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斧式巡航导弹(美国一型通用多用途巡航导弹)

BGM-109巡航导弹(英文:BGM-109Cruisemissile),绰号“战斧”(英文:Tomahawk)是美国研制的一种从敌防御火力圈外投射的纵深打击武器,能够自陆地,船舰,空中与水面下发射,攻击舰艇或陆上目标,主要用于对严密设防区域的目标实施精确攻击,是美国现役最主要的巡航导弹和远程打击力量之一。BGM-109在1970年由通用动力公司推出,1972年开始研制,1976年首次试飞,1983年装备部队。该导弹飞行速度快,在航行中采用惯性制导加地形匹配或卫星全球定位修正制导,可以自动调整高度和速度进行高速攻击。导弹表层有吸收雷达波的涂层,具有隐身飞行性能,是美国军械库中最有威力的“防空区外发射”导弹。具有低空飞行、命中率高等特点。在美国三军通用编号当中,BGM-109为陆射型,AGM-109为舰射型,U/RGM-109则是舰射反舰型,一般统称为BGM-109,它们的基本构型都是相同的。

战斧式巡航导弹(美国一型通用多用途巡航导弹)

导弹概述

“战斧”式巡航导弹简称战斧导弹,是一个系列的导弹名称。其外型尺寸、重量、助推器、发射平台都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是弹头、发动机和制导系统。其最大时速891公里,最大高度30公里,陆上平坦地区为60米以下,山地为150米,具有很强的低空突防能力。弹头命中精确度10米(后经改进精确度为1米)。因发射的母体不同,发射方式也有所区别。

美国“战斧”巡航导弹是美国海军最先进的全天候、亚音速、多用途巡航导弹,1972年开始研制,1983年装备部队。“战斧”巡航导弹主要有3个型号:陆上发射巡航导弹(GLCM);空中发射巡航导弹(ALCM);海上发射巡航导弹BGM-109。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战斧”巡航导弹,它的外型尺寸、重量、助推器、发射平台都相同。不同之处主要是弹头、发动机和制导系统。“战斧”巡航导弹身长6.17米,直径52.7公分,水平翼长2.62米,发射时重量(包括250公斤的推进器)为1452公斤。因发射的母体不同,发射方式也有所区别,舰艇上用的是箱式发射器,或垂直发射器。在潜艇上既可用鱼雷发射管发射,也可用垂直发射器发射。导弹在航行中,采用惯性制导加地形匹配或卫星全球定位修正制导,射程在450-2500公里,飞行时速约800公里。据称,其命中精度可达到在2000公里以内误差不超过10米的程度。

“战斧”巡航导弹巡航高度,海上为7-15米,陆上平坦地区为60米以下,山地150米,有很强的低空突防能力。美国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首次使用“战斧”巡航导弹,此后又在多次战争中使用。

研发历史

第一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初期,因微电子、小型航空发动机及隐身技术等高科技的进步,巡航导弹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又因为当时,美苏签署了限制洲际弹道导弹“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为巡航导弹发展提供了条件后,两国大力发展巡航导弹。在这个时间段,美国发展出了海基,空基与陆基版的“战斧”巡航导弹。

BGM-109巡航导弹是一种技术成熟的导弹武器系统,一共发展出了陆基型、潜射型、空射型、舰载型四个基本型号。投入使用的有BlockII、III、C型(单弹头)、D型(多弹头)。C型和D型“战斧”巡航导弹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弹头:C型属于常规的单一弹头,而D型则属于一种常规子弹药弹头(多弹头型)。从外表上看,二者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从能力上看是不同的。这种导弹概念是木弹的一种。交付给美海军水面舰只和潜艇使用的导弹属于全套装备导弹(AUR),它包括执行任务的导弹、启动飞行的助推器、运输中用来保护导弹的导弹箱(水面舰只的导弹装运箱,潜艇的导弹密封舱)、贮存仓库和贮藏舱。

BGM-109A(TLAM-N):该导弹属舰(潜)对陆型,带核弹头,系海基版;

BGM-109B(与BGM-109A同步研发):战术型反舰导弹,它是第一个在作战环境下部署的“战斧”巡航导弹;用来装备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新泽西号战列舰和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

Block1对地常规攻击导弹(TLAM-C,BGM-109C的基本型):常规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是“战斧”导弹的主力型号,属舰(潜)对地型;

BGM-109G:鹰狮,美国空军地面机动式战略巡航导弹(GLCM)。

AGM-109“姆腊斯姆”空射巡航导弹:美国海空军在该项目上合作过,但海军于1981年1月宣布退出该项联合发展计划,美国空军也于1983年年中宣布终止该项计划。

空军型有:AGM-109H(攻击地面机场)、AGM-109K(攻击海上舰艇目标)

