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湖北省荆州市代管县级市)

石首,隶属湖北省,荆州市代管,地处长江中游岸边,两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地理中心,全市版土面积1427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办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石首市常住人口473707人。

西晋太康五年(284年),石首置县,历史上首次出现石首二字(取名于江边孤石)。1949年,属沔阳专区。1951年,属荆州专区。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首县,设立石首市(县级)。

石首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石首的土地适宜性广,种植条件好,生物生长量大,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全市水域面积460平方公里,其中养殖水面22万亩,湖泊44个,地下矿藏已探明有铅、锌、铜、独居石、绿柱石、花岗岩、天然气、矿泉水等20多种,主要矿产有五种。

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石首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农业标准化(蔬菜)示范市、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湿地型)示范区、全省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全省森林城市等称号。

石首(湖北省荆州市代管县级市)

建制沿革

石首,以有石孤立于石首山而得名。

西晋太康五年(284年),石首置县,历史上首次出现石首二字(取名于江边孤石)。

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石首分为二县,西部为石首县,县城设绣林山,东部为建宁县,县城设槎港山(在石首调关镇境内)。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废建宁县并入石首县,县城设在槎港山(在石首调关镇境内)。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又将石首县一分为二,东为建宁县,西为石首县,石首县城复迁绣林山,建宁县依旧在槎港山(在石首调关镇境内)。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再废建宁县复入石首县。

1949年,属沔阳专区。

1951年,属荆州专区。

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首县,设立石首市(县级)。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石首市辖2个街道、11个镇、1个乡。共有29个居委会、274个村委会。市人民政府驻绣林街道。

绣林街道人口70587人,面积35.9平方千米,辖6个社区、4个村委会:桥南、解放路等。

笔架山街道人口70068人,面积56平方千米,辖7个社区、11个村:建设路等。

新厂镇人口43314人,面积94.6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19个村委会:民建等。

横沟市镇人口38521人,面积82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18个村委会:百花台等。

小河口镇人口38401人,面积226.5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23个村委会:永安、小河口等。

桃花山镇人口21979人,面积99.8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17个村委会:桃源等。

调关镇人口45189人,面积107.9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21个村委会:金台、琴台等。

东升镇人口62620人,面积173.1平方千米,辖3个社区、33个村委会:滑家垱等。

高基庙镇人口45562人,面积76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21个村委会:向阳、柑梓树等。

南口镇人口30388人,面积97.4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17个村委会:永新、南尖上等。

高陵镇人口35036人,面积82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24个村委会:公主桥、高陵岗等。

团山寺镇人口31329人,面积67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18个村委会:连心桥等。

大垸镇人口52788人,面积146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25个村委会:箢子口街道等。

久合垸乡人口25312人,面积54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17个村委会:江波渡等。

天鹅洲人口12076人,面积77.5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6个村委会:沙滩子等。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首市位于东经112°13'—112°48',北纬29°30'—29°57'之间。地处湘鄂边沿,位于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结合部,西抵公安,东临监利,北接江陵,东南、西南与湖南省的华容、南县、安乡三县毗邻,省际边界达113公里,素有“湘鄂门户”、“鄂南明珠”之称。

地形地貌

江北属江汉平原,江南属洞庭湖平原,平原面积107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3%。地势略呈西北高,中略低,向西南倾斜,最高点为东部桃花山的屯岩子山,海拔368.9米,最低为中部上津湖。

气候

石首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全市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1800—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9—16.6℃,≥10℃年积温,年无霜期242—263天,多数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有足够的气候资源供农作物生长。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太阳辐射量占全年75%,≥10℃的积温为全年80%,水热同步与农业生产季一致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石首处北纬30度附近,气候特别复杂。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较小,形成典型的大陆气候。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石首的土地适宜性广,种植条件好,生物生长量大,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主要分布在西南红土丘岗和南部的黄土平岗地带、沿河的冲积平原和湖积平原上。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全县共有4个土类,7个亚类,12个土属,99个土种。从河床到岗地,土壤质地从砂质逐渐向粘质过渡,土壤种类也相应具有飞砂土、灰砂土、灰油砂土、灰正土、黄土。截止到1997年底,石首已探明储量的矿产11种,矿产地2处,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石英石、石英砂、独居石、花岗岩、钾长石、方解石、云母、铜、铅、锌、磷等,位居全省前五名的有花岗岩矿产,主要矿产探明的储量:花岗岩14亿吨,独居石1145吨,铜836吨,铅566吨,锌292吨。

