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汉语汉字)

身(拼音:shē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身躯的总称。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指人的生命或一生。亲自,本人。

身(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象形字。像人的整个身躯之形。写法上突出腹部,一是因为腹部是身躯的主要部分,二是以此与侧身线条化的人字作“A”写法相区别。小篆便以这种象形写法结体。《说文》:“身,躳也。像人之身。”“躳”(躬)谓全身躯。或以为字形像人有身孕,又以《诗·大雅·生民》“大妊有身”作为佐证,并不可信。本义为怀孕,又引指颈部以下大腿以上的躯干,后又引申为自己的生命,一生,一辈子,引申泛指人或动物的整个躯体。

现代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shēn

名词

指整个身体。

指颈以下大腿以上的部分。

指头以外的部分。

物体的主体或主干部分。

自身;自己。

身分;地位。

品德;才能。

功名;事业。

生命。

毕生,一辈子。

年寿,年纪。

佛教身世轮回说的一世。

姓。

代词

第一人称,相当于“我”。

副词

亲自。

身体力行;亲身经历。

动词

亲自担任或担当。

谓佩带;穿着。

身孕。

体验。

量词

用于衣服。

yuān

名词

印度的古译名之一。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躳也。象人之身。从人?声。凡身之属皆从身。失人切。

说文解字注

躳也。

吕部曰。躳、身也。二字为互训。躳必入吕部者。躳谓身之伛。主於脊骨也。

从人。申省声。

大徐作象人之身。从人、?声。按此语先後失伦。?古音在十六部。非声也。今依韵会所据小徐本正。韵会从人之上有象人身三字。亦非也。?、籒作?。故从其省为声。失人切。十二部。

康熙字典

【酉集中】【身】身·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0

《唐韵》失人切《集韵》《韵会》《正韵》升人切,音申。《说文》躬也,象人之身。《尔雅·释诂》我也。《疏》身,自谓也。《释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广韵》亲也。《九经韵览》躯也。总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

又《系辞》近取诸身。《书·伊训》检身若不及。《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又《诗·大雅》大任有身。《传》身,重也。《笺》重为怀孕也。《疏》以身中复有一身,故言重。

又告身。《唐书·选举志》拟奏受皆给以符,谓之告身。

又《史记·西南夷传》身毒国。《注》索隐曰:身音捐。

又《韵补》叶尸连切。《杨方·合欢诗》我情与子合,亦如影追身。寝共织成被,絮用同功绵。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ʂən˥ 唐代读音 *shin日语读音 MI MIZUKARA韩语罗马 SIN现代韩语 신越南语 thân

客家话 [海陆腔] shin1 [客英字典] shin1 [沙头角腔] sin1 [宝安腔] sin1 [台湾四县腔] siin1 [陆丰腔] shin1 [东莞腔] sin1 [梅县腔] shin1 [客语拼音字汇] sin1粤语 gyun1 san1

近代音 審母 真文韻 平聲陰 申小空;中古音 審書母 眞韻 平聲 申小韻 失人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先部 ;王力系统:書母 真部。

音韵汇集

字头

小韵

反切

声母

韵母

韵目

韵部

声调

四呼

韵摄

上古音系

广韵

失人

眞A

眞A

三等

平声

开口

中原音韵

真文齐

真文

阴平

齐齿呼

洪武正韵

升人

八真

平声

分韵撮要

第八宾禀嫔?

阴平

该文章由作者:【飞天战龙】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