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号(西洋乐器)

长号又称长鸣、铜角、招军、马吹、喇叭等。是瑶、壮、苗、彝、哈尼、布依、土家、维吾尔、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瑶语称当嘹。彝语称大巴拉。布依语称莽列。维吾 尔语称卡奈依。汉族称大号、长尖、喇叭、尖子号等。流行于中国各地,尤以广西、云南、贵州、新疆等省、区最为盛行。长号是彝族节日喜庆和婚丧嫁娶等场合中必用的乐器,在传统节日里,要同时奏响几十支长号,音响惊天动地,场面分外壮观。长号的构造决定了吹奏长号需要很好的音准,故建议在小学低年级期间主要学习音乐知识、键盘乐器,可以使孩子的耳朵提高辨别音高的能力,待身体长高了也就自然具备了吹奏长号的条件。

长号(西洋乐器)

基本简介

器名称:长号(Trombone)

乐器本调:降B调。

应用谱号: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实用音域:大字组E-小字一组降B。

结构组成:号嘴,U型套管(管长2.75米),里管,调音管, 喇叭口等(低音长号还带有一个回转式四度活塞和一根四度附加管)。还有一种活塞长号,现在基本已经淘汰。

使用材质:磷铜管。

长号又称拉管,是构造上唯一未经过技术完善,很少改进的铜管乐器。它通过滑管来改变号身的长度和基音的音高。 长号的历史可追溯到15世纪。大约1700年前称为萨克布号。17-18世纪时多用于教堂音乐和歌剧的超自然场面中。到19世纪,长号成为交响乐队中的固定乐器。长号也是军乐队的重要乐器,同时还大量用于爵士乐队,被称为“爵士乐之王”。

悠久历史

历史较悠久。我国古代所有喇叭类型的气鸣乐器都通称为角,最初是用天然的牛角吹奏,后发展为用竹、木、皮革、铜等材料制作,长号则是由古代的角衍变而来。古代为军中乐,文献多有记载。《通礼义纂》:“长鸣角也,按蚩尤师魍魉与黄帝战于涿鹿,帝令吹角,为龙鸣,以御之。魏武帝征乌桓,军思归,乃减角为中鸣,其声尤悲,以应胡笳”(引《太平御览》)。《通雅》中有:“长鸣今时之号通也,口圆而长,如竹筒,一尺五寸。又有小柄空管。从筒中抽出吹之,晋即有鸣葭。”在汉代的鼓吹乐中,开始是用角和笳,后又以鼓和角为主要乐器。唐代段成式《觱篥格》:“革角,长五尺,形如竹筒,卤簿、军中皆用之,或竹木,或皮。”《唐书·仪卫志》:“大驾卤簿,长鸣中鸣大角者皆二十。”宋代沿用此制,至绍兴十六年(1146 年),长鸣、中鸣竟达各六十之多,辽、金两代鼓吹部的长鸣和中鸣各二十。明时方有铜角。 明代王圻《三才图会》:“古角以木为之,今以铜,即古角之变体也。其本细,其末钜,本常纳于腹中,用即出之。为军中之乐。”这种铜角与今日所称长号极为相似。1959年,在江 苏省江宁县水阁子应塘村的明代沐英墓中出土一支长号,三节构成,全长115.5厘米、喇叭口直径20.5厘米。据《明史》载,沐英(1345年—1392年)生前曾授为帐前都尉,是个武职官员。这件长号当为他生前在仪仗中所用的乐器,现藏于江苏省博物馆。

发展简史

长号是一种古老的铜管乐器,考古学家发现它起源于公元前十七年。因为它没有活塞装置,而是靠内外二副套管的伸缩来决定音高的,故又名“伸缩号”、“拉管”。这种乐器是由中世纪的萨克布(Sackbut,意为推拉。)演变而来。1495年亨利七世的私人乐队中就用了四支这样的乐器,到了他的儿子亨利八世时,扩充到了十支之多。后来,在1520年左右,经盂赛尔(Menschel)的匠心改良,才达到了目前这样完善的状态。

长号在巴赫时代,一般在乐队里用五支,而贝多芬、莫扎特的作品中用三支(第一长号的音区非常高,因为是被当作女高音的声部来用的)。长号首次被交响乐运用是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但只是被当作打击乐来使用(只用来演奏一些节奏简单的和声)。贝多芬晚年曾写过一首长号八重奏,这首曲于是在贝多芬死后,在他的葬礼上首演的,现在国际上是演奏得比较多的。马勒、瓦格纳的作品中长号运用得较多,还特意为长号写下了精彩的独奏乐句(他们的作品中一般用四长号。)

当代杰出的长号演奏家们的非凡表现更是令世人对长号这一乐器刮目相看。他们不仅可以用长号演奏出(野峰飞舞)这样高难度的快速乐曲(全曲仅用一分钟完成),甚至可以在一支长号上同时奏出三声部的美妙音乐来(上、下唇各发一个音,声带再同时哼呜一个音)。于是,作曲家们为长号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协奏曲、奏鸣曲以及各类音乐会的小品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仅前苏联作曲家布拉瑞维奇一人就写了近十首长号协奏曲。而十二支长号的重奏曲又一定会让你为之感叹不已吧)。长号所特有的滑音演奏(gliss)又成为爵士乐演奏中的一个显着特色,使长号成为爵士乐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员。

