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广东科技学院(Guang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

学院始建于2003年的东莞南博专修学院;2004年9月,升格为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4月,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广东科技学院;2015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成功入选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并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拥有南城和松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图书馆藏书359.28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开设本科专业41个、专科专业18个;有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n

广东科技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历史沿革

2003年9月,东莞南博专修学院创建。

2004年9月,东莞南博专修学院升格为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学院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0年,学院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升本评估。

2011年4月,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广东科技学院。

2015年,学院通过了广东省学位办组织的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评审。

2017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院成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12月,学院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9月,广东科技学院松山湖总校区正式开学。

2021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广东科技学院新增6个本科专业。

2021年5月25日,广东省学位委员会下发《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关于调整省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粤学位函〔2021〕3号),学校获批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这是首次有省内民办高校被列入立项建设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3月18日,广东科技学院下设11个二级学院,共开设本科专业41个,专科专业18个。

2022年2月,学校新增数字媒体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供应链管理、网络空间安全专业。

专业设置

二级院系

本科专业

专科专业

机电工程学院

汽车服务工程、通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

新能源汽车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机电一体化、

电气自动化技术、

新能源汽车技术

计算机学院

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智能科学与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软件技术

财经学院

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工程、

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资产评估、互联网金融、经济与金融

会计、财务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工商管理、

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工商企业管理、

物流管理、市场营销

外国语学院

英语、商务英语、翻译、日语

商务英语

艺术设计学院

服装设计与工程、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

继续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通识教育学院

师资力量

据2021年3月广东科技学院官网显示,学校共有专任教师781人,学校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达85%。先后有21名教师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0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及中文核心期刊720余篇;获得市厅级及以上科研奖励430余项;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230余部;主持包括教育部人文规划项目、国家新工科研究实践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70余项。学校连续获得第八、九届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在2020年广东省第五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的佳绩。

省级教学团队: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英语(应用翻译方向)专业教学团队。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18年6月广东科技学院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截至2018年3月,学院共有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室)233个,其中1个省级实训基地;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80个。

2021年5月25日 ,广东省学位委员会下发《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关于调整省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粤学位函〔2021〕3号),广东科技学院获批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网络工程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软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财务管理

省级特色培育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物流管理、商务英语、电子商务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科技学院-东莞市华瑞世界鞋业总部基地有限公司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科技学院-东莞网商商盟商务英语及国际贸易实践基地、广东科技学院-东莞龙昌数码科技公司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科技学院东莞市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宏伟店实践教学基地。

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互联网+下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校企合作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基于云计算的C#程序设计课程自主实训平台的研发与应用。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Android手机编程、ASP.NET程序设计。

省级实训基地: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

学生成绩

2011年至2017年,学生中累计有2244人次获得了831项专业比赛奖项。其中,获国家级奖项169项391人次、省级奖项573项1406人次、市级奖项89项447人次;已立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有国家级30项、省级185项、院级338项。

截至2018年3月,学校近三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有58人。

学科建设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软件工程

教学合作

截至2018年3月,学院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中俄克拉荷马大学,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北安普顿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泰国博仁大学等十余所中国以外高校协同开展3+1+1本硕连读、2+2双学位等合作项目。

2014年至2017年,学校累计有30余名学生分别被美国乔治福克斯大学、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切斯特大学等中国以外知名高校录取。

自2012年起,学校与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圣约翰科技大学、树德科技大学等探索开展合作交流项目,截至2018年3月,已累计选派259名学生赴台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访学研修。

学校荣誉

经过18年的发展,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东省“‘两新’百强党组织”、广东省民办高校竞争力十强单位、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机构”等荣誉;在中国社会信用研究院、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科教评价网等知名第三方评价机构发布的各类高校排行榜中,我校位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分别为“2018中国民办高校信用指数榜单”广东省第1位;2018、2019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广东省民办高校第1位;2018-2019学年度、2019-2020学年度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广东省民办高校第2位。在2020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我校位居全国民办大学第38位,广东省第2位;在2020年中国民办大学教学质量排名中,我校位列广东省民办本科高校第1位;在2021年中国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我校位列广东省第1位;在2021中国民办大学排名(含独立学院)榜单中,我校首次跻身“中国顶尖民办大学”行列,并在三类综合排名中并列12位。

