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拼音:lì)是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利的古字形用以刀割禾来反衬刀的锋利,本义指刀、剑锋利。刀口锋利切割速度就快,由这一点又可引申为速度快。对于刀,自然是越锋利越好,故引申为顺利、便利。事情顺利就有好处,故又引申指利益、好处、利润等义。由顺利、吉利又可引申为“对……有利”。
文字溯源
会意字。甲骨文的“利”字有两种形体:一类左部是禾,其字形像成熟的庄稼;右部为“勿”字,其字形是在“刀”字的基础上再加几点,勿是“刎”的初文,有割的意思。两相会意,就是用刀割庄稼,说明刀的锋利(图1)。也有人将甲骨文理解为,用刀收割庄稼,谷粒纷纷落下,但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这一类字形就是《说文解字》古文从勿的来源。另一类左部是禾,右部为刀(图2),两种字形表意相同。都是表示刀的锋利。战国文字保留两种字形,到了小篆几乎都变为从刀从禾的形体。楷书将“刀”字写作立刀旁“刂”。
现代释义
基本释义
利lì(ㄌ一ˋ)
⒈好处,与“害”“弊”相对: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兴利除弊。
⒉使顺利、得到好处:利己。利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
⒊与愿望相符合:吉利。顺利。
⒋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利刃。利刀。利剑。利落。利口巧辩。
⒌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利息。利率(lǜ)。一本万利。
⒍姓。
详细释义
〈形〉
1.(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收获谷物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引申义:收获谷物、得到好处)。
2.同本义[sharp;exertoneself;tryhard]
利铦也。——东汉·许慎《说文》
其利断金。——《易·系辞》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公孙丑下》
3.指武器(可引申为战事、战争)、利刃、锋利(名词作形容词)。
不以兵革之利。
则国之伤也若以利剑刺之。——《韩非子·解老》
非兵不利。——宋·苏洵《六国论》
求天下之利匕首。——《战国策·燕策》
4.又泛指锐利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韩非子·难一》
5.又如:利爪;利喙(尖利的嘴);利矢(锋利的箭);利口辩给(能言善辩,含贬义);利金(锋利的兵器)。
6.快;敏捷[quick;nimble]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子贡利口巧辞。——《史记·仲尼弟子传》
7.又如:利马(快马);利嗖(轻快利落);利爽(灵活敏捷);利屣(舞屣,头小而尖的鞋子);利便(伶利)。
8.吉利;顺利[lucky;smoothly;withoutahitch]
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
探军不利。——《资治通鉴》
因利乘便。——汉·贾谊《过秦论》
9.又如:利钝(顺利与挫折);利市酒(为祈祷好运而喝的酒);利时(吉时)。
10.有利的[advantageous;beneficial;favorable]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资治通鉴》
11.重要的;要害的[important]
怀抱利器——韩愈《送董邵南序》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庄子·胠箧》
〈名〉
1.利益[advantages]
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韩非子·五蠹》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利尽南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火器利袭远。——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又
技击利巷战。
3.又如:福利(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的照顾);利孔(获得利益的来源)。
4.赢利;利息[interest]
逐什一之利。——《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欲居之以为利。——《聊斋志异·促织》
商人重利轻别离。——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又如:暴利(巨额利润);利赢(赢利;利润);利子(利息)。
6.[功名]利禄[official'ssalaryinfeudalchina]