总之,经过了近二千多年的漫长历史进程,无数的优秀演奏家、作曲家不懈地努力追求、探索,使长号这一古老的乐器进入了各个音乐领域,无论是高雅的室内乐、华贵的交响乐以及通俗的爵士乐都有它卓越的表现。长号以它的不可抗拒的艺术骸力,雄踞于管乐器这个大家族之中。

长号一般可分为四种:高音长号(降E调小长号)、次中音长号(降B调不带变音管的乐器)、次中音长号(降B调带F变音键的长号)和低音长号(降B调乐器,但带F、G二个变音键,号的喇叭口也比一般的要大)。

另外,还有一种带三个活塞的长号,是按键演奏的,而不是拉动管子演奏的(这种乐器是骑兵骑在马上演奏的,现在不大见到了)。

分类组成

组成

长号由两个部分组成:1.带有杯形号嘴的圆柱形号管,在下三分之一处开始扩大,形成喇叭口;2.插在第一部分号管中的“U”型伸缩管。演奏者左手握乐器,右手持伸缩管,拉出或缩入伸缩管也就改变了长号号管的长度,可以吹奏出不同调的泛音列。长号的伸缩管有7个把位,每伸长一个把位就降低半音。

分类

主要的有中音长号、次中音长号和低音长号。巴赫、格鲁克、莫扎特和青年时代的贝多芬都曾用这三种长号谱写过长号三重奏曲。

乐器特色

音色高亢,辉煌,庄严壮丽而饱满,声音嘹亮而富有威力,弱奏时又温柔委婉。其音色鲜明统一,在乐队中很少能被同化,甚至可以与整个乐队抗 衡。能演奏半音音阶和独特的滑音。常演奏雄壮乐曲的中低音声部。军乐队中是用来演奏威武的中低音旋律的主要乐器。管弦乐队中很少用于独奏。

长号又称拉管,是构造上唯一未经过技术完善,很少改进的铜管乐器。它通过滑管来改变号身的长度和基音的音高。 长号的历史可追溯到15世纪。大约1700年前称为萨克布号。17-18世纪时多用于教堂音乐和歌剧的 超自然场面中。到19世纪,长号成为交响乐队中的固定乐器。长号也是军乐队的重要乐器,同时还大量用于爵士乐队,被称为“爵士乐之王”。

长号因是从发明时就能演奏半音的乐器,所以是按实际发音记谱,无须移调。一般用次中音谱表记谱。在管弦乐队中常用三支长号。

各音位的第一音(基础音)称为底音。理论上在所有七个音位上都应该能奏出底音,但实际上可用的只有头两个音位的基础音(大字组的bB和A),奏bA已无把握,G则完全无把握。第二泛音与第一泛音不同,具有破裂声,强奏时发音辉煌,弱奏时暗哑,第三泛音至第六泛音的声音光辉嘹亮,强奏时有威力,弱奏时柔和如歌;第八泛音还带有圆号的色彩;第九泛音,特别是第十泛音发音困难,声音压抑,表现力差。长号加用弱音器时发音会偏高,把伸缩管向下拉长一些就能得到准确的音准。

伸缩长号远不如有活塞的乐器发音灵敏与精确,在奏音阶式经过句时不如小号,也不及圆号。用连奏法时,常会带有滑音而使发音不够清晰。长号的断音奏较迟钝,“双吐”与“三吐”也不灵活,因乐器发音迟钝,所以一般不采用。可是长号可以用迅速滑动伸缩管的方法奏出特殊的级进滑音效果。但级进滑音在音程上不能大于减五度(也就是第一至第七把位之间的距离),但并不是任何一种减五度音程的级进滑音均能在长号上奏出,如果级进滑音的开始音域中止音不在同一泛音上就无法奏出。在使用“四度活塞”时只能奏出纯四度的级进滑音。

长号的气息消耗极大,吹低音时尤甚。所以吹奏宽广悠长的曲调非长号所长,长号善于表现稍快而短促、响亮、雄壮的乐句。

乐器类型

通体用薄铜片制作,由上、中、下三节铜管组成。上节为嘴节,顶端有锅底形号嘴,中节为 伸缩节,下节为喇叭节。管体可伸可缩,不使用时,上、中两节可缩进喇叭 节内,对携带和保存十分方便。各民族、各地区的长号,规格不同,长短不一。

瑶族的当嘹和壮族、苗族的长号,流行于桂西和黔东南一带。管体全长155厘米。上节长30 厘米,顶端号嘴直径5厘米、深0.8厘米,下端铜圆包直径6厘米。中节长61 厘米,喇叭节长64厘米、喇叭口直径22厘米。演奏时,上、中两节拉出,左手伸直托扶管身 ,右手持握上节,管体略倾向左侧,口贴锅形号嘴吹气发音,多为基音和第一、第二泛音, 声音低沉、深厚,音量洪大,闻及数里。一般不单独吹奏。在广西、贵州,是各族八音(即 八仙)乐队的低音乐器。所奏乐曲,均为八音曲牌。