水资源

全市水域面积460平方公里,其中养殖水面22万亩,湖泊44个,千亩以上达19个,比较大的湖泊有上津湖、中湖、三菱湖等。长江河床历经变迁,在石首境内造就了总面积达46万亩的故道区,分北碾子、黑瓦屋、沙滩子三个故道区,这些都是发展水产养殖的天然场所。水产养殖除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外,还有网箱养鳝、小龙虾野生寄养、大水面河蟹放养等特色养殖,并建有老河长江亲鱼、中湖长吻危等2个国家级原种场。

矿产资源

石首地下矿藏已探明有铅、锌、铜、独居石、绿柱石、花岗岩、天然气、矿泉水等20多种,主要矿产有五种:

铅、锌、铜矿主要分布在东方列货山的断裂带重晶石矿脉内,呈北20°—25°倾向南东延伸,倾角50°,由北向南变窄,全长600米,大小矿体15个,矿石品位为:铜0.41—1.66%,铅0.56—1.05%,锌0.50—1.05%,储量铜840吨,铅、锌3000,另外还有伴生矿银等金属。

独居石,独居石中含有钔等元素,主要用来加入金属合金中提高弹性、韧性、增加强度,在高温下不会畸开变形,适用于制造喷气式飞机、导弹的主要零件,以及发动机和耐热机械零件等,已探明储量的有石华堰、青竹沟、九佛岗三个矿点,储量分别为2003吨、485吨和269吨。

绿柱石,绿柱石含铍(Be)。铍是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由于它在a射作用下能放出较强的中子,故用来制造原子反应堆氢弹引爆剂的中子源。在原子反应堆的部件中,用铍制作的中子反射器和减速器能提高反应堆的功率。同时,铍还可作宇宙飞船、导弹、火箭的保护壳及一些部件。铍也是火箭、喷气式飞机的高能原料的添加原料。已探明有谭禅寺、王家寺院、吴分寺三个矿点。

花岗石花岗岩因耐酸腐蚀,可用于化工生产。同时花岗岩因岩性坚硬,微密色泽瑰丽,光泽度好,又可作建筑装饰材料。石首市花岗岩分布面积达150平方公里,蕴藏量达2亿立方米,已通过航查探明储量的有桃花山区老虎冲和青竹沟两个矿区,储量分别为225万立方米和550万立方米。

人口

1996年,石首市面积1427平方千米,人口约62万人。辖3个街道、9个镇、4个乡:笔架山街道、绣林街道、东方街道、新厂镇、横沟市镇、小河口镇、桃花山镇、调关镇、滑家垱镇、高基庙镇、南口镇、团山寺镇、人民大垸乡、焦山河乡、久合垸乡、茅草街乡。市政府驻绣林。

1997年,茅草街乡撤乡建镇,并更名为高陵镇。?年,撤销东方街道,设立东方镇。至此,石首市辖2个街道、11个镇、3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石首市总人口602649人,其中:绣林街道71472人,笔架山街道49129人,新厂镇42332人,横沟市镇37831人,小河口镇31363人,桃花山镇23611人,调关镇45052人,东升镇37280人,东方镇17790人,高基庙镇40436人,南口镇28177人,高陵镇34580人,团山寺镇29760人,人民大垸乡53614人,焦山河乡23703人,久合垸乡25830人,天鹅洲经济开发区10689人。

2001年3月,笔架山街道与东方镇合并成立笔架山街道。2002年,大垸乡撤乡设镇。2004年,撤销焦山河乡,并入东升镇。2004年末,石首市总人口614106人,辖2个街道、11个镇、1个乡,26个居委会、284个村委会。

2005年末,石首市辖绣林、笔架山2个街道,新厂、横沟市、小河口、桃花山、调关、东升、高基庙、南口、高陵、团山寺、大垸11镇和久合垸乡。共有29个居委会、274个村委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石首市常住总人口577022人,其中:绣林街道75395人,笔架山街道83068人,新厂镇36342人,横沟市镇36051人,大垸镇49320人,小河口镇27278人,桃花山镇21848人,调关镇38901人,东升镇53184人,高基庙镇35237人,南口镇27252人,高陵镇29776人,团山寺镇29045人,久合垸乡24708人,天鹅洲开发区9617人。

石首市1997年总人口数为63.73万人。出生率为11.5‰,死亡率为4.1‰,自然增长率为7.4‰。汉族人口63.6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99.83%;少数民族人口0.11万人,占总人口数的0.17%。农业人口49.26万人,非农业人口14.47万人。男性人口32.93万人,女性人口30.8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47人。

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石首市总人口577022人。

2019年未,全市户籍人口61.50万人,其中女性29.85万人;常住人口56.01万人,其中女性28.64万人。年内出生人口0.5492万,人口出生率9.8‰;死亡人口0.3063万,人口死亡率5.4‰;人口自然增长率4.4‰。全市人口以汉族为主,有回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壮族、满族、侗族、瑶族、土家族、布衣族、白族、彝族、仡佬族、黎族、傣族、鄂伦春族、哈尼族、佤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20个,共3100多人,其中回族人口2000多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石首市常住人口473707人。

