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汉语汉字)

政(拼音:zhè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此字本义是指政事、政务。还通“徵”,意为收税;通“正”,任官长。亦指正确无误。

政(汉语汉字)

字源演变

会意兼形声。商代甲骨文作从攴从正,正亦声。形旁攴为手持器械,表示本义与治事、动武有关;形旁兼声旁正是从止从丁丁亦声的形声字,本义是征讨城邑,表示政字本义与征伐有关且表音,政与正声韵并同。古初以正为政。后乃为造专字,文献与古文字中有大量此类例证。西周承袭商代的结构而写法有所调整,主要是把构件方块的城邑省改为一横或圆黑点;或叠加形旁止,俗体。春秋时偏旁正上又有一横为饰笔。

战国时,攴或易作殳与又(是形义皆近偏旁的通用),或省讹作卜;构件正出现了“A”、“B”、“C”等多种写法。隶变后楷书作政,主要是笔势变化。正字本义是征伐,当出现政字时,意为政事、政务。虎簋盖:“女母敢不善于乃政。”还通“徵”,徵收,收税。鄂君启舟节:“见其金节则母政(毋徵),不见其金节则政。”通“正”,任官长。叔夷钟:“余命女政于朕三军。”亦指正确无误。云梦秦简《为吏之道》:“将发令,索其政(正),毋发可异史(使)烦请。”通“当”,值。用作人名。

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zhèng

名词

政治;政事。

政权;权柄。

政令,政策。

指禁令。

政府。

指主持政事的人。

做官一任为一政。

指家庭或团体的事务。

职务。

指日月五星等。

通“正”,长官,官吏。

(Zhèng)姓。

动词

谓主持政事。

指处分、惩罚。

指作战部署和阵势。

通“正”,改正,纠正。

通“正”,治理。

形容词

通“正”,正直;公正。

副词

通“正”,只,就。

通“正”,正好,恰好。

通“正”,正当;正在。

通“正”,即使;纵然。

zhēng

动词

通“征”,征伐,征讨。

通“征”,赋税。

通“征”,指徭役。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正也。从攴从正,正亦声。之盛切。

说文解字注

正也。

《论语》孔子曰:政者,正也。

从攴正。正亦声。

之盛切。十一部。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之盛切,音正。《说文》:正也。《释名》:政,正也,下所取正也。《易·贲卦》:君子以明庶政。《书·舜典》:以齐七政。传:日月五星各异政。又《洪范》:农用八政。疏:食为八政之首,故以农言之。《周礼·天官·大宰》:建邦之六典,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左传·桓二年》:政以正民。

又《礼·王制》:五十不从力政。注:力政,城道之役也。

又姓。《广韵》:出《姓苑》。

又《集韵》《韵会》诸盈切,音征。赋也。通作征。《周礼·地官·均人》:掌均地政。注:政,读为征。地政谓地守地职。

音韵集汇

韵书

字头

小韵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去声

开口呼

全清

之盛切

tɕjɛŋ

集韵

平声

开口呼

全清

诸盈切

ʨiæŋ

去声

开口呼

全清

之盛切

ʨiæŋ

韵略

去声

之盛切

增韵

平声

诸成切

去声

之盛切

中原音韵

去声

庚青

全清

tʂiəŋ

中州音韵

去声

庚青

叶征去声

洪武正韵

平声

全清

诸成切

tʃiəŋ

去声

全清

之盛切

tʃiəŋ

分韵撮要

阴去

第七英影应益

该文章由作者:【鲁提辖】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