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县位于河北省西部边陲,冀晋结合部,太行山东麓,北邻平山县,东部和东南部与鹿泉、元氏、赞皇三县毗连,西部和西南部同山西省盂县、平定、昔阳三县接壤。井陉县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折207.48万亩,其中耕地34.3万亩,占总面积16.5%。2010年11月1日有人口总数为309882人。石家庄市井陉县荣获“省级文明县城”荣誉称号。
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是石家庄市唯一的纯山区县,山场面积1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6%,是全国绿化模范先进县。境内绵河、冶河四季绿水常流,有万亩以上灌渠3条,有省级生态湿地1处(冶河湿地),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仙台山),省级森林公园4个(藏龙山、洞阳坡、南寺掌林场、祖山),其中,藏龙山还是国家野生连翘公园。文化旅游资源丰厚。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2%,增速在全市9个转型升级重点县排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9亿元,增速在全市9个转型升级重点县排第2位。
建制沿革
井陉县位于河北与山西结合部,因地形而得名,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周穆王东巡狩猎时,来到此地,看到“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故名“井陉”。
井陉历史悠久。在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冶河下游的东元村就有古人类生息。
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测鱼、胡家滩、天长镇一带,已有人类原始居民聚居。据对胡家滩、吕家、段庄、马村等地发现的陶器、石器等物考证,为新石器时代文物。这表明最迟在原始社会晚期,井陉境内已有人类聚居。相传,陶唐时区别寰宇,北曰冀州,井陉为冀地。虞舜分冀为幽、并,井陉为并州地。
三代时,井陉为冀州地。春秋时属鲜虞国。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井陉为真定府属县。
清,井陉为直隶省真定府属县。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世宗胤禛讳,改真定为正定。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井陉为直隶省正定府属县。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井陉为直隶省范阳道属县。民国三年(1914年),改范阳为保定,井陉为保定道属县。
1928年6月28日,改直隶省为河北省,为河北省属县。同年6月,获鹿从井陉划出单设获鹿县,为石家庄市桥西区所辖。1961年5月,获鹿再次并入井陉县;1962年复分为井陉、获鹿二县。
1937年10月14日,日军侵入井陉,井陉以铁路为界分设路南、路北二(区)县。
1948年3月,井陉路南、路北合并,为晋察冀北岳行政公署第4专区所辖;是年5月,井陉为华北政府北岳区行政公署所辖。
1949年1月,井陉为华北人民政府建屏专署辖县;同年8月1日,河北省政府在保定市成立,井陉为河北省石家庄专区所辖。
1958年11月5日,井陉、获鹿合并,称井陉县,治所在微水;同年12月11日,井陉、获鹿分立为井陉区、获鹿区,为石家庄市所属。
1960年3月,井陉、获鹿二区复并为井陉县,获鹿再次并入井陉县;1962年复分为井陉、获鹿二县。
1978年,石家庄市改为省辖市,地区改称行政公署,井陉为石家庄地区行政公署属县。
1984年1月起,井陉为石家庄市属县。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井陉县在其中。
行政区划
井陉县辖10个镇、7个乡。县政府驻微水镇建设南路3号。
乡镇列表 |
微水镇 |
上安镇 |
天长镇 |
秀林镇 |
南峪镇 |
威州镇 |
小作镇 |
南障城镇 |
苍岩山镇 |
测鱼镇 |
吴家窑乡 |
北正乡 |
于家乡 |
孙庄乡 |
南陉乡 |
辛庄乡 |
南王庄乡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井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陲。北邻平山县,东部和东南部与获鹿、元氏、赞皇三县毗连,西部和西南部同山西省盂县、平定县、昔阳县三县接壤;位于北纬37°42′-38°13′,东经113°48′-114°18′之间。县城微水镇东距省会石家庄市40千米,东北距首都北京350千米。
土地
井陉县域面积1381平方千米(207.15万亩),其中耕地36万亩,占总面积17.4%。
气候
井陉县境内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降水主要源于东南季风,每年随季风到来的迟早与强弱,呈现年际和季节降水量变化。境内气温年际变化不大。井陉气象站观测显示,1985-2004年,多年平均气温13.1℃,年均气温最高的1998年达14.1℃,年均气温最低的1985年为12.1℃,年均最高最低气温相关2℃。
自然资源
井陉县是河北乃至中国少有的非金属资源大县。截至2004年已探明的矿产49种,可开采利用的32种,其中“四石”(石灰石、白云石、硅石、花岗岩大理石)、一土(陶瓷粘土)、一水(矿泉水)质优量大。石灰石储量达130亿吨,氧化钙含量达55.19%,接近理论数值,储量及品位均属华北之首。井陉县陶瓷粘土储量达8000万吨,其中紫砂储量2000万吨。
人口
2010年常住人口总数31.6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22万人。汉族人口居多。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井陉县常住人口为250989人。
