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汉语汉字)

意(拼音:y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根据现有材料,此字最早形体见于战国简牍文字,文献材料最早见于《诗经》。意的本义一般认为指意向、心里的想法,又指愿望、意愿。意也表示猜想、预料,用作动词。

意(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根据现有古文字材料,意字最早见于战国秦睡虎地竹简,作图,这是一种小篆过渡到隶书的书体,它应是由图1一类的小篆字形演变而来的。从小篆到隶书、楷书,字形都比较固定:上部是“音”字,下部是“心”字。

“意”的构型含义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是形声字。上部的“音”表声;下部的“心”表义,“意”最初之义是指心中有所思。古人不知人的思想在头脑中,认为在心中,所以从心。

第二种说法认为是会意字。“音”字一说是在“言”字的基础上加一指事符号构成的指事字,以说明“音”是口里发出的“声”。有一句成语叫“言为心声”,说的是,言语乃人的内心思想的反映。但是,“言”说出的只能是“声”,而不是“音”,即“声”和谐合拍、富于节奏、成就乐谱文章,方能成为其“音”。可见“音”反映的是心之曲,是人内心深处情感的流露。因而更含蓄、更细腻、更委婉,人们往往只能意会而难于用语言来表达。这就叫做“意”。所以,既然有“言为心声”之谓,则自然有“音为心意”之说了。

“意”的本义,是心里所想的“意思”“心意”“意图”。这些“意思”,是合乎心愿,满足了愿望。古人认为人的意图发自心中,所以“意”又引申为心中、心上,如“在意”。这种“心意”如果保持一定时间,在心里形成固定的心意,就是“意志”。“心意”表现在外面,就是情绪、神态、情态。在人们的心目中,可以流露出对某种事物的情态,如“春意”“秋意”“寒意”等。

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名词

心愿;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意思,文字、言行等所表达的内容。

指思想,想法。

胸怀;内心。

感情。

情趣。

气概;气势。

佛教语。六根之一。全称“意根”。是意识所依赖以发生的依据。

六识之一,意识的略称。指思量、思虑作用。

(Yì) 指意大利。

(Yì)姓氏用字。

通“薏”。果仁。

动词

思念;放在心上。

料想;猜测。

怀疑。

记忆,回忆。后多作“忆”。

数词

通“亿”。极言数目之大。

连词

通“抑”。或者;还是。

形容词

通“懿”。美好。

叹词

同“噫”。表示感叹。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下】【心部】於记切(yì)

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

说文解字注

志也。“志”即“识”,心所识也。意之训为测度,为记。训测者,如《论语》“毋意毋必”、“不逆诈,不億不信”、“億则屡中”。其字俗作億,训记者,如今人云记忆是也,其字俗作忆。《大学》曰:“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谓实其心之所识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郑云:“谦读为慊,慊之言厌也。”按厌当为猒,猒者,足也。

从心音。会意。於记切,一部。古音入声,於力切。

察言而知意也。说从音之意。

广韵

於记切,去志影 ‖ 意声之部(yì)

意,志也。又姓,於记切。四。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部】 意·康熙笔画:13 ·部外笔画:9

(yì)《唐韵》《集韵》《韵会》於记切。《正韵》於戏切。并音䔬。志之发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为情所意念谓之意。《礼运》:非意之也。注:意,心所无虑也。疏:谓於无形之处,用心思虑也。无虑,即虑无也。

又与抑通。徐锴曰:见之於外曰意。意,犹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大戴礼》:武王问黄帝,颛顼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见欤。意犹抑。《论语》:抑与之欤。《汉石经》作意,抑犹意,古通用也。

(yī)又《转注古音》於宜切。音医。《前汉·韩信传》:意呜猝嗟。

又叶乙力切,音亿。《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羣臣颂功,请刻於石,表垂乎常式。

又与臆通。贾谊《服赋》:请对以意。《史记》作臆。师古曰:叶韵音亿。

魏校曰:从心从音。意不可见而象,因言以会意也。

字形书法

“心”的第二笔楷体是㇃(卧钩)。“音”宽“心”窄。“音”,“立”居上居中;首笔点在竖中线;“日”,上宽下窄,㇕(横折)的横段在横中线。“心”,居下居中;第二点在竖中线上方。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ʔ

i̯əɡ

王力系统

0

ǐə

董同龢系统

ʔ

jəɡ

周法高系统

ʔ

iəɣ

李方桂系统

·

jəgh

西汉

东汉

jəї

jəї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ї

北魏後期北齐

jəї

齐梁陈北周隋

脂之

jei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ʔ

i

拟音/王力系统

0

ǐə

拟音/董同龢系统

ʔ

i

拟音/周法高系统

ʔ

i

拟音/李方桂系统

·

ï

拟音/陈新雄系统

ʔ

ǐə

韵书集成

韵书名称

字形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去声

七志

开口呼

三等

全清

於记切

ʔi

集韵

平声

七之

开口呼

三等

全清

於其切

ʔie

去声

七志

开口呼

三等

全清

於记切

ʔie

亿

入声

二十四职

开口呼

三等

全清

乙力切

ʔiek

韵略

去声

於记切

增韵

平声

於基切

去声

於记切

入声

乙力切

中原音韵

去声

齐微

齐齿呼

全清

i

中州音韵

去声

齐微

应计切

洪武正韵

平声

二支

全清

於宜切

ʔie

去声

二寘

全清

於戏切

ʔie

入声

七陌

全清

伊昔切

ʔiək

分韵撮要

阴去

第三几纪记

该文章由作者:【戚少商】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