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组啦(Vuvuzela),又称嗡嗡祖拉,是南非足球迷用于助威的大喇叭。2010年6月,国际听力组织听到世界表示,呜呜组啦可以发出极高分贝的噪音,会导致永久性听觉丧失,球迷们需戴耳塞看球。呜呜祖拉被认为是南非足球文化的象征之一。南非组委会主席乔丹(Danny Jordaan)曾经说过:“许多国家已经对世界足球作出了他们的独特贡献,像在1986年世界杯上出现的墨西哥人浪已经成为所有国际体育赛事的特色。南非希望呜呜祖拉也会被视为充满庆祝、喧闹、歌唱和舞蹈的非洲世界杯的一个独特部分。”
简介
“呜呜组啦”是一种1米多长的喇叭,在古老的非洲用于召集部族成员集会,而其名字vuvuzela在祖鲁语中就是“制造噪音”的意思。
特点
据南非人介绍,“呜呜组啦”原来是用来驱赶狒狒的。只要“呜呜组啦”一吹响,狒狒就因为受不了而马上逃跑。如果之前没有适应过“呜呜组啦”,最开始听“呜呜组啦”时,很可能会出现头昏脑涨、心情烦躁的情况。在南非只要有大型的足球比赛,球迷几乎都会吹响长约一米的喇叭,即使南非当地人也并不是完全能够忍受。
争议
早在2009年的联合会杯上,巴西国家足球队、意大利国家足球队、西班牙国家足球队等就曾抱怨“呜呜组啦”所发出的噪音使他们无法静心比赛,教练们更是觉得这种噪音使他们无法与场上的球员进行交流。一名电视评论员就抱怨,喇叭声一响,解说声基本听不见。
南非世界杯开赛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要求禁止“呜呜组啦”进场的呼声不绝于耳,各球队向组委会投诉的信息也络绎不绝。据德国《图片报》报道,开赛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已有20万网民在“呜呜组啦”官方网站留言,希望这种乐器绝迹世界杯赛场。面簿(Facebook)上也成立了“把‘呜呜组啦’赶出世界杯”的专页,竟得到了80%以上的参与者支持。用组委会主席乔丹的话说,“来自各方抱怨声之大丝毫不亚于‘呜呜组啦’本身的声音。”
不过南非球迷却坚决要继续使用“呜呜组啦”:“我们这个国家过去有很多不幸,喇叭可以让我们忘记痛苦;喇叭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不这样的话,我们就无法享受足球的快乐。”
国际足联官方网站还曾专门登载一篇介绍“呜呜组啦”的文章,称这种喇叭在南非拥有悠久历史,球迷将其带入赛场已成为南非足球比赛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国际足联支持以下说法:既然是在非洲举办的世界杯,世界就得接受有非洲特色的“呜呜组啦”!
提醒
总部在瑞士的国际听力组织“听到世界”自成立以来致力于保护听觉,他们在2010年6月完成了对南非喇叭“呜呜组啦”的分贝测试,结果显示它可以制造高达127分贝的噪音。球迷们需戴耳塞看球。特殊的耳塞能将“呜呜组啦”的噪音从130分贝降到100分贝,世界各国观众和世界杯足球赛各参赛队员对“呜呜组啦”的声音喜欢的极少,讨厌的居多。
该组织的听觉专家贝尼说:“超过85分贝的声音就可以导致失聪,而呜呜组啦所发出的噪音分贝远高于此,它的分贝甚至超过了电锯声。我们建议球迷们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戴耳塞。因为90分钟在这样高分贝的环境下看球对听力绝对有很大的损害,甚至能导致永久性听觉丧失。”
危害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观众在体育赛事现场吹“呜呜组啦”会增大疾病传播风险,研究人员表示将就此提醒伦敦奥运会组织者。英国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美国学术刊物《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卷》上报告说,他们比较了一些志愿者吹“呜呜组啦”时和只是大声叫喊时释放到空气中的微粒或液滴的情况。结果发现,吹“呜呜组啦”释放到单位体积空气中的微粒或液滴数量是大声叫喊时的约两倍,而气流速度可达三四倍,因此比赛时观众吹“呜呜组啦”会导致大量微粒和液滴在赛场中扩散。
研究人员认为,在参与人数众多的大型体育赛事中,这会增大一些传染病的传播风险,比如流感、麻疹和肺结核等。对那些患有传染病的观众来说,应该建议他们不要吹“呜呜组啦”。
领导这项研究的露丝麦克纳尼博士说,正将相关研究结果通报给伦敦奥运会的组织者。她说,正如人们打喷嚏或咳嗽时最好用纸巾掩住口鼻,对于吹“呜呜组啦”也应该有类似规范。
“呜呜组啦”是南非世界杯期间观众常吹的一种大喇叭,此前有一些研究人员从噪声的角度指出“呜呜组啦”可能会损伤听力,并已有一些体育组织禁止在赛事中使用“呜呜组啦”。
产地
“呜呜组啦”风靡本届世界杯,这种魔鬼喇叭当中,有90%身上刻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而这90%的份额中,分别又来自一南一北两大制造业基地———浙江和广东。
