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拼音:yī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妇女颈饰,引申指初生的女孩。
字源演变
会意兼形声字。从女、从賏,会女子有颈饰之意,賏亦声。战国文字“婴”字或从贝、妟声(妟、婴二字古音近,故可从“妟”声)。汉代文字“婴”所从的“賏”或省作“䀠”。 “贝”简化作“贝”。“婴”类推简化作“婴”。本义是妇女颈饰。《说文》:“婴,颈饰也。”作动词,意思是系在颈上。《荀子·富国》:“辟之,是犹使处女婴宝珠、佩宝玉,负戴黄金,而遇中山之盗也。”引申指初生的女孩。《玉篇·女部》:“婴,《苍颉篇》云:‘男曰儿,女曰婴。’”《老子》第十章:“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现代释义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yīng | 名词 | 颈饰。 |
初生的女孩。 | ||
泛指初生儿;不满1周岁的。 | ||
通“缨”。套在马颈上的革带。 | ||
通“罂”。 | ||
通“鹦”。鹦鹉。 | ||
姓。 | ||
动词 | 系;穿戴。 | |
绕;围绕。 | ||
纠缠;羁绊。 | ||
遭受;遇。 | ||
接触;触犯。 | ||
施加。 | ||
参考资料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颈饰也。从女賏。賏,其连也。於盈切。
说文解字注
绕也。
各本作颈饰也。今正。贝部賏、颈饰也。婴与賏非一字。则解不应同。孙绰天台山赋。方解缨络。李引说文婴、绕也。缨与婴通。陆机赴洛中道作诗。世纲婴我身。李引说文婴、绕也。唐初本可据。绕者、缠也。一切缠绕如賏之缠颈。故其字从賏。越绝书。婴荣楯以白璧。司马法。大夫婴弓。山海经。婴以百圭百璧。谓陈之以环祭也。又燕山多婴石。言石似玉。有符采婴带也。凡史言婴城自守、皆谓以城围绕而守也。凡言婴儿、则嫛婗之转语。
从女賏。賏、贝连也。颈饰。
各本作其连也。今正。又移颈饰二字於此。此六字释以賏会意之恉。於盈切。十一部。
康熙字典
《广韵》於盈切。《集韵》伊盈切。《正韵》於京切。?音缨。《释名》:人始生曰婴儿,胷前曰婴,抱之婴前,乳养之,故曰婴。一曰女曰婴,男曰孩。
又《六书故》:女首饰也。婴所以饰也。《荀子·富国篇》:处女婴宝珠。别作璎。
又加也。贾谊《治安策》:婴之以芒刃。
又触也。《韩非子·说难》:龙喉下逆鳞,婴之则杀人。
又绕也。《後汉·卓茂传》:婴城者相望。
又萦也,绊也。陆机诗:世网婴吾身。张九龄诗:形随世网婴。
又山名。《隋图经》:婴山,幷州之主山。
又《山海经》:金星之山,多天婴,其状如龙骨。
又九婴,水火之怪。《淮南子·本经训》:尧使诛九婴于凶水之上。
又盂也。与罂通。《?天子传》:黄金之婴之属。
又姓。晋季膺之後。别作賏。
又《集韵》於庆切。音映。关中谓孩子曰婴。
又於正切。音郢。婴累,弱也。一曰绊也。
音韵汇集
字头 | 小韵 | 反切 | 声母 | 韵母 | 韵目 | 韵部 | 等 | 声调 | 四呼 | 韵摄 | |
上古音系 | 婴 | 婴 | 耕 | ||||||||
广韵 | 婴 | 婴 | 於盈 | 影 | 清开 | 清 | 三等 | 平声 | 开口 | 梗 | |
中原音韵 | 婴 | 英 | 影 | 庚青齐 | 庚青 | 阴平 | 齐齿呼 | ||||
洪武正韵 | 婴 | 英 | 於京 | 十八庚 | 庚 | 平声 | |||||
分韵撮要 | 婴 | 英 | 以 | 英 | 第七英影应益 | 阴平 |
该文章由作者:【辛格瑞拉】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