海军型有:AGM-109I(攻击舰艇、地面目标)、AGM-109J(攻击地面目标)、AGM-109L(攻击海上/地面坚固点目标)

第二阶段

BlockⅡ(1983-1988年)主要是BGM-109C/B的改型,

BGM-109C的改进版(含Block2A和2B两种型号)

Block2A:即BGM-109C(或TLAM-C)单一常规弹头的改进版;仍然用BGM-109C,制导为INS/TERCOM(地形匹配)制导组件以进行中段制导,在射程为1200千米时,其命中精度(圆概率误差)的理论值为6-10米,在海湾战争中的实际命中精度为15-18米。

Block2B:即BGM-109D(TLAM-D)是TLAM—C的改进版——主要在于其战斗部的不同——布撒型;其改进型为BGM-109F。

BGM-109F:一种TLAM使用反机场战斗部(可能使用BLU-106/B子弹药)的海对陆型号。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放弃(为BGM-109D的改进型)。

BGM-109B的改进版

BGM-109E: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放弃。编号后来被分配给了战斧IV型巡航导弹(战术战斧)。

第三阶段

BlockⅢ(1988-1993年)是对BlockⅡ的改进。

1991年海湾战争中,BGM-109C/D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绩,但也暴露出许多不足。据此,美国海军修改了Block3计划,除继续生产新研制的Block3型导弹外,还要求将库存的Block2全部改装成Block3,该导弹属舰(潜)对陆型。

第四阶段

B1ockⅣ(1993-2000年)主要是研制多任务“战斧”导弹。在智能化方面又有新的进展,被称为越来越聪明的导弹。

第五阶段

BlockV(1997年-至今),早在第四阶段尚未完成时的1997年即已开始研制,如今正在研制中。主要是在BlockⅣ的基础上进一步智能化。

导弹结构

战斧巡航导弹的设计是采取模组化,尽管各次型携带的弹头种类或者是导引系统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导弹内部的主要结构则是相通的。

导弹的最前端是导引系统模组,位于这个模组后方的则是一到两个前段弹身配载模组,这个模组可以携带燃料或者是不同的弹头。

第三段是弹身中段模组,是主要的燃料与弹翼的所在位置。其后是弹身后段模组,其中包含延伸自前方模组的主燃料箱,发动机进气口。其后是动力模组段,也就是发动机所在的位置。动力模组后方是导弹的最后一个模组,主要是安装火箭推进的加力器,以提供导弹在发射之后加速到涡轮发动机可以操作的速度范围所需。

设计特点

主体设计

陆射巡航导弹主发动机采用F-107-WR-450涡扇发动机,推力267公斤,助推器为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3110公斤。制导系统为地形匹配制导辅助的惯性导航系统,雷达高度表测高。核战斗部为W84小型可调当量核弹头,当量1~5万吨。

它由四个重要部分组成:战区任务计划制定中心(TMPC)/舰上计划制定系统(APS),水面舰只战斧武器控制系统(TWCS)和潜艇作战控制系统(CCS)。

控制系统

水面舰只和潜艇有着不同的武器控制系统(WCS)。水面舰只装备有垂直发射系统(VLS),而攻击潜艇则不同。所有的攻击潜艇都是通过鱼雷管来发射导弹的;另外,有些攻击潜艇的前端安装有垂直发射系统–也就是在耐压船体之外,它具备有装填和发射功能。水面舰只和潜艇的火力控制系统(FCS)具有通讯管理、数据库管理、作战计划制定、发射控制功能。这些系统为导弹初始化、导弹发射、以及环境保护提供导弹和火力控制系统的接合面。水面舰只的火力控制系统是ATWCS(AN/SWG-3)的战斧武器控制系统(TWCS);而潜艇的火力控制系统是MK1作战控制系统(CCS)、MK2作战控制系统(CCS)、或者AN/BSY-1。

导航系统

联合司令部司令官将战斧对地攻击导弹(TLAM)任务开发的任务指派给负责陆地任务计划制定的巡航导弹支援活动(CMSA)。美国国家测绘局提供制定计划必要的数据库。目标与绘图是为地形匹配(TERCOM)和数字场景匹配区域关联(DSMAC)服务的。威胁数据库还提供了导弹消耗分析。联合司令部、合作、以及作战大队司令官下达任务部署和使用命令。打击计划者选择、指派、协调战斧对地攻击导弹打击。发射平台的火力控制系统准备、并执行战斧对地攻击导弹任务。发射平台发射导弹。导弹向前推进,并转变成为巡航飞行,然后在预定的路线上航行。在飞行当中,导弹将利用地形匹配、数字场景匹配区域关联、和全球定位系统(BlockIII)导航。在飞行中,有些执行精确打击战斧导弹任务(PST)也可能通过与卫星通讯相联的地面站转换其态势。“战斧”导弹执行其计划的终端机动,而对于战斧对地攻击C型导弹来说,它能够打击一个单一目标,而对于战斧对地攻击D型导弹来说,它能够精确打击一个或多个目标。

