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拼音:shì)是汉语常用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古人祭祀用的祭台。祭品都是显示在光天化日之下,因此“示”有展示出来让大家看的意思。人们在祭祀祖先时常常会说些祷告祈求的话,目的是求得神灵的保佑。正因如此,“示”又有“以事相告”的意思,所以又引申为显示、表示的意思。
示作左旁时写作礻,用示作意符的字多与祭祀、崇拜、祷祝有关,如社、祇、祥、福等。
字源演变
“示”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关于“示”的含义,据考证,这是古代人们在祭祀天地时用的石头桌子,又称“灵石”。这石桌很平,上面放着祭品。下面的一竖表示支撑石桌的脚。古人很相信鬼神,每逢节日或重大事件,都要跪拜祖先和鬼神,供桌上摆放着各种祭品。由此可知,“示”的本义应是指供放祭品的“石桌”,也就是“灵石”。金文的“示”字与甲骨文略有不同。下面的一竖变成了像“小”字一样的支架,这似乎使石桌能摆放得更平稳些。也可能是表现祭祀时涂抹在神主上的血液。小篆以后,字形基本定型,没有太大变化。
现代释义
读音 | 词性 | 释义 |
shì | 动词 | 〈文言〉上天显现出某种征象,向人垂示休咎祸福。 |
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知道。 | ||
〈文言〉告诉;告知。 | ||
〈文言〉教导。 | ||
〈文言〉通“视”。看待。 | ||
名词 | 〈文言〉公文;告示。 | |
用于对他人信函、告白、批答等的敬语。 | ||
zhì | 动词 | 〈文言〉通“置”。 |
qí | 名词 | 同“祇”。地神。 |
参考资料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一上】【示部】神至切(shì)
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凡示之属皆从示。
?,古文示。
〖注释〗①象:指天象,即下文的“天文”。②见(xiàn):上古无现字,凡出现义都写作“见”。③示:显示,给人看。④二:古文上字。
说文解字注
天?象,见吉凶。
注:见《周易·系辞》。
所㠯示人也。从?。
注:古文上。
三垂,
注:谓川。
日月星也。观乎天文㠯察时变。
注:见《周易·贲彖传》。
示神事也。
注:言天县象箸明以示人,圣人因以神道设敎。
凡示之属皆从示。
注:神至切。古音第十五部。《中庸》《小雅》以示为寘。
?,古文示。
注:所谓古文诸上字皆从一也。
广韵
巨支切,平支群‖示声支部(qí)
祇,地祇,神也。巨支切。二十五。
示,上同。见《周礼》。本又时至切。
神至切,去至船‖示声脂1部(shì)
示,垂示。神至切。五。
康熙字典
【午集下】【示部】
古文:?
《广韵》巨支切。《集韵》翘移切。《正韵》渠宜切,并音岐。同祇。《周礼·春官》大宗伯掌天神人鬼地示之礼。《释文》示或作祇。
又姓。《史记·晋世家》:示眯明。《左传》:作提弥明。
又地名。《前汉·地理志》:越嶲郡有苏示县。
又《唐韵》《集韵》《韵会》竝神至切,音侍。垂示也。《说文》: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徐曰:二,古上字。左画为日,右为月,中为星。画纵者取其光下垂也。示,神事也。故凡宗庙社神祇皆从示。《玉篇》:示者,语也。以事告人曰示也。《易·系辞》: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矣。《礼·檀弓》: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书·武成》:示天下弗服。
又与视通。《诗·小雅》:视民不恌。笺:以目视物,以物示人,同作视字。《礼·曲礼》:幼子常视毋诳。疏:示视古字通。《前汉·高帝纪》:视项羽无东意。师古注:汉书多以视为示。
又姓。明宣德中贤良示容。
字形书写
【笔顺】①一(横)②一(横)③亅(竖钩)④丶(点)⑤丶(点)
【规范提示】第四笔楷体是点。
【写法】“二”居上居中,长横在横中线上侧。“小”,竖钩在竖中线,底部低右点高。
韵书集成
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 | 韵系 | 声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广韵 | 祇 | 止 | 平声 | 上平五支 | 支A | 群 | 开口呼 | 三 | 全浊 | 巨支切 | ɡʰje | |
示 | 止 | 去声 | 六至 | 脂A | 船 | 开口呼 | 三 | 全浊 | 神至切 | dʑʰjei | ||
集韵 | 止 | 平声 | 上平五支 | 支 | 群 | 开口呼 | 三 | 全浊 | 翘移切 | ɡjɛ | ||
止 | 平声 | 上平七之 | 之 | 船/常 | 开口呼 | 三 | 全浊 | 市之切 | ʥie | |||
止 | 去声 | 五寘 | 支 | 章 | 开口呼 | 三 | 全清 | 支义切 | ʨiɛ | |||
止 | 去声 | 六至 | 脂 | 船/常 | 开口呼 | 三 | 全浊 | 神至切 | ʥiɪ | |||
韵略 | 去声 | 至 | 神至切 | |||||||||
增韵 | 平声 | 支 | 翘移切 | |||||||||
去声 | 至 | 时利切 | ||||||||||
中原音韵 | 是 | 去声 | 支思 | 审 | 开口呼 | 全清 | ʂï | |||||
中州音韵 | 去声 | 支思 | 诗至切 | |||||||||
洪武正韵 | 奇 | 平声 | 二支 | 支 | 群 | 渠 | 全浊 | 渠宜切 | g‘ie | |||
侍 | 去声 | 二寘 | 支 | 禅 | 时 | 全浊 | 时吏切 | ʒie | ||||
分韵撮要 | 是 | 阳去 | 第三几纪记 | 记 | 审 |
该文章由作者:【郑玲玲】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