经济

综述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亿元,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增长3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85亿元,增长3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81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39元,分别增长11%、15%。

“十一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1.5%;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8.8%;外贸出口比“十五”末增长165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递增8.9%、14.4%。投资规模高位攀升,在城镇建设、农田水利、交通电力等重点领域实施了一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67.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2倍,年均增长40.7%。

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76亿元,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60.94亿元,下降8.9%;第三产业增加值55.37亿元,增长11.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3.5∶40.1∶36.4。

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91亿元,比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77.21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71.13亿元,增长12.8%。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7年的21.5∶41.7∶36.8调整为20.35∶41.46∶38.19。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7%、9.4%、9.7%、9.2%、7.9%、14.9%。

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002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其中税收收入95307万元,增长8.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943万元,增长13.8%。分征收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56808万元,增长6.7%;地税部门完成38499万元,增长12.4%;财政部门完成24715万元,增长16.8%。

2018年,新增私营企业925家,年末达到4006家,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55446人;新增个体工商户3873户,年末达到25570户,个体从业人员达到77712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47个,年末达到1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人数达到6181人。新增注册商标635个,年末达到2248个。

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59亿元,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82.13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99.77亿元,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8年的18.8∶37.7∶43.5调整为18.6:36.7:44.7。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3%、6.2%、7.1%、5.7%、23.0%、12.6%。

2020年石首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8.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20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69.95亿元,下降11.1%;第三产业增加值92.71亿元,下降6.9%。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9年的18.6:36.7:44.7调整为22.1:33.5:44.4。去年全年GDP季度增速呈逐季回升态势,地区生产总值由一季度大幅下降40.4%、二季度下降19.2%、三季度下降14.4%逐季回升至四季度下降6.7%。

第一产业

以建设林业强市和水产、畜牧、粮食、油菜大市为目标,重点建设了35万亩优质稻、15万亩优质棉、35万亩“双低油菜”、32万亩速生丰产林、10万亩蔬菜、16万亩无公害水产、35万头优质生猪、年出笼600万只家禽等特色农业板块基地,培植了笔架鱼肚、清水荻笋、东升西瓜、桃花山鸡蛋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71个,先后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市、全省创建水产大市先进单位、全省油菜生产品牌创建重点县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继建立了江北农产品加工园、东升林产品加工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9个。

2018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67.37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3.7%。

2018年,粮食播种面积83.2万亩,比上年增加3.8万亩;棉花面积8.27万亩,比上年减少2.61万亩;油料面积17.36万亩,比上年减少3.87万亩;蔬菜面积14.54万亩,比上年增加0.65万亩。

2018年,粮食产量31.3万吨,增长4.3%;棉花产量0.51万吨,比上年下降21.5%;油料产量3万吨,下降14.4%;蔬菜产量37.8万吨,增长5.9%;造林面积9万亩,与去年增加25.9%;生猪出栏48.3万头,增长2.9%;家禽出笼588.6万只,增长5.6%;禽蛋产量2万吨,增长1.8%;水产品产量11万吨,下降0.9%。

2018年,全市农村用电量26513万千瓦时,常用耕地面积99.96万亩,比上年增长44.4%;有效灌溉面积93.1万亩,增长61.8%,占年末常用耕地面积的93.1%。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2.5万千瓦。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0万吨,减少2.1%。

第二产业

工业是石首经济的主导产业,全市形成了“一区四园”(石首经济开发区,张城垸工业园、金平工业园、东升林产品加工园、江北农产品加工园)的工业发展格局和以湖北楚源、荆江源医药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以吉象、伟林为代表的林产品加工产业,以钱潮、新兴汽配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以金利丰、德永盛为代表的棉花纺织产业,以劲牌酒业、好味源食品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五大产业集群,五大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90%,其中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被确定为全省首批52家重点产业集群。与此同时,工业科技实力较为雄厚,建有华丽国家级染料实验室1个、楚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企业技术开发机构5家,拥有“楚源牌”活性染料、“吉象牌”中密度纤维板等2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省级名牌产品,开发了精品H酸、盾构机用泵、高精度晶体振荡器等40多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

2018年,石首工业总产值207.57亿元,增长13.0%。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家。

2018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3.51亿元,增长11.9%;利税总额19.63亿元,增长29.6%,其中利润总额14.35亿元,增长32.2%。

2018年,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单位21家,比上年增加3家,完成产值76.22亿元,增长51.2%;增加值18.33亿元,占GDP比重为9.8%,比上年增加2.9个百分点。

