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表面有油(玉上面有油)

和田玉为什么会油油的?

和田玉质润泽细腻,若有「油性泛出」则很可能是人为泡油导致。

和田玉的光泽属於油脂光泽,它与矿物的折射率、吸收系数和反射率有关。反射率越大,和田玉的光泽就越强。

通常情况下,光线照射到玉石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由於和田玉是由很多微小的矿物颗粒组成的集合体,矿物颗粒间的缝隙及颗粒大小不同致使进入玉石的光发生漫反射、散射等光学效应,从而使反射回人眼的光相比入射光更柔和。

柔和的反射光加上和田玉本身的玉质便形成了特殊的光泽:弱於玻璃光泽、强於蜡状光泽的油脂光泽,即视觉上的「油脂感」。

和田玉上手看的时候,用餐巾纸擦拭玉体,确认无油腻方可细看;一般在自然光下转动和田玉仔细观察玉面反射光泽,就可以看出是强油脂光泽还是一般油脂光泽,也可以分辨是否玻璃光泽。

所谓和田玉的「脂粉」指的就是和田玉的凝脂度。和田白玉一般都会不同程度地泛青,羊脂玉则泛黄、泛粉。像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看著就像块羊油,密度高、色纯,羊脂表现的不仅仅是白度,还有脂粉,没有脂粉的白度,只是羊脂白,不能称为羊脂玉。而像青海和俄料都比不上和田,子料的脂粉度都比山料或者山流水料高。脂粉有很多表现形式,如(肉)冻状脂、凝脂、像鱼冻、荔枝肉,还有像牛奶、奶酪、奶油等,往往是粉状脂的表现。

和田玉的特徵之一就是油性。有的看上去乾的,玩久了会出油,有的看上去油的,玩久了会干。决定油性首先是看料子的结构。很多好子料,并不一定用皮和毛孔来证明他的身份。就像一团面粉,山料是加了一杯水,揉了半小时的面粉的话,山流水就是加了一杯水揉了2小时的面粉,那么子料就是加了一杯水,揉了6小时的面粉,这样的料子,看起来温润柔和,密度肯定是比流水料和山料上一个档次的。

若担心人为浸泡油脂造假,建议去鉴定!

手感上的油性包括两方面,一是视觉上的油润光泽,二是手感上油润的感觉。上面讲的是视觉上的油性,好的料还须具备手感上的油性。手感上的油性是指略有阻力感的油滑的感觉,就象手里握著一砣油,用手一推,有一种油要化开的感觉,上手後如同在盛夏你身上穿的绸缎滑溜,如同你洗手时摸打肥皂的油滑。

随著把玩时间的累积,油脂在玉石表面逐渐形成包浆,「出油」的感觉越发的明显。这也是和田玉油润的原因。

玉石表面有油(玉上面有油)

买到的玉石上为什么有一层油?

买到玉器上面的“油”大多是液体石蜡,玉器表面涂抹液蜡会让玉器看起来光泽感强,通常是摆放在柜台里展示用的,硬玉(如:翡翠、独玉)和产量比较大的玉(市面上常见的如:岫玉)使用比较多,和田玉没见过使用,因为和田玉表面光泽本身就温润,柔和,如果涂抹了液蜡估计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偷工,表面打磨不够精细或减少了打磨工序(不仅仅是和田玉,其他涂抹液蜡的玉器基本都是加工不够精细,打磨不到位),等液体石蜡彻底挥发后玉器表面就会显得非常粗糙。

玉石为什么表面还抹了油呢?

有些玉石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起棉线、棉点的情况,实践经验证明,涂抹适当的油,即能在较短时间内消除棉线、棉点,恢复玉石原貌。

油养的方法。

1、涂养。用酌有油的羊毛软刷,在玉石各个部位仔细涂刷多遍,放置于防灰尘的容器或密闭的硬质塑料袋中,过几天再观察养护效果以便补充涂油,依据玉石情形定期涂油养护。

2、拭养。用吸有油的软布或棉球给玉石特定位置,特别是雕刻形成的坑孔、低凹部位揩擦,同样用硬质塑料袋密封收藏,定期观察定期揩擦补油。

3、浸养。即将玉石浸泡在盛有养护油的容器内。可自制大孔细线网兜,安全兜住玉石后悬挂没入容器内的养护油中,提拉链接网兜的绳索可收放网兜,易于观察玉石。玉石浸泡半小时以上后取出密封保存。

生活中常见的油非常多,而玉石养护用油当然必须有所选择。最佳最好最通用的玉石养护用油是婴儿润肤油(强生)。婴儿润肤油主要成分是优质天然矿物油和一些天然保湿因子,矿物油纯净温和,有极佳的封闭性,涂抹于玉石表面后,易被吸收,且在玉石表面形成一层滋润保护膜,有效锁住玉石内部水份,从而起到滋润玉石保持水份的作用,有效防止玉石发干、起棉。

寿山石宜用白茶油或橄榄油保养,使石质更加温润莹澈。巴林石也适用白茶油养护。黄龙玉的某些品种也需要用油养护。

玉石上渗入腊油如何清理?

玉石结构紧密,蜡油不会轻易地渗入的,很大的可能就是只浮于玉石表面,直接拔掉即可,如果擦不掉可以用布沾着牙膏进行擦拭,牙膏本身有抛光的作用,能够清理残留玉石表面的蜡油,一些缝隙可以用牙刷进行清理。

拓展知识

玉石脏了如何清理?