学术研究

研究成果

2011年至2017年12月,学校教职工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290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33篇,被EI/CPCI/CSSCI/CSCD收录161篇;获得市厅级及以上科研奖励300项,其中省部级96项;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166部;立项主持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45项(其中省级重点重大项目32项),院级科研项目及“创新强校工程”项目335项;横向课题5项;结项市级及以上项目89项(其中省级项目42项)、院级项目90项;申请获批授权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89件、软件登记8件、外观设计2件。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6月,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31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95万册,电子图书115万册,电子期刊1.1万多种,光盘音像资料7万余件。2019年订购纸质期刊600种,纸质报纸100种,基本形成了以学校教学学科专业为主的藏书和综合文献保障体系。

南城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2.36万平方米,设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英语语言专题书库、计算机专题书库等七个大型书库,期刊、报纸、工具书、电子阅览室、新书阅览室等七个功能各异的阅览室,680座的大型学术报告厅一个,共拥有阅览座位1866个。

松山湖校区过渡图书馆现设置于3号实验楼二、三楼(四、五楼预留),二楼为借书处,三楼为综合阅览室,提供舒适阅览座位356个。电子阅览室配置电脑80台,免费向读者开放。

学术期刊

《广东科技学院·应用大学研究》原名《广东科技学院学报》,为学校内部期刊,设有高等教育研究、学生工作研究、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人文社科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等栏目。

学术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先后与美、英、澳、加、日、韩、泰、西、意、匈等国及港澳台地区近4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协同开展本升硕、交换生、双学位、国际班等合作项目,以及赴台湾高校研修、莞台大学生文化交流、莞港学生双向交流、赴美带薪社会实践、中美大学生文化交流、澳门大学寒暑假访学等短期文化交流项目,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国际交流平台。近年来,先后有140余名优秀学子考取爱丁堡大学、诺丁汉大学、贝勒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的硕士研究生。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广东科技学院校徽主色调为深蓝色,整体构图简洁、大方,蕴含了丰富内涵。

校徽外框呈圆形,外框内第一部分上部为学校全名,下部为校名的英文翻译。中英文校名与外框互为同心圆,寓意为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共创辉煌。

校徽中间部分的彩色几何图形为核心主图案。校徽的核心主图案是由多个彩色等边三角形和菱形模块化元素组成的抽象几何图形。模块化元素呈阶梯状排列,体现了我校对近代科学独立性和实践性的理解,同时喻示学校2003年建校以来不断前进的发展历程,奋力前行迈上新的阶梯。

主图形中四大模块化元素紧密衔接又独立存在的组合形式,体现广科校训“崇德、尚学、精艺、笃行”四大理念之间相互促进,互为加速度的逻辑关系。同时,核心图案又呈“大雁”飞行排列的样式,凸显“广科人”齐头并进、展翅高飞、不断向前、奋发有为的特性。

校歌

校歌歌词

《广东科技学院校歌》

作曲:梁军

作词:广东科技学院基础部

放眼五岭的逶迤,眺望南海壮丽的波光;

在这木棉花开的地方,我们播种春天的希望。

崇德笃行,是奋进的脊梁;精艺尚学,是腾飞的翅膀。

理想在心中闪光,少年意气飞扬;

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松柏与桃李齐芳。

理想在心中闪光,少年意气飞扬;

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群星将天空点亮。

听吧,让岁月诉说圆梦的奇迹;看吧,我们直挂云帆东风浩荡。

听吧,让岁月诉说圆梦的奇迹;看吧,我们直挂云帆东风浩荡,

东风浩荡。

精神文化

校训:崇德 尚学 精艺 笃行

“崇德”——崇,推崇的意思;德,道德、德行,也就是人的品质或品格。“崇德”即推崇高尚的品格,这是为人之本。把它列于首位,体现了“立德树人、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

“尚学”——即崇尚学习。就是要求全校学生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专业和人文社科知识、专业技术技能,提高综合素质;要求全校教职工不断学习,提高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本领。

“精艺”——艺,主要指技术、技能。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管理第一线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学院的培养目标。精艺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心,也是师生应有的追求。

“笃行”——即行为淳厚,崇尚实干,践行理想。希望师生目标明确,意志坚定,踏实奋进,实现理想,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学校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副校长、省政府督导专员

吴念香

校长、党委副书记

梁瑞雄

常务副校长

周二勇

纪委书记、副校长

刘志扬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陈标新

副校长、党委委员

孙建

副校长

李才、刘熹、吴立平

副校长、党委委员、工会主席

赵惠华

参考资料

该文章由作者:【合和舍】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