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辙之鲋(汉语成语)

涸辙之鲋(拼音:hé zhé zhī fù)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在干涸了的车辙沟里的鲫鱼,比喻处于极度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人。这个成语选自《庄子·外物》。

涸辙之鲋(汉语成语)

解释

释义: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出处: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庄子·外物》

近义词:涸辙之枯、涸辙穷鳞、涸辙穷鱼、嗷嗷待哺

反义词:绝处逢生

灯谜:最危险的鱼

例举

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鲁迅《坟·娜拉走后怎样》

成语故事

庄周家里穷困,因此到监河侯那里去借粮。监河侯答应说:“好的!我将要收到封地上的租税,收到后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气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听到路中间有呼救声。我回头一看,原来车辙中有条鲋鱼困在那里。我问它说:‘鲋鱼,你(在这)做什么呀?’

它回答说:‘我是东海水族的臣民,你有一升半斗的水救活我吗?’我说:‘好的!我将要到南方去游说吴国和越国的国王,引过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回东海)好吗?’鲋鱼气得变了脸色,说:‘我离开住惯了的地方,就无法生存。(现在)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你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寓意

这个故事源于庄周借粮,监河侯开出了一张空头支票,要等到拿到金钱之后。庄子‘忿然作色’,立刻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来反击监河侯。庄子善于通过寓言故事来说理,这个故事是用来说明人做事要当机立断。同时讽刺世人不从实际出发,做些无效的事。 鲋鱼的回答可以用“远水解不了近渴”概括。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

庄子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该文章由作者:【张子玉】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