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边的树(曾卓著现代诗)

曾卓的《悬崖边的树》是一篇看似平淡却十分清新、独特的佳作。诗人用通俗、简练的几句话却很好地勾勒出一幅奇特的图景:空旷的草原的尽头,一棵树独处悬崖边。似将跌进深谷,又像展翅飞翔。没有任何刻意的渲染,却能让读者眼前清晰呈现出这道奇特的风景。已出版诗集《门》、《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曾卓抒情诗选》;散文集《美的寻求者》、《让火燃着》、《听笛人手记》。它却即将“展翅飞翔”,诗的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在人们为这棵树的命运担忧时,作者笔锋一转,写出树的决心和意志:展翅飞翔,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

内容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作者介绍

曾卓,原名曾庆冠。笔名还有柳红、马莱、阿文、方宁、方萌、林薇等。原籍湖北黄陂,生于湖北武汉。1936年加入武汉市民族解放先锋队,武汉沦陷前夕流亡到重庆继续求学,并开始发表作品。1940年加入全国文协,组织诗垦地社,编辑出版《诗垦地丛刊》。1943年入重庆中央大学历史系学习。1944至1945年从事《诗文学》编辑工作。1947年毕业后回武汉为《大刚报》主编副刊。1950年任教湖北省教育学院和武汉大学中文系,1952年任《长江日报》副社长,当选武汉市文联、文协副主席。

1939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诗集《门》、《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曾卓抒情诗选》;散文集《美的寻求者》、《让火燃着》、《听笛人手记》。1994年,出版《曾卓文集》3卷。原担任

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武汉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2002年4月10日因病逝世,他临终遗言是:“我爱你们,谢谢你们”,“这一切都很好,这一切都很美”,“我没有被打败!”

评价

曾卓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尽管作者在诗的前一部分描写的景象不免有些寂寞、凄凉,然而整首诗表现的却是一种积极的思想,虽然那棵树“孤独地站在那里”,不免“显得寂寞”,然而又表现出异常的“坚强”,在人们觉得它即将跌入深谷时,树显得那样地孤独而又无助,它似乎被喧嚣的世界所遗弃,只能默默“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有些孤独,有些无助,带些痛苦和失落。然而这棵长久立在悬崖边的树,不曾在那暗无天日的岁月里枯萎死去。

它却即将“展翅飞翔”,诗的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在人们为这棵树的命运担忧时,作者笔锋一转,写出树的决心和意志:展翅飞翔,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本来,“跌进深谷”和“展翅飞翔”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极端,然而作者却把它们有机的糅合在一起,于矛盾中体现树的精神和自己的感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独特。作者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将生命浓缩成一棵树,用这独特的比喻告诉人们:生命像一棵树,注定要孤独地承受许多风雨,美好的结局往往在惊心动魄的经历之后,关键就在于我们有足够的毅力和胆量去奋战,去拼搏!

整首诗的节奏缓而不慢,调子低而不沉。作者似乎并没有大悲大喜,写景抒情都是平淡的,但是读起来十分清新自然,似乎悟出了一些生命的真谛。这应该归功于独特的意境和独特的比喻。

该文章由作者:【钢铁锅】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