中国制造的收入
呜呜组啦在南非身价不算低———最长67厘米,最短的7.3厘米,大部分为红色、黄色、蓝色、绿色、橙色等鲜艶夺目的颜色,在南非赛场附近,售价从20兰特(约18元人民币)到60兰特(约53元人民币)不等,在大商场里最贵甚至能卖到200兰特(约177元人民币)。
它在其他国家也是“炙手可热”。据悉,英国最大零售商塞恩斯伯里的超市,每两秒就能卖出一个呜呜组啦,售价2英镑(约合20元人民币);而6月以来,英国的超市已经卖出4万个。
它在中国的“出厂价”却十分低———一般是0.6元-2.5元左右。“依文”透露:呜呜组啦没有品牌,也没有什么“正规”还是“不正规”之分,甚至没有“正品”还是“山寨”之分,价格也叫不上去。换言之,厂家的利润只有3%-10%,显然,中间的绝大部分利润落入了经销商的腰包。在庞大的世界杯商机市场面前,“中国制造”收获的只是一点蝇头小利。
相关新闻
“巫巫组啦”,被收入2010年8月19日出的新版《牛津英文字典》当中。新版《牛津英文字典》中描述“巫巫组啦”是“一种长型的塑料乐器,形状像小喇叭,会发出非常大的‘噪音’,是南非的传统乐器,在今年南非举行第十九届世界杯足球赛中,成为极受球迷喜爱的加油用具”。
宣布呜呜祖拉禁令
北京时间2010年9月1日消息,欧足联正式宣布在欧足联主办的比赛中将禁止球迷在携带呜呜祖拉进场,这意味着南非世界杯上风靡的助威工具呜呜祖拉将无缘欧冠、欧罗巴联赛以及即将开始的2012年欧洲杯预选赛。
禁入亚运赛场
2010年11月11日,广州市文明办副主任张友泉在亚运新闻中心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哨子、嗡嗡祖拉等物品将被挡在赛场外。同时,场内实行禁烟规定,打火机、火柴等物品也不得带入场内。乐器、软硬包饮料及大量易投抛食品、球、球拍、飞碟及类似物品;旗杆、非参赛国家或地区旗帜,展开面积超过2米×1米的旗帜,横幅和标语等物品也在安检禁止带入物品之列。
禁入奔牛节
呜呜组啦在南非世界杯上可谓出尽风头,随着西班牙闯进世界杯四强,这种南非特有的乐器也逐渐在西班牙国内开始流行起来。但位于西班牙东北部富裕的纳瓦拉省省会潘普洛纳城(Pamplona)举办的奔牛节上,潘普洛纳市长声明禁止使用或销售vuvuzela,因为它的发音确实太恼人,且影响了参与者的心情。
入选十大热词
2010年12月,美国《时代》周刊评出2010年十大热词,呜呜祖拉名列榜首。《时代周刊》对呜呜组拉的解释:Vuvuzela:呜呜祖拉,一种塑料喇叭,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主角之一,嗡嗡声贯穿赛事始终。喜爱也罢,讨厌也罢,它给无数球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响彻世界的“噪音制造者”。
英文解释
Vuvuzela,到底是什么?
呜呜祖拉(Vuvuzela,在茨瓦纳语中又被称为“lepatata”),是一种长约一米的号角。南非的球迷常在足球比赛上吹奏这种号角,世界杯期间 Vuvuzela名声大振。
究竟怎么读?
The vuvuzela [vu:vu:'zεlə] 你读对了吗?
出自何方?
The origin of the device is disputed. The term vuvuzela was first used in South Africa from the Zulu language or Nguni dialect meaning to make a vuvu sound.关于“呜呜祖拉”词语的由来是有争议的,它起源于祖鲁语,意思是发出“温温”的噪音或者来源于南非俚语,近似于词语“冲凉”。
Vuvuzela,老火了
BBC关注Vuvuzela响彻世界杯,让“英语”对其印象深刻。
Vuvuzelas came to prominence in the World Cup and made an impression on the English language .
2010年8月,被收入牛津大词典。
In August 2010, the word vuvuzela appeared in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for the first time.(英文翻译由北京新航道学校提供)
年度新词语
此词经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机构专家审定入选2010年年度新词语,并收录到《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
提示性释义:指南非足球世界杯赛场上观众用于助威的塑料大喇叭,最早起源于非洲羚羊角制成的用来驱赶狒狒的发声工具。是vuvuzela的音译。也写作“呜呜祖啦”“呜呜组拉”“瓦瓦祖拉”。
例句:唐长老本次在南非使用的法器名叫“呜呜祖拉”,无论从杀伤力和攻击范围上,比“紧箍咒”都要高N个等级。(2010年6月13日《北京青年报》)
该文章由作者:【慧琳】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