不慕荣利。——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7.又如:利心(利欲之心);利端(利欲的端绪);利色(私利与情欲)。
8.财利[money]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毋示以利。——汉·桓宽《盐铁论本文》
9.又如:利禄(财利与爵禄);利路(生财门路;钱财);利物(给优胜者的钱物;赃物)。
10.指个人的安危[safetyordanger]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胜利[vectory]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孙子》
12.物资出产[product]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陈寿《三国志》
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汉·晁错《论贵粟疏》
西有巴蜀汉中之利。——《战国策·秦策一》
13.通“痢”[dysentery]
轻土多利。——《淮南子·地形》
14.姓
〈动〉
1.善于[begoodat]。如:利口(善于口辩);利足(善于行走);利趾(善走);利舌(谓能言善辩)
2.使有利[dogoodto]。如:利他(佛教语。施益于他人);利涉(便利渡河。后世也称舟为利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3.占;谋利[forciblyoccupy;seize;hold]。如:利人妻女;损人利己(损害他人以图私利)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四下】【刀部】力至切(lì)
铦也。从刀。和然后利,从和省。《易》曰:“利者,义之和也。”
古文利。
【注释】①铦(xiān):一种农具,引申指锋利。②《易》:指《乾·文言》
说文解字注
铦也。
段注:铦者,臿属,引伸为铦利字。铦利引伸为凡利害之利。
刀和然后利,从刀,和省。
段注:依《韵会》本。《毛传》曰:鸾刀,刀有鸾者。言割中节也。郊特牲曰:割刀之用而鸾刀之贵。贵其义也,声和而后断也,许据此说会意。力至切。十五部。
《易》曰:利者义之和也。
段注:又引易说从和省之意。上云刀和然后利者,本义也。引易者,引伸之义也。
古文利
段注:盖从刃禾。
广韵
力至切,去至来‖利声至1部(lì)
利,吉也。《说文》:“铦也。”亦州名。《华阳国志》:“昔蜀王封弟于汉中,号曰苴侯,因命其邑曰葭萌。”秦灭蜀,置巴、蜀二郡。先主改葭萌为汉寿,属梓潼郡。晋为晋寿,南齐分置,东晋寿郡于乌奴,今州城是。又于其郡置西益州,梁改为黎州,元帝又改为利州。又舎利,兽名。亦姓,《风俗通》云:“汉有利乾,为中山相。”力至切。八。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部】利·康熙笔画:7·部外笔画:5
古文:
《唐韵》《集韵》《韵会》力至切。《正韵》力地切,竝音詈。《说文》:铦也。从刀,和然后利,从和省。《易》:利者,义之和也。《前汉·鼂错传》:兵不完利,与空手同。
又《广韵》:吉也,宜也。《易·贲卦》:利有攸往。
又私利也。《庄子·骈拇篇》:小人以身殉利。
又《礼·坊记》:先财而後礼,则民利。注:利犹贪也。
又《前汉·高帝纪》:徙齐楚大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注:师古曰:利谓便好也。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轴有三理,三者以为利也。注:利,滑密也。
又州名。《韵会》:巴蜀地。晋西益州,梁改利州。
又姓。《韵会》:汉有利乾,为中山相。
又《韵补》:叶音棃。《古乐府》:雨雪霏霏雀劳利,长觜饱满短觜饥。
韵书集成
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 | 声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广韵 | 利 | 止 | 去声 | 六至 | 来 | 开口呼 | 三 | 次浊 | 力至切 | ljei | |
集韵 | 利 | 止 | 去声 | 六至 | 来 | 开口呼 | 三 | 次浊 | 力至切 | liɪ | |
韵略 | 去声 | 至 | 力至切 | ||||||||
增韵 | 去声 | 至 | 力至切 | ||||||||
中原音韵 | 利 | 去声 | 齐微 | 来 | 齐齿呼 | 次浊 | li | ||||
中州音韵 | 去声 | 齐微 | 郎帝切 | ||||||||
洪武正韵 | 利 | 去声 | 三霁 | 来 | 来 | 次浊 | 力地切 | li | |||
分韵撮要 | 利 | 阳去 | 第三几纪记 | 来 |
方言集汇
◎ 赣语:lii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i3 [东莞腔] li5 [客语拼音字汇] li4 [海陆腔] li6 [梅县腔] li5 [台湾四县腔] li5 [沙头角腔] li5 [宝安腔] li3 [陆丰腔] li6
◎ 粤语:lei6
◎ 潮州话:li6
该文章由作者:【大修卡】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