2018年资质以内建筑企业20家,完成产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6%;实现建安营业税9662万元,下降10.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7.4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5.8%。

第三产业

201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56.63亿元,增长14.6%。年内新增限额以上贸易法人企业21家,年末限额以上贸易法人企业122家。

2018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87.12亿元,比年初增加25.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其中住户存款203.28亿元,比年初增加11.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19.11亿元,比年初增加18.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9%。

交通运输

铁路

荆(州)岳(阳)铁路直接联接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通过焦柳线及汉宜线、宜万线沟通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实施中部崛起,中东西部协同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荆岳铁路从荆州站沙市引出,经江陵县跨长江天堑,途经公安、石首、华容、君山等地后接入岳阳北站,线路全长173公里,总投资约92亿,设计标准为复线客货共线电气化铁路,沿线跨江跨湖大桥复线一次建成,时速160公里。该线作为“北煤南运”大通道的一段,具有沟通焦柳、沪汉蓉、京广线的联络线功能,同时为本地乃至中南地区与川渝东部及豫西、山西、陕西的客货交流提供了便捷通路,填补了区域路网空白,为中部地区的能源运输提供了运力保障,是一条客货兼顾的区域性铁路。荆岳铁路设有石首站,站台面积3000馀平方米。

公路

岳阳至宜昌高速公路(即江南高速)是《湖北省骨架公路网规划(2002-2020)》中的第5横的一段,项目建成后将与湖北的宜黄和荆东高速、湖南的杭瑞相连,在宜昌、荆州、岳阳之间形成一条快速、安全、顺畅、经济的运输大通道。江南高速石首段于2011年7月25日正式动工建设,全线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m。江南高速在石首过境路长19.68km,分别途经高基庙镇(打鼓台村、俞家铺村、显济坛村、长河村、高桥村)、南口镇(朝门台村、石平村、老山咀村、大剅口村、管家铺村)和高陵镇(高陵岗村、月提拐村、谭家洲村)。

潜(江)石(首)高速公路是湖北省骨架公路网六纵五横中襄樊至荆州高速公路支线之一。其中,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是潜江至石首高速公路跨越长江的节点工程。潜江至石首高速公路项目,总里程约82.9公里。项目起点初步定于潜江浩口镇以西,接沪渝高速;项目终点初步定于石首市高基庙镇,接在建的江南高速公路。路线经过潜江、江陵、石首。该项目已纳入湖北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荆新线、秦黄线新厂至高基庙段升等为国道,藕狮线、军鲁线江北段、横沟市经天鹅洲至周家剅段、团洋线团山寺至高基庙段升等为省道或二级公路已纳入规划。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秦皇、公石省道为骨架,以军调、藕狮县道为支撑,以团洋、天八、横小乡道为网络”的公路路网格局。截至2012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987.5公里,公路密度为139公里/百平方公里。

水运

石首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岸线资源丰富,内河航运优势比较突出,著名的荆江四口中的藕池口、调弦口皆在境内,拥有通航里程144公里,其中长江航道89公里。石首借长江黄金水道,逆江而上,经荆州、宜昌,可达成渝,顺流而下,过岳阳、武汉,可抵沪宁沿海。石首工业综合码头建设基本完工,工程总投资近亿元,建设2000吨级泊位6个,其中散货泊位1个、件杂泊位2个、大件泊位(兼集装箱)2个、危化品泊位1个,年设计吞吐量达155万吨、0.5万标箱;全市现有石首港、调关港、新厂港、春风港、五码口港等大小港口5处,石首港被列为全国长江干线主要港口、湖北省重点港口。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止到2002年底,全市现有各类学校256所,专业任职教师6319人,年末在校学生10.3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52%,初中升高中升学率90.3%,高考上线人数达1300人,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8.4%,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92.1%,中学辍学率控制在1.1%,小学生基本无失学,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达到80%。“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基本确立,教师四项基本工资实行市级财政统一发放;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超过99%、95%,2003年高考上线学生2273人,录取学生2380人,录取率为104.7%。年度考核名列荆州市第一普通中小学31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小学在校学生91816人,专任教师4524人。

2018年,全市在校学生总数58149人,其中小学、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分别为26068人、19586人。专任教师人数3845人,其中小学、普通中学专任教师人数分别为1649人、182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和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分别达到100%、95.8%、100%。高考上线人数2352人,其中:本科上线人数1308人,一本上线人数465人。

高中

石首市第一中学、南岳高级中学、城南高级中学、文汇高级中学、育才高级中学、新厂高级中学、博雅高级中学。

初中

石首市笔架山中学、东方中学、石首市文峰中学、金平中学、大垸初中、调关第一初中、东方初中、高基庙初中、高陵初中。

横沟市中学、焦山河中学、久合垸初中、南口初中、团山中学、小河口镇中学、新厂镇初级中学、桃花山初中、小河口初中。

大、中专

荆州机电技术学院(即石首高级技工学校)、石首经贸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石首新阳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石首蓝天职业技术学校、石首广播电视大学石首卫校、石首市特殊教育学校。