1、玉石表面若有灰尘,可用清洁、柔软的白布蘸清水后擦拭。

2、玉石上的灰尘无法擦去,将玉石放到温热的清水中,浸泡二到三个小时左右,等到玉器表面附着的渎垢被浸软化后,再用洁净的软毛刷或牙刷,轻轻将污垢刷下来。注意:玉石最好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拭,不宜用染色布、纤维质硬的布料。这样有助保养和维持原质完成上面一步后,再在密闭的保温场所内,将玉石放入七十至八十度的热水中浸泡至玉石和水自然冷却。这样可以让玉的毛细孔得到充分扩张,使其内部污垢除尽。

3、在缝隙处比较顽固的污渍,可以用棉棒或者牙签裹上一点点棉花(不要直接用牙签,会刮花玉石表面)顺着花纹的方向轻轻擦拭,如果污渍比较顽固,可以重复几次,清理完毕后可以用干净的手帕把水擦干或者自然风干。

4、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着于玉面,可以用茶叶水清洗,可以防虫除异味,增加玉石的光泽芬香也可用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洗净。

5、用20%的中性洗洁精或洗发液清洗、液温25至30度。先浸泡10分钟,然后用牙刷缓缓刷洗,除尽汗渍污垢后用自来水冲浸20分钟即可。

古玉放久了出油怎么回事

玉出油的主要原因是与人体皮肤长期接触,吸收身上的油脂和体液会让和田玉变得油脂感更强,同时当光线照射到和田玉上,加上和田玉本身特殊的光泽就会形成一种弱于玻璃光泽、强于蜡状光泽的油脂光泽。手在把玩过程中分泌的汗液或油脂无法沁入玉石内部,而是附着在玉石表面,使把玩者感觉到手上出油。

而随着把玩时间的累积,油脂在玉石表面逐渐形成包浆,出油的感觉越发的明显。这也是玉石越玩儿越油润的原因。

玉的历程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收藏玉器的时尚,商代富豪墓中就有红山文化、石家河文化时期的玉器出土,历代君王如秦始皇,宋高宗,清乾隆等都是玉器的大收藏家,宋代吕大临的考古图,元代朱德润的古玉图、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清代吴大的古玉图考等都是古玉收藏与研究的论著。

我国的玉雕自史前时期的新石器时代开始至今已经历了七千余年的发展,成为蜚声世界、独步天下的工艺美术品,在世界上三个以制玉而闻名的国家中国,墨西哥、新西兰中最为源远流长。

中国人对玉的特殊喜好自古有之,古人云,石之美者为玉。也曾有人形象的比喻,玉是大地的舍利。被誉为华夏文明第一块奠基石的高古玉,有着高深莫测的神秘色彩。

在古代,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彼德焉。而玉的温润色泽象征仁慈,坚硬质地象征智慧,不伤人的棱角表示公平正义。民间相信玉能护身、驱邪,代表着正气和灵性。

玉石外面涂了一层油,这种油是什么油

玉石外面涂的一层油叫做保养油,又称养护油。天然玉石在收藏后,需要精心的养护,才能使得玉石看起来能更通透,玉质更温润光泽。

玉之美,美在德行与灵性;养玉在身,可以让人镇定身心,宁神而静志;养玉在心,可以让人淡泊名利,宁静而致远。

玉石含有锌、镁、铜、硒、铬、锰、钴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经常佩戴玉石可使其中的微量元素被人体皮肤吸收,有助于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并通过玉石的保健功能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玉石怕酸碱,所以在选择保养的时候要避免酸碱保养油,通常选择无毒的。玉石保养油有很多种,可以使用白茶油、橄榄油、核桃油等进行定期保养。橄榄油、核桃油均为植物油,使用最好。定期保养擦拭,以保持其莹润度,达到“油养玉,玉养人”的效果。

扩展资料:

天然的玉石都是在一定温度,一定湿度的深山中吸取着天地之间的精华,玉石有着完美的润度和晶莹度。但经过人工开采和加工,变成饰品和工艺品后,环境出现了改变,玉石的润度和光泽度逐渐变差,养生的功效也自然打了折扣。

所以玉石需要做定期的养护,才能让玉石看起来能更通透,玉质更温润光泽。玉石养护使玉石完美特性显露无遗,而更能持之以恒。保养得法,能或多或少地改善玉质的观感、触感,重要的是能稳定玉石的性质,并使玉石逐渐褪去晦暗,让玉石变得更加温润华贵。

玉石的保养方式有如下几种:

1、涂养:用酌有油的羊毛软刷,在玉石各个部位仔细涂刷多遍,放置于防灰尘的容器或密闭的硬质塑料袋中,过几天再观察养护效果,以便补充涂油,依据玉石情形定期涂油养护。

2、拭养:用吸有油的软布或棉球给玉石特定位置,特别是雕刻形成的坑孔、低凹部位揩擦。同样用硬质塑料袋密封收藏,定期观察揩擦补油。

3、浸养:即将玉石浸泡在盛有养护油的容器内,可自制大孔细线网兜,安全兜住玉石后悬挂没入容器内的养护油中,提拉链接网兜的绳索可收放网兜,易于观察玉石,玉石浸泡半小时以上后取出密封保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玉石养生

该文章由作者:【破坏死光】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