彝族的大巴拉,流行于云南楚雄、大姚、施甸和四川西昌、会理一带。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 州博物馆里,收藏着一支阿都土司家的长号,全长171厘米,上节52.3厘米、中节60 .5厘米、下节59厘米。吹嘴直径4.8厘米、孔径3厘米。长号是彝族节日喜庆和婚丧嫁娶等场合中必用的乐器,在传统节日里,要同时奏响几十支长号,音响惊天动地,场面分外壮观。

维吾尔族的卡奈依,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铜制,三节,全长150厘米~180厘米。能奏 出 筒音和五度泛音两个音。过去常在藩王、伯克的迎宾仪式中使用;现在多用于喜庆节日的群 众性歌舞活动中,它常作为纳格拉、苏尔奈民间鼓吹乐队的低音乐器。演奏中不时地奏出筒 音和五度泛音,使之成为乐曲中有固定音高的持续音,因其音量宏大而使演奏效果特别强烈 ,可壮乐队声威,烘托节日气氛。卡奈依经常使用一对或两三对,很少单独使用,其用量 多少可表示礼仪的隆重程度。吹奏者常对称地站在鼓吹乐队的两旁,整齐地转动卡奈依的方 向,把音响传向四方。

汉族地区的喇叭,一般全长130厘米~150厘米,广泛用于苏、浙、闽、豫等地的民间吹打音 乐中 ,如浙东锣鼓、十番锣鼓等。许多戏曲音乐伴奏也使用长号,如在京剧传统剧目中,在豫北 、冀南、鲁西、皖北的古老剧种大平调(剧团中称长夹子)和大弦戏中,在河南各地的罗戏音乐伴奏中,都要用到长号,有的还使用两支。凡武将出场、元帅升帐、两军对垒、开打厮杀 等场面,都要吹奏,以示斗争激烈、气势威武。河南有些地区在民间喜庆活动中,也要用数支喇叭齐奏。

长号演奏技巧

刚开始吹气息使用的不好或者是嘴唇周边肌肉力度还不够,无法将乐器充分的震动,就容易出现你说的情况。平时练习时注意:

1.经常练习长音,这是基础,对你的气息掌握有很好的帮助。

2.经常的练习,有这么一句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声部里知道、三天不练全乐团知道”可见坚持平时练习的重要性。

3.吹奏的时候,尤其是吹奏高音时,要注意是嘴唇用力,控制音高;而不是咽喉用力,有很多初学者吹高音容易咽喉用力,这样发出的声音发瘪、变形,相当难听。

4.注意乐器,尤其是有附加管的变调长号,要经常检查变调开关,看是否有松动现象,避免由此产生号体漏气的现象。基本就是这些问题,有其他问题随时问。学习吹长号需要具备的条件:凡是牙齿整齐(牙齿如不整齐对于吹奏管乐器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对于吹奏有碗状号嘴的铜管乐器。可以将牙齿在口腔医院进行矫正后再学习吹奏,正在矫正牙齿和带有牙齿矫正器的不宜吹奏铜管乐器)、身体健康、身材发育正常的青少年均可以学习吹奏长号。具有良好的音准、节奏概念(家长可以陪伴孩子去音乐学院进行视唱与节奏的测试,确定孩子的音乐能力)是学习吹奏好长号的必要条件。由于长号是一种管径较大的低音乐器,比起其他管乐器在吹奏时需要的气息不同。要想使长号发出的音色饱满,就需要吹奏者掌握好呼吸技巧,使所有的气息灌满长号号身。年龄太小,身体尚未发育成熟,气息不够用,有的孩子还需要更换牙齿等,所以无须过早学习长号。可以在学习长号前做一些音乐学习的准备。例如:学习视唱、乐理知识,学习若干年键盘乐器—钢琴,用以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为以后学习长号打下基础。长号的构造决定了吹奏长号需要很好的音准,故建议在小学低年级期间主要学习音乐知识、键盘乐器,可以使孩子的耳朵提高辨别音高的能力,待身体长高了也就自然具备了吹奏长号的条件。十二、十三岁至二十二、二十三岁可以说是最佳学习时期。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学习吹奏长号绝对不会伤身体。只会对身体发育有好处,因为吹奏时需要作大量的呼吸运动,可以使肺活量增大,增加身体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发育。以前社会上流传的吹奏喇叭伤身体的说法其实是一种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谈论。如今在世界上作什么事情都有合理的的科学根据,吹奏管乐器也是要学习先进的科学的吹奏方法。所以呼吸技巧的掌握就及其重要,掌握好正确的呼吸方法,就能轻松的吹奏好长号,而不需要费很大的气力。世界上众多的青少年长号学习者就是最好的证明(其中包括众多的女孩子吹奏长号)。

该文章由作者:【象鱼】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