科学技术

建国前,石首无科技记载;建国初,群众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首先兴起,随后,许多工厂开展了以改进工具和操作方法为内容的技术革新运动;1978年后,科技发展从以农业为主,向工业、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扩展;1986年后,石首科学技术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91年4月,制定了“科技兴市”的发展战略,1994年,作出了《科教兴市的决定》,1996年又作出《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至1998年,全市已形成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16个乡镇科技办公室为主的市镇(乡)两级科技管理网络,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289人,其中高级职称474人,1986─1998年,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78项,其中获奖成果28项。

1970年,开始争取省、市科研项目,并通过计委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向有关单位下达10至20个科研项目,同时组织力量对重点项目攻关。1986年后,围绕行业和产业重点,科技攻关向着“目标更高、技术更新、项目更大”方向迈进。1986年至1998年,全市共组织实施科技攻关项目207项,其中省级攻关项目27项。1998年市楚源集团承担的“采用新型溶剂和催化剂生产色酚AS—PH”属省级重点科技攻关计划。

星火计划

1986年,首次承担省级星火计划3项,总投资285万元,其中争取省级“星火”基金60万元,省人行、农行科技贷款155万元。1986—1998年,共组织申报各级星火计划项目26项,累计投资2838万元,投入产生比达1∶4。石首市江南机械厂研制开发的新产品柴油机主轴瓦项目,项目投资150万元,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投产后,当年实现利税320万元。

火炬计划

1989年,石首市开始实施火炬计划,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发展境内高新技术产业;1989—1998年,累计投入资金2040万元,实施省级火炬计划2项。湖北楚源集团是全市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先后承担“精品H酸”“3.3二氯联苯氨”2个省级火炬计划,其开发研制的精品H酸,色酚AS—PH,间氨基苯甲醚,1.4一二羟基蒽醌,均已形成了工业化生产规模,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其中精品H酸被列为国家级新产品计划,填补了国内空白。石首市致远公司是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开发研制的抗辐射低腐蚀隧道石英晶体是当今电子设备不可缺少的关键元器件,广泛适用于各个领域,1998年被评为国家新产品计划A级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已在全市开始广泛应用,主要产品有ZDN130型振动器,高档豪华客车刮水器总成,强力电子点火器等,这些产品都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

医疗卫生

2018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床位数2493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81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89人,注册护士1055人。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数达到4.36张、拥有医生数达到1.9人。

文化事业

石首,有着悠久的古代文化史。公元前448年,楚人范蠡(越国上大夫,曾助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卒于古华容(今石首桃花山鹿角山)。

公元209年,孙刘政治联姻,刘备迎娶孙权的妹妹,完婚于绣林,也就是石首,而石首也因此被称为刘郎浦。

据考证,在焦山河乡走马岭村,有座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属于屈家岭文化晚期的古城址;在调关镇,有俞伯牙鼓琴巧遇钟子期的调弦亭;在桃花山镇的鹿角头,有越国上大夫的范蠡墓,范蠡庙和其隐居饲马的饮马池;在城北,有刘备和孙夫人新婚燕尔由吴返荆而留下的绣林亭、锦帻亭、望夫台、照影桥、刘郎浦;在南岳山麓,有为纪念晋代药物学家葛洪在此开田种玉而修建的玉田寺;在高基庙镇,有杨幺率起义军一夜间挖开黄土岗,使两湖贯通,出奇制胜的断岗口;在高陵岗,有后梁孝宣三王墓,孝宣公主墓,明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杨溥墓;在团山粟林岗,有明太子太傅、刑部尚书王之诰之墓;在白莲湖西湾画儿山,有明末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袁宗皋墓;在城中笔架山北麓,有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张璧墓。

中国历史名人大禹、孔子、岳飞等都在石首留下过许多美好的传说,大诗人元稹、杜甫、陆游、黄庭坚等也在石首留下许多流芳百世的诗文,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名人故事世代相传。

石首,被列为中国长江文化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楚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社会保障

甘泉计划

由2006年起由本市网络人物成娟、楚庸、夜蝉等人发起组织的一个针对本市贫苦学生的爱心助学组织,该组织计划每年针对高中,初中等贫苦学生进行无偿资助。截止2011年秋为止该计划组织了大型活动十多起,走访活动30多期,资助学生50多人,并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成绩优秀,家境贫寒的学生。并积极参加国内大型募捐慈善活动。其中在汶川地震和舟曲地震等活动中为两地募款上万元。组织多次入川入青志愿者进入灾区抗震救灾。就如现甘泉计划会长“夜蝉”先生所说:甘泉计划将会把“爱似甘泉,滋润人间”一直延续下去。