主要型号

战斧导弹其一共发展出了陆基型、潜射型、空射型、舰载型四个型号。

“战斧”巡航导弹是一种技术成熟的导弹武器系统,如今投入使用的有BlockII、III、C型(单弹头)、D型(多弹头)。C型和D型“战斧”巡航导弹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弹头:C型属于常规的单一弹头,而D型则属于一种常规子弹药弹头(多弹头型)。从外表上看,二者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从能力上看是不同的。这种导弹概念是木弹的一种。交付给美海军水面舰只和潜艇使用的导弹属于全套装备导弹(AUR),它包括执行任务的导弹、启动飞行的助推器、运输中用来保护导弹的导弹箱(水面舰只的导弹装运箱,潜艇的导弹密封舱)、贮存仓库和贮藏舱。

BGM-109A对陆核攻击型战斧

该导弹属舰(潜)对陆型,1984年6月部署,计划产量1000枚,其中190枚部署于水面舰艇,194枚部署于攻击潜艇,用以执行全球战区对地面目标的核攻击任务,并作为战略后备力量执行核大战后期打击任务。该弹制导系统采用麦道公司研制的以地形匹配修正的惯性导航系统(TAINS),控制系统采用全数字化自动驾仪和AN—194型雷达高度表,发射指挥系统为MK117火控系统,动力装置采用固体火箭助推器和涡轮风扇发动机。导弹射程2500千米,巡航高度15~152米,巡航速度0.72马赫,战斗部重122.5公斤,内装当量可调的20万吨级的W—80-1型核弹头。

BGM-109B反舰巡航导弹

该导弹属舰(潜)对舰型。1981年开始作战试验和鉴定,1983年11月潜射型初具作战能力,1984年3月舰射型初具作战能力。它主要用来装备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新泽西号战列舰和斯普鲁恩级驱逐舰。1980年计划总产量为243枚,1986年增至593枚。导弹外形尺寸与BGM-109A相同,助推器采用固体助推火箭。中段制导采用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由三个速率陀螺和一个加速度陀螺组成姿态参考系统,由计算机/自动驾驶仪控制导弹飞行姿态,由AN/ADN-194型高度表控制飞行高度;末制导采用PR-53/PSQ-28主动雷达导引头。战斗部采用“小斗犬B”半穿甲战斗部,重454公斤。其改进型为BGM-109E,射程460千米。

BGM-109C常规对陆攻击导弹

该导弹属舰(潜)对地型,1981年初开始研制,1982年初装备潜艇,1983年6月装备水面舰船,主要用来装备攻击型核潜艇和护卫舰级以上的水面战舰,以攻击敌方海军航空兵基地指挥中心、桥梁、油库等陆上重要目标。导弹计划总产量为2643枚,制导系统为惯性导航加地形匹配加数字式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器(DSMAC)末制导。导弹配备高能弹头,射程1300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0.72马赫,命中精度小于10米。

BGM-109D布撒型对陆攻击导弹

该导弹属海对地型,于1988年装备部队,射程875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0.72马赫,配备子母弹头,装有近166枚BLU-97B小口径炸弹。其改进型为BGM-109F。

BLOCK3对陆攻击导弹

该导弹属舰(潜)对陆型,以BGM-109C/D为基础加以改进,1993装备部队。采用先进的F107-WR-402型发动机,射程为1667公里(舰射型)或1127公里(潜射型),巡航速度0.72马赫,命中精度3~6米,战斗部采用WDU-36B钝感炸药高效战斗部,采用惯性和GPS+DSMAC2A制导。

“战术战斧”Block4型导弹

该弹从“战斧”Block3型发展而来,由雷锡恩导弹系统公司研制,已于2004年进入美国海军服役。其主要特点是:具备双向卫星信号传输功能,指挥官可以在导弹飞行途中改变攻击目标,转而打击预先输入的后备目标或者按外部提供的目标GPS坐标重新瞄准;导弹还能够在战区上空长时间徘徊,以等待接收攻击“高价值目标”的指令;此外,“战术战斧”还可将飞行状态和精确打击情况反馈给作战人员,并能将部分战场损坏图像传回作战舰艇,而导弹系统本身还综合了改进型反干扰全球定位系统。美海军计划耗资16亿美元采购超过2200枚“战术战斧”导弹,采购期为5年。每枚“战术战斧”导弹的售价大约为72.9万美元,仅仅为当前装备海军的“战斧”Block3型导弹售价的一半。

