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汉语汉字)

兆(拼音:zhào),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此字本义指古人占卜时烧灼甲骨所呈现的预示吉凶的裂纹,引申指预兆、兆头。后用作动词,指预先显示。另外还用作数词,泛指较大的数,一指一百万,一指万亿,一指亿亿,又泛指多。我国也指姓氏。

兆(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象形字。最初从龟甲被火灼而出现的裂纹状象形而来。由于兆与涉字形相近,有共同的河流之象,义相关,音相近。故在西周时,有的古文字偏旁(如姚字)以涉代兆,但并不能看作兆字发展的主流。因为到了战国时代,只有少量的字以涉为兆,绝大多数的字是在商代结构基础上的发展。《说文》古文作字形4,中间一笔为河流,两旁的"A"与"B"为北之演变;当时的"C"、"D"、"E"等是与《说文》古文同类的演变。包山楚简的河流由一条变为两条,各有二人在其内,作"F",则为楷书兆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隶变时,多数从《说文》古文,一水居中,两旁各一人,楷书作"G",俗体。正体则隶变作兆。对于魏晋到唐代兆字的发展,可见下面的演进图谱。

《说文》本义为兆纹,引申指预兆、兆头。《荀子·王制》:"相阴阳,占祲兆,钻龟陈卦。"用作动词,指预先显示。《道德经》:"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又引申指开始,萌生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然智者之虑,虑于未形;达者所规,规于未兆。"用作数词,古代泛指较大的数。一指一百万,一指万亿,一指亿亿。今指一百万。又泛指多。贾谊《治安策》:"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现代释义

详细释义/n

读音

词性

释义

例句

zhào

名词

指古人占卜时烧灼甲骨所呈现的预示吉凶的裂纹。

《周礼·春官·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

《左传·昭公五年》:"龟兆告吉,曰:克可知也。”

引申为卦象。

《国语·晋语一》:“兆有之,臣不敢蔽。”

唐韩愈《毛颖传》:“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

征兆。

《荀子·王制》:“相阴阳,占祲兆。”

《新唐书·方技传·李淳风》:“其兆既成,已在宫中。又四十年而王,王而夷唐子孙且尽。”

形象,形状。

《国语·晋语八》:“平公说新声,师旷曰:‘公室其将卑乎!君之明兆于衰矣。’”

汉王充《论衡·道虚》:“能飞升之物,生有毛羽之兆;能驰走之物,生有蹄足之形。”

界域。

《尚书大传》卷一下:“兆,十有二州。”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王)好治宫室,遂因鲁僖基兆而营焉。”

古代设于四郊的祭坛。

《礼记·表记》:“《诗》曰:‘后稷兆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指墓地。

《仪礼·士丧礼》:“既朝哭,主人皆往兆南,北面,免绖。”

《左传·哀公二年》:“素车朴马,无入于兆,下卿之罚也。”

人民,百姓。

《楚辞·九章·惜诵》:“行不群以巅越兮,又众兆之所咍。”

《文选·班固〈幽通赋〉》:“洞参差其纷错兮,斯众兆之所惑。”

(Zhào)姓。

明有蓬莱县丞兆元亨。

动词

占卜。

《左传·襄公八年》:“《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兆云询多,职竞作罗。’”

预示。

宋苏洵《权书下·项籍》:“兆垓下之死者,钜鹿之战也。”

明王廷相《雅述下》:“以庶杀适,以天道律之,自有可死之理,而何待雄鸡断尾兆之耶?”

显示,显现。

《国语·吴语》:“天占既兆,人事又见,我蔑卜筮矣。”

《文选·左思〈魏都赋〉》:“盖亦明灵之所酬酢,休征之所伟兆。”

起始,发端。

《老子》:“其未兆易谋。”

《左传·哀公元年》:“能布其德,而兆其谋。”

应验。

《淮南子·本经训》:“凤麟至,蓍龟兆。”

指设坛祭祀。

《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

宋曾巩《祠太一》:“兴国中,兆太一于城南。”

营葬。

汉蔡邕《汉交趾都尉胡府君夫人神诰》:“二妃薨于江湘,不即兆于九疑。”

《新唐书·李义琰传》:“义琰改葬其先,使舅移茔而兆其所。”

数词

极言众多。

《墨子·明鬼下》:“人民之众兆亿。”

近代多以百万为兆。

严复《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二万里之地,四百兆之人。”

tiāo

名词

通“祧”,后嗣。

清恽敬《万孺人祔葬墓志铭》:“邓君之兆子三人。”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灼龟坼也。从卜;兆,象形。治小切

说文解字注

灼龟坼也。

《周礼》注曰:兆者灼龟发於火,其形可占者,其象似玉瓦原之璺罅,是用名之焉,按:凡曰朕兆者,朕者如舟之缝,兆者如龟之坼,皆引伸假借也。

从⺊兆。象形。

治少切。二部。

古文?省。

按:古文只为象形之字,小篆加卜。非古文减卜也。《广韵》曰:?灼龟坼。出《文字指归》。兆,治小切。引《说文》分也。分也之训见八部?下。?出《说文》,则不得云出《文字指归》。葢古本《说文》卜部无?兆字。八部?字卽龟兆字。今?音兵列切。卜部兆中多一笔以殊於?,皆非古也。玉篇卜部之外,别为兆部,云兆,事先见也,形也。?同上。假令顾氏所据《说文》早同今本。何为作此纷更乎。是必《说文》无兆而增此一部,晓然。据《篇》、《韵》以正《说文》可无疑矣。寻此字之原委,葢由虞翻读《尙书》分北三苗为?,云?,古别字。由是信之者读《说文》八部之?为兵列切,又增窜八亦声於说解中。而《说文》乃无龟兆字矣。《说文》无龟兆字。梁顾氏作《玉篇》乃增兆部於卜部之後。随曹宪作《文字指归》,乃又收?为龟兆字。而改窜《说文》者乃於卜部增?为篆文,兆为古文。又恐其形之溷於八部也,乃加增一笔以殊之。纰缪之由,历历可见。前注八部,未能了然,後之学者依此说而删定可也。又按:《集韵》、《类篇》皆引《说文》?古省或作?。臣光曰:按:?,兵列切,重八也。?,古当作?。是则勉强区分,葢由司马公始。徐锴、徐铉、丁度等皆作?。司马公所袭者、夏竦辈之书也。

康熙字典

《唐韵》治小切。《集韵》《韵会》直绍切,?音肇。《说文》:灼龟坼也。《周礼·春官·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注:兆者,灼龟发于火,其形可占者。《前汉·文帝纪》:兆得大横。注:应劭曰:龟曰兆。

又坛域茔界皆曰兆。《前汉·郊祀志》:谨按周官兆五帝于四郊。注:兆谓为坛之茔域也。《孝经·丧亲章》:卜其宅兆,而安厝之。注:茔墓界域也。

又朕兆。老子《道德经》:我则泊兮其未兆。注:意未作之时也。

又数名。《韵会》:十万为亿,十亿为兆。

又京兆。《韵会》:兆者,众数。言大众所在也。

又《史记唻洎頭·樤历书》:游兆执徐三年。注:游兆,景也。执徐,辰也。丙辰岁也。

又《韵补》:叶直遥切,音朝。《晋书·乐志歌》:神之来,光景昭。听无声,视无兆。

该文章由作者:【盖兹比】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