全市2018年城镇登记失业率3.28%;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2.48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基金支出额110056万元,比上年增长43.2%。

2018年,全市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3720张;社区服务中心36个;全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16471人,其中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12173人。

历史文化

石首,有着悠久的古代文化史。公元前448年,楚人范蠡(越国上大夫,曾助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卒于古华容(今石首桃花山鹿角山)。

公元209年,孙刘政治联姻,刘备迎娶孙权的妹妹,完婚于绣林,也就是石首,而石首也因此被称为刘郎浦。

据考证,在焦山河乡走马岭村,有座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属于屈家岭文化晚期的古城址;在调关镇,有俞伯牙鼓琴巧遇钟子期的调弦亭;在桃花山镇的鹿角头,有越国上大夫的范蠡墓,范蠡庙和其隐居饲马的饮马池;在城北,有刘备和孙夫人新婚燕尔由吴返荆而留下的绣林亭,锦帻亭,望夫台,照影桥,刘郎浦;在南岳山麓,有为纪念晋代药物学家葛洪在此开田种玉而修建的玉田寺;在高基庙镇,有杨么率起义军一夜间挖开黄土岗,使两湖贯通,出奇制胜的断岗口;在高陵岗,有后梁孝宣三王墓,孝宣公主墓,明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杨溥墓;在团山粟林岗,有明太子太傅、刑部尚书王之诰之墓;在白莲湖西湾画儿山,有明末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袁宗皋墓;在城中笔架山北麓,有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张璧墓。

中国历史名人大禹、孔子、岳飞等都在石首留下过许多美好的传说,大诗人元稹、杜甫、陆游、黄庭坚等也在石首留下许多流芳百世的诗文,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名人故事世代相传。

石首,被列为中国长江文化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楚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地方特产

石首鮰鱼

石首鮰鱼指产地在石首、名字叫石首的长江鮰鱼。相传宋代诗人苏轼从四川老家眉山出发,自岷江乘船入长江,沿江猎奇作赋,途经石首城区,吃了久负盛名的石首鮰鱼,听了前所未闻的石首民谣“鮰鱼石首有,名字叫石首,白天栖石洞,晚上戏回流”,即兴赋诗“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诗人用粉红石首对比雪白河豚说,粉红石首比雪白河豚好看、好吃、仍无骨、不药人,最后点题《戏作鮰鱼一绝》。鮰鱼的石首之称就这样从石首民谣进入苏轼诗篇,成为鮰鱼叫石首的文字依据。鮰鱼为鲶形目鲿科鮠属鱼,鲶形鱼类多以洞穴为栖息地,只是各科各属对洞穴的要求不同。例如鮰鱼栖石洞,石洞在回流,伸头能捕食,缩头能防守,出洞戏回流,其中栖息石洞伸出头就像石之首,故有石首之称的生物基础。石首江段九曲回肠,流经城区万石成湾,鮰鱼在这里繁衍生息不仅水质条件好、天然饵料多,而且水温差别大。在冬季3个月和春头秋尾的3个月里,石首江段水温低于12℃,低于这个水温,鮰鱼不再进食,所以石首鮰鱼只能半年生长、半年瘦身,不像广州鮰鱼四季生长,这也是石首鮰鱼久煮不糊汤,落口弹性好,味道美极了的奥秘所在。

地方小吃

团子

团子的外皮主要用熟糯米搅拌成泥制作而成,外表白白圆圆扁扁,里面包的主要材料是胡萝卜、腊肉、腊豆腐,口味有些些辣,味道极好,是石首人超爱的美食。在当地,团子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煎团子,一种是蒸团子。通常在街头贩卖的,现场制作的,是煎团子(在锅里被油煎的两面焦黄就可食用)。

豆皮

武汉老通城的三鲜豆皮,此处所指的豆皮与武汉的豆皮截然不同。石首的豆皮是用大米、绿豆还有面粉做的;做法是先一张一张将制作好的面皮摊开,再在里面放入特有的肉和菜,放入锅中来回煎叠,最后盛出来是如小书本一样大小长方形的一块;口味分两种,荤的和素的;吃法亦有两种,老的和嫩的。在石首,最出名的便是臭豆腐酒家的豆皮。

