,受农业部农垦局委托,于1985年增设2年制财会专业和新闻专业,面向全国农垦系统招生,和广西电大农垦教育函授班中文专业。
广西农垦干部学校
1952年,广西开始举办农垦短期培训班;当年培训会计、统计、初级农业技术人员、护士等各类急需人才564人。
1955年4月,将短训班改为轮训班,5期培训班培训兽医、测量、助产士、生产队长、热作植保等人员167人。
1956年,华南垦殖局广西垦殖分局改为广西省垦殖厅,4月,将轮训班扩建为广西省垦殖厅干部学校。校址设于南宁市郊腰塘。
1965年,开展“四清”运动,干校在校学员参加“四清”工作队而停办。
1973年10月,恢复自治区农垦局建制,于1974年利用原广西军区(生产师师部)的房屋设备,开办干部培训班。
1977年,迁入广西农学院热作分院。
1978年,正式恢复为广西农垦干部学校。
合并重组
1985年,广西农垦干部学校并入广西农垦职工大学,成为该校干训部。
1986年,学校受自治区教委委托,开办亚热带作物和茶叶2个专业的农业职业师范大专班,面向全自治区招生,毕业后由教委统一分配。同时承担湘、鄂、桂3省区农垦系统和司法系统的农场劳改场场长统考培训工作。
1988年开始,该校除向全国农垦系统职工招生外,还向全国财政与广西司法、林业、华侨等系统的职工以及全自治区普通高中招生。
1996年,广西农垦职工大学更名为广西农工商职业大学。
升格改制
1998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改制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同意在广西农工商职工大学的基础上建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2014年,通过“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项目验收。
2015年,入选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8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B档)。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1月,学校设有10个教学机构,招生专业53个。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专业设置一览表
系部名称 | 专业名称 |
艺术设计学院 | 环境艺术设计 |
建筑室内设计 | |
建筑室内设计(北京火星时代高端班) | |
工程造价 | |
建筑工程技术 | |
室内艺术设计 | |
艺术设计 | |
传媒学院 | 播音与主持 |
新闻采编与制作 |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北京火星时代高端班) | |
影视动画 | |
影视动画(北京火星时代高端班) | |
广告艺术设计 | |
广告艺术设计(北京火星时代高端班) | |
大数据学院 | 现代通信技术 |
应用电子技术 | |
无人机应用技术 |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
软件技术 | |
计算机应用技术(百度人工智能高端班) |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
大数据技术 | |
智能制造学院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
数控技术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
康养学院 |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
中医养生保健 | |
烹饪工艺与营养 | |
中医康复技术 | |
旅游管理 | |
物流学院 | 商务英语 |
国际商务 | |
现代物流管理 | |
应用越南语 |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
物流工程技术 | |
农业工程学院 | 园艺技术 |
食品智能加工技术 | |
茶艺与茶文化 | |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 | |
畜牧兽医(含2年制) | |
畜牧兽医(宠物美容与诊疗方向) | |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 | |
商学院 | 连锁经营与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 | |
大数据与会计 | |
金融科技应用 | |
市场营销(营销与策划方向) | |
市场营销 | |
电子商务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通识教育部 | / |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9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有校内教师711人,折算校外兼职教师后,生师比为17.93:1。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教师占比56.42%,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0.71%,“双师型”教师占比81.90%;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
截至2021年1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部级教学名师5人,首届广西高校杰出科技人才1人,国家级、自治区级民族文化传承、技艺技能大师8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卓越学者2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人才1人,自治区高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对象2人。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广播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郭卫东
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刘永福
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卓越学者:杨洪元等
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卓越人才:李卫东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1月,学校拥有自治区优质专业17个、广西优势特色专业9个,建成国家重点建设专业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立项建设项目3个、自治区级专业资源库立项3个、自治区级在线精品课程2门、自治区精品课程19门,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1+X”证书国际推广中心2个、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自治区示范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10个、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6个、自治区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入选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17个。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
国家骨干高职示范院校项目专业(群):园艺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物流管理、园林工程、计算机网络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现代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园艺技术等
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茶文化”民族传文化承创创新职业教育基地
专业名称(全称) | 重点专业 | 备注 |
环境艺术设计 | 国家级 | 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服务产中央财政支持专业 |
汽车技服务与营销 | 国家级 | |
食品检测及管理 | 省级 | 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 省级 | |
茶艺与茶叶营销 | 省级 |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省级 | |
物流管理 | 省级 |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省级 | |
