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囟门(颅骨前部骨缝交点)

前囟门是婴幼儿在头顶的前半部中央的菱形状的十字骨缝合交界,它是头颅上最大的骨缝交点,一般初生儿约有二至四公分的长宽度,因为此处并无骨块存在,所以摸起来很柔软。在头顶后半部中央亦有一骨缝交点,叫做后囟门,尺寸较小,有时甚至摸不太到。因为整个婴幼儿骨颅的结构在前囟门最弱,没有骨片的保护,而大脑组织就在正下面,所以有时在前囟门较大的宝宝,可以用手摸感觉好似有凹凸不平的东西在下面,这就是大脑表面的纹路,如果用力压当然会造成大脑的伤害。

概述

前囟门是婴幼儿在头顶的前半部中央的菱形状的十字骨缝合交界,它是头颅上最大的骨缝交点,一般初生儿约有二至四公分的长宽度,因为此处并无骨块存在,所以摸起来很柔软。

在头顶后半部中央亦有一骨缝交点,叫做后囟门,尺寸较小,有时甚至摸不太到。因为整个婴幼儿骨颅的结构在前囟门最弱,没有骨片的保护,而大脑组织就在正下面,所以有时在前囟门较大的宝宝,可以用手摸感觉好似有凹凸不平的东西在下面,这就是大脑表面的纹路,如果用力压当然会造成大脑的伤害。

前囟门凸出时可以用手感觉到颅内有跳动的情形,这是反应出脑内动脉的振动波。通常在半岁左右,前囟门开始变小,到壹岁时就摸不太到了,但真正的消失不见(例如以X光来检定)则要等到两岁左右了。

前囟出生时约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左右逐渐骨化而变小,最迟于1.5岁闭合。前囟大小以两个对边中点连线的长短表示,前囟检查在儿科临床很重要。

前囟检查的临床意义:

①早闭或过小:见于头小畸形;/n②迟闭或过大:见于高偻病、呆小病、脑积水;/n③前囟饱满:颅内压增高;/n④囟门凹陷:脱水患儿、极度消瘦。

前囟门的自然变化

前囟门凸出

头颅内压力(俗称脑内压)高时,前囟门会凸出,如下列情形:

1.平躺时较站坐时要鼓出。

2.哭闹、咳嗽、用力或排便时,因全身出力所以脑内压力增加,为正常现象。

3.发烧时,因为心跳加快及全身血流速及血流量亦加多,所以颅内压力自然增加了。

4.脑炎、脑膜炎、脑出血及脑水肿,因为使颅内的体积增加而迫使压力亦升高了。

前囟门凹陷

当颅内压力降低时,前囟门自然会凹陷,如下列情形:

1.站立或坐立时。

2.腹泻而有全身脱水现象时,因头颅内的水份亦会相对的减少,所以颅内压力自然降低了。

3.休克或身体(脑部除外)大出血,全身血量及血压都减少,颅内压力自然就降低了。

前囟门什么时候闭合

宝宝出生6个月后,前囟门随着颅骨缝逐渐骨化而面积变小,到1周岁闭合,最迟不超过2周岁闭合,为骨质所取代。

该文章由作者:【邓布利多军】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