豆巾

将大米和绿豆按比例兑好加水泡湿磨浆。做成一层面皮,然后下锅用很少的油烫好就制成了。很有质感,绿色的,过早用的,炒着吃,煎着吃,放调味吃热的。

兰花豌豆

把蚕豆(豌豆)在清水中泡好,泡开时剪开外面的皮,继续泡好之后,加纯碱下锅炸酥,可以拌盐当做零食,可以拌麻辣酱下酒。

发饼、流糖饼

结婚时候或者过喜事的时候。主要原料为精面粉、饴糖、奶粉、甜酒、纯碱、苏打等,经面团调制、甜酒发醇、腌糖、切块、成型、烘烤等工序精制而成。饼呈扁圆形,表面乳白色,底面棕黄色,入口松软。

炒米

炒米是直接将生大米炒熟,与炒瓜子花生差不多。被炒熟的大米会膨胀,像爆米花一样。那时有人会拖着爆米花的机器过来为爆米花。

炒米粉.禾粉.米粉

这里将禾粉叫作米粉,以至于到外面的时候一直问老板有没有米粉,直到看了别个点了禾粉才发现,本地的炒面和炒米粉不错,1块加小白菜,1块5加蛋的,2块加猪肉,以前过早经常吃。

锅巴粥

农村都是用柴禾灶炒菜做饭。转头砌的灶台,口部砌个架子,可以放一个小小的罐子。等饭菜都熟了,罐子里的汤也煨好了。这样煨出来的汤也特别好喝。还可以把红薯、玉米棒之类的埋在柴禾堆底下,做饭的时候顺便也烤好了。做饭一般都是用大铁锅焖熟的,当然就比不上电饭煲那么受热均匀,所以总会焖出锅巴来。奶奶经常用这些锅巴加水煮成稀饭吃,告诉我说这是锅巴粥。呵呵,变废为宝,我觉得比米饭还要好吃。

锅巴油油饭

就是炒锅巴,味道特好。

糍粑

过年的时候会做糍粑。将糯米煮熟了,趁热使劲捣成一块,冷却以后变得硬硬,然后可以切成一片片的,煎着吃或者烤着吃。我特别喜欢烤着吃,在小小的炭火下烤好的糍粑真正好吃。

油饺

用面粉包裹后,做成月亮的形状,通过清香的菜籽油炸过后,饱满多汁的菜馅、金黄的月亮似的外表,让人倍感食欲,一口咬下去外面脆酥,里面美味多汁。

榨菜糯米饭

糯米饭带炸榨菜。

苕皮、苕皮子

将苕煮熟之后,抹在床单那么大的布上,然后一直让其晒太阳。称为刮苕皮,一直等它干的可以从布上掉下来。然后用剪刀剪成菱形。可以煎炸。

顶糕

又名发糕,首顶糕的制作很有趣,工具十分精巧。顶糕的原材料主要是糯米粉,最后还会在上面放一点红糖泥,通常一分钟不到就会被蒸熟,白白嫩嫩,上面一小抹糖色,就像一个茎特别粗大的平底蘑菇。

汽水耙

汽水粑,又以成对出卖而称对耙,通常小孩叫汽水粑粑。其原料有大米、面粉、白糖、纯碱等。汽水粑粑做法简单,样子好看,外面成色金黄,里面雪白。

炒藕肠子

藕肠子,又名藕稍,是藕在生长荷叶初期时,所生长的细嫩荷叶梗。石首的炒藕肠子味道独特。

炒莲子

由于莲蓬必须吃新鲜的才能尝其真味,所以炒莲子,成为石首当地又一特色小吃,通过特殊方法炒制过的莲子,易于储存,外皮由绿转黑,莲肉变硬,莲芯略苦,但味道极佳,营养保健,方便携带,令人回味。

特色烧烤

石首的烧烤与别处不同,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烤牛筋,烤洋芋(此洋芋就是土豆,但圆圆小小,与在市面上看得到的不同,一般只有湖北极少地方才有),当然烤藕、烤千张、烤鸡爪、烤鱼、烤台翅也都是当地的特色。

牛板筋

牛板筋,是牛肉表面的一层白色筋膜,可以和牛肉一起做火锅吃,最经常的吃法是烧烤,好吃极了,并且要趁热吃更好吃,每次回家一定会去岳佳美食广场吃牛板筋。

锅块

一种用大筒形烧碳的炉子,贴在炉壁上用炉火烤熟的烧饼,主料是和好的面,面里有葱有肉,,在表面刷上一点辣椒酱,味道好。也有甜的。

风景名胜

历史遗迹

走马岭文化遗址

走马岭遗址位子湖北省石首市焦山河镇走马岭村与滑家当镇屯子山村的交界处,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核心是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古城址,东西最大长度370米,南北最大宽度300米。城垣自上而下以黄、褐、灰白粘土夯筑。在东城垣中部和西城垣南北两端分别筑有城门。在城内发现有面积达100平方米的大房子,面积在30~50平方米的多分间式中型房子和面积在8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土城垣包含物多为屈家岭文化早期的陶器残片,且被屈家岭文化晚期灰坑和墓葬所叠压,由此推断该城始筑于屈家岭文化早期。走马岭屈家岭文化古城是迄今为止长江流域能够确认的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原始社会晚期城址之一。走马岭遗址的发现为长江中游地区早期城址和埋葬制度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古城遗址