数字传媒艺术 | 省级 | |
环境艺术设计 | 省级 | |
会计 | 省级 | |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中华茶文化传承与创新 | 国家级 | 国家级专业资源库 |
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 | 国家级 | |
室内艺术设计 | 国家级 | |
软件信息与服务 | 省级 | 广西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立项 |
现代物流管理 | 国家级 | 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
食品智能加工技术 | 国家级 | |
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 | 国家级 |
课程名称 | 精品课程 | 主持讲师 |
民族陶艺设计与制作 | 国家级 | 刘永福 |
景观规划设计 | 国家级 | 刘永福 |
中华茶艺 | 省级 | / |
ERP 供应链 | 省级 | / |
实践基地名称(全称) | 支持部门 |
物流管理实训基地 | 国家级 |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 | 国家级 |
农业技术(智能化)实训基地 | 国家级 |
教学成果
2020年,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自治区1金3银5铜,并获职教组优秀组织奖,第三届广西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四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区赛金奖1项;获第二届广西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最高奖“乡村振兴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获全国性奖励一等奖13项,自治区级奖励一等奖23项,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自治区级金奖2项、一等奖1项。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获得全国性奖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4项,自治区级一等奖(含特等奖)26项、二等奖34项、三等奖64项。
截至2020年,学校《高职生国防教育》和《景观规划设计》两本教材入选国家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确定吴砚峰主编的《物流信息技术》等2项教346材为2019-2020年立项教材,其中国家/省级规划教材7项,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19项。
截至2021年1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7项(其中特等奖3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1月,学校建成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厅级工程技术研究(服务)中心7个。
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广西红茶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茶叶产业化发展科技创新团队等
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研发中心
市厅级工程技术研究(服务)中心:南亚热带作物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农产品高值化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大数据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中国东盟跨境物流技术研究院、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研发中心、现代商贸研究与服务中心、广西民族技艺大师工作坊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1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有农产品高值化加工等中心解决区域产业发展中关键技术及工艺革新问题60余项;完成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广西糖厂农务信息服务系统等省部级信息化技术服务项目,在40多家企业推广应用,实现企业增效近亿元。教师开展企业横向技术服务项目90余项,实现产值超8亿元。另外,学校共获得广西社科成果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项、技术发明奖2项、重要技术标准奖1项、农牧渔业丰收奖3项,市(厅)科技进步奖20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7件,实用新型480件、外观专利53件。
截至2020年9月,学校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1503项,获得的主要科研成果达707项,通过成果验收国家科技部1项,自治区科技厅29项,获科技成果登记94项,育成并获得农作物新品种登记的新品种16个,编制并通过审定发布的广西地方标准13个,获得权属为学院的国家专利510件(其中发明专利46件),软件著作权登记44部,其中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项、技术发明奖2项、重要技术标准奖1项、农牧渔业丰收奖3项,市(厅)科技进步奖20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2019-2020学年,学校图书馆有纸质图书96.99万册,电子图书129718GB。
学术刊物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垦局主管,由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及其他社会科学研究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论文。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1月,学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职业教育服务,吸纳东盟国家10所职业院校、中国国内6省区50多个职业院校和企业,与东盟国家二十余所高校合作,开展了中国-东盟课程共享平台建设、学生交流互换、师资培训、“中文+职业技能”等实体化运作项目。每年举办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论坛,联盟培养培训留学生、交流生、语言生2000余人,面向东盟国家职业院校输出教学标准5个、共享课程40门。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
图形以绿色为主色调,绿色是茶叶与自然的颜色,象征着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茶文化、创新和活力的精神风貌。
在设计元素上,融汇应用了学校英文简写GVTC、鲁班锁、牛精神等符号元素。
GVTC的几何符号应用,突出国际识别度的同时,巧妙融入了壮锦特色纹样的元素,表现出广西的地域性、民族性,体现了包容、奋进、发展、民族团结的深刻寓意。
鲁班锁表达了笃实专一、精益求精的工匠文化。
牛元素,不仅传达了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深厚的开拓、勤勉、善成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传递与升华,传递着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不忘初心、拼搏奉献的精神主张。
精神文化
校训
“以德立人、以技立业”
校园文化
2020年,学校举办了社团嘉年华活动、“三月三”民俗文化系列活动、“戏剧进校园”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华礼仪风采”大赛、“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民族体育”运动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画展、“奉老敬孝崇尚美德慰问活动等文化活动。
现任领导
职位 | 姓名 |
党委书记 | 李卫东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梁裕 |
党委副书记 | 韩伟平 |
副院长 | 卢存、黄云峰、程云燕、蒋贻杰、林松 |
纪委书记 | 唐伟东 |
该文章由作者:【楚南公】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