性能评价

该导弹的优点在于:在航行中采用惯性制导加地形匹配或卫星全球定位修正制导,可以自动调整高度和速度进行高速攻击。导弹表层有吸收雷达波的涂层,具有隐身飞行性能,是美国军械库中最有威力的“防空区外发射”导弹。这种巡航导弹的射程可以超过2500公里。雷达很难探测到飞行的“战斧”导弹,因为这种导弹有着较小的雷达横截面,并且飞行高度较低。

该导弹的不足在于:战斧式巡航导弹为亚音速导弹,飞行速度较慢,且飞行高度较低,容易被地面防空炮火击落。同时由于导弹携带的发动机、制导系统和燃料负载限制了弹头的尺寸,所以“战斧”式巡航导弹打击钢筋混凝土目标时效果不是太好;精确度不如激光制导炸弹,而且容易发生机械故障;造价远高于常规炸弹等。

实战应用

波斯湾战争

1991年波湾战争是战斧导弹的处女秀,开战前美国有大约900枚BGM-109C与100枚BGM-109D,另外有60枚潜射型陆攻C型导弹由麦道公司紧急修改,提升内部的燃料携带量,使得攻击潜艇可以在较远的距离发射。

美国海军使用包括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洛杉矶级核子潜艇与艾奥瓦级战舰等13艘水面船舰与至少两艘潜舰上发射的战斧导弹攻击伊拉克的陆上目标。这些舰艇当时处于波斯湾、红海与地中海等海域。其中大约100枚在第一波攻击机组进入伊拉克领空前先打击数个重要目标。第一波发射的52枚导弹当中有51枚击中预定的目标,包括将一座电视转播塔炸成两截。

在整场冲突当中,一共使用了291枚战斧导弹攻击各类地面目标,发射成功率是95%,命中率是85%。许多战斧导弹的攻击计划是安排在侦查卫星通过目标区之前的一个小时命中目标,能够透过卫星取得攻击效果的评估资料。如果目标区的天气状况不佳,导致无法使用导引武器时,也会改以战斧导弹取代有人飞机。

伊拉克冲突

1991年与伊拉克的武装冲突结束之后,美国仍数度使用战斧巡航导弹攻击伊拉克境内的目标。1993年1月17日美国发射45枚导弹攻击伊拉克位于Zaafaraniyah的核子设施,摧毁大多数的建筑。一枚导弹在发射过程中无法转入巡航飞行模式而自行催毁,一枚在巴格达被击落,3枚没有命中目标。1993年6月美国为了报复伊拉克企图暗杀已卸任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总统而再度使用22枚导弹,其中3枚未击中目标。

1996年9月美国海军发射14枚导弹攻击6处目标,第二天再度发射17枚导弹对付4处目标,命中率约90%。

1998年的沙漠之狐行动中,美国动用325枚战斧巡航导弹,其中292枚命中预定目标。

科索沃战争

1995年美军对塞尔维亚第一次使用战斧巡航导弹,诺曼地号巡洋舰(USSNormandyCG-60)一共发射13枚导弹,而这也是第一次使用第三批次、GPS导引的战斧。

1999年科索沃冲突开始时,除了美国海军之外,英国海军的潜艇也发射20枚战斧攻击各处目标。26枚战斧分别针对18处可移动目标,摧毁或者是损伤10架停在地面的飞机与14具雷达。在78天的冲突中,一共使用了238枚战斧,其中198枚命中目标,这些目标包办了50%可移动目标与42%的整合防空系统。

美国海军的菲律宾海号巡洋舰(USSPhilippineSeaCG-58)还创下准备与计划任务时间最短非正式记录(101分钟对比于一般需要6小时)。

伊拉克战争

如同12年前的波湾战争一样,美军大规模地使用战斧导弹攻击伊拉克境内的目标,一举将萨达姆逼到北方的提克里特。

阿富汗战争

美军从印度洋上发射了战斧导弹,直捣阿富汗境内基地组织与塔利班的阵地。

利比亚内战

在“奥德赛黎明”行动中,美军潜舰同样使用了战斧导弹对付卡扎菲的军队,企图阻止卡扎菲当局继续武力镇压反抗群众。

叙利亚内战

2014年9月22日,美国海军派出阿利·伯克号驱逐舰发射战斧导弹攻击在叙利亚边境ISIL据点。

该文章由作者:【甄士隐】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