在石首境内,现已发现距今五千年前的有走马岭文化遗址,扈家岗大溪文化遗址,广藤岗龙山文化遗址、九佛岗商代文化遗址等旧石器时代遗址10处,商周遗址2处,秦汉遗址1处,古墓葬45处,石雕石刻物150馀件。举走马岭遗址介绍,经考古专家鉴定为一座古城,四周城墙高出地面3—7米,且古城之围有护坡河。城址内有古型房屋基痕,为多间式。出土文物有精致的石钺、石斧、石锛及陶器、木制葬具等,已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史册记载,更有明清时的石首绣林古城、筑以砖城,周长1360丈,高1丈4尺,设有五门、东为镜湖门、南为观山门、西南为阜聚门、西为川至门、北为江浦门,五门并设有楼池绕城等。

名臣故里

在石首境内,以明代人文鼎盛,英才辈出,在朝廷为官者70馀人,其中高官28人。俗有“石首三阁老”、“石首三相国一尚书两太史”之称。论官居清正者为礼部尚书杨溥,论身居高职者为刑部尚书兼兵部尚书王之诰,论文学高超者为探花曾可前。还有礼部尚书张璧、礼部尚书袁宗臬。还有大夫、喻守初、喻上猷等。曾经明清历代皇帝,为他们辅佐朝政立功,谕旨在石首县城建有三相坊,尚书坊、探花坊、太央坊、御史坊、少史坊、太师坊等18座牌坊,还有书院、义学、武试场、宾兴馆、文昌阁、乡贤祠、孔圣庙以示旌表。同时,在古代名臣中,还有战国时期,吴越相争的大夫范蠡带着西施隐居石首桃花山,为之第二故乡,死后葬于鹿角峰。还有春秋时期,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在调弦口,弹琴断线遇见知音钟子期,二人结为兄弟,故石首也成了他人之乡。

古刹堂皇

在石首境内,古代寺庙建筑视为胜景。石首东岳山、南岳山秀丽山水,蒙宗教之神奇、钟天地之灵秀,山寺并存,尤如珠联璧合,观光佳处。当年南岳道观,模式千年,宫观规模,巍巍壮雄。冠以“小南岳”、“小武当”之誉。相应在绣林山旁的东岳寺和玉田寺,独具高山名寺的建筑艺术风格,殿堂楼阁,千年古刹,名扬湘鄂,威撼三峡。

自然保护区

糜鹿自然保护区

石首糜鹿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石首市境内,总面积1567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糜鹿及其生境。护区地处长江天鹅洲故道边,属典型的近代河流相冲积,洪积的堆积形成的洲滩平源,地势低平,海拔在35米左右。区内土壤肥活,水质良好,牧草丰盛,分布有广阔的芦苇沼泽湿地。区内高等植物有64科、168属、238种,脊椎动物有100多种,其中大鸨、白鹤等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区是为实现麋鹿回归自然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1993年和1994年分两批从北京麋鹿苑引进麋鹿64头,由于环境适宜,因此仅在3-4年的时间内,麋鹿种群发展到134头,且麋鹿的野性恢复良好,实现了自然放养的目标。

长江白暨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石省市境内,面积2000公顷,1990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白鳍豚及其生态环境。天鹅洲为长江的一处故道,地处石首市下游约20公里的长江北岸,故道全长20.9公里,水面面积18~20平方公里,汛期与长江相通。故道内饵料丰富,水文条件优越、水质接近长江水质而基本上未受污染。由于故道曾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鳍豚的分布区,故保护区可成为在半自然状态下保护和恢复白鳍豚种群的重要基地。目前保护区正在开展白鳍豚的迁地保护工作,并已成功地从长江中捕获一只白鳍豚放养在天鹅洲故道之中​

著名人物

刘精松上将

顿星云中将

王尚荣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成钧中将

胥治中全国政协第五届、第六届委员

廖述云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傅传作少将

周九银少将

周长庚少将

夏耀堂少将

曾可前太史公

王之诰刑部尚书

张璧翰林院编修

袁宗皋王府长史

杨溥翰林院编修

城市荣誉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湘鄂西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3月19日,入选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

2021年1月,入选2018-2020周期国家卫生城市(区)命名名单。

2021年1月18日,获“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4月1日,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创建县”推评名单。

2021年7月30日,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

2021年9月2日,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该文章由作者:【执著】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