经济
概述
2018年,井陉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6亿元,增长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1亿元,增长13.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亿元,增长8.8%;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7.6亿元,增长10.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万元和1.3万元,分别增长8%和9%。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6项主要指标全部完成,4项指标超额完成。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完成税收9.8亿元,同比增长54.4%,占全部财政收入的75%。
2020年,井陉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9亿元。
第一产业
井陉县在农产品种植方面,推广种植了中药材、脱毒甘薯以及以“红小豆”为主的小杂粮。在林果业发展方面,井陉县优质果品种植面积达5万亩,林果年总产量1.8万吨。在畜牧业提高方面,全力打造奶牛、柴鸡新型产业,积极培育蛋鸭、小尾寒羊、冷水鱼特色产业,稳步发展蛋鸡、瘦肉型猪传统产业,变分散粗放养殖为集约型养殖。
2018年成立了现代农业发展商会,假日梨园等4个农业园成为市级龙头企业,“井陉苹果”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9.8%。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318个村完成清产核资,150个村成立了股份合作社,农产改“金柱经验”在全市推广。
第二产业
井陉县东部上安、威州建材厂遍布,灰窑密集,北部辛庄、庄子头石材雕刻业脱颖而出。石材雕刻产品已走出井陉大山,远销北京、天津、山西等地;石子、白灰、灰粉、灰窑企业达300余家。陶瓷业以原火陶瓷为龙头,生产的9大系列陶瓷名牌产品远销国内外,仅2004年完成工业产值16950万元,实现利税1050万元。
井陉县西依能源基地山西,工业和生活用煤来源广,价格低。境内有省级煤炭市场,年吞吐量达130万吨,年交易额13亿元。县境内有装机容量11.5万千瓦的河北微水发电厂和装机容量为250万千瓦的华能上安发电厂,设计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的张河湾水库抽水蓄能电站即将开工兴建。此外,境内还有9座水电站。井陉为冀、晋双网供电,可形成互补优势,境内有220伏变电站二座,容量为12千伏安,110千伏变电站二座,容量为10.3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7座,容量为6.33万千伏安。
2004年底,井陉县钙镁生产及配套企业已经遍及11个乡镇48个行政村,数量达113家,年总产量达到144.9万吨,占中国总产量的约35%,荣获中国无机盐协会授予的“中国钙镁之乡”殊荣,向“中国钙都"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2004年井陉煤炭业和运输业充分发挥毗邻山西,石太铁路、石青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井陉县年煤炭转运量达580万吨,运输业实现增加值59038万元,井陉煤炭市场被中国工商联合会命名为“中国煤炭批发市场第一名”。
截止2018年底,设立研发机构17个,实施工业技改27项,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7家,井陉创客成为市级众创空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18家碳酸钙企业脱胎换骨,“21条标准”成为全国同行业环保治理规范。25家矿山企业实施综合整治,九洲矿业着力打造绿色集约生产的“领头航母”。服务业增速增收。
井陉矿区因煤而生、因煤而兴,随着煤炭资源枯竭,矿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急需导入新产业,实现新发展。河钢集团石钢公司整体搬迁改造项目落户井陉矿区,实现短流程使用电力能源无污染,主要生产市场需求量大的特钢棒材,为老矿区注入了新动力。王东峰来到石钢公司搬迁升级改造项目建设现场,详细了解工程进展情况,看望慰问节日期间奋战在建设一线的广大职工。王东峰指出,实施石钢公司整体搬迁改造,是省委、省政府着眼解决钢铁围城问题、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推进河钢集团和井陉矿区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希望大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重要指示精神,一手抓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手抓工程建设,保进度、保质量、保安全,确保今年9月份如期竣工、投入使用。河钢集团石钢公司要以搬迁改造为契机,调整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实现提质增效,争当全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排头兵。井陉矿区要紧紧抓住石钢公司搬迁机遇,大力发展上下游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产业
仙台山提档升级,祖山景区正式开放,中国传统村落和“太行天路”声名远播,含碧园徽派博物馆工程过半,陶瓷水镇、玉水庭院入列全市创建类特色小镇。成功举办井陉特色农产品、工业品包装电商创意大赛,12个项目正式签约,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
交通运输
井陉县交通便利,石太电气化铁路横贯全境,境内有9个火车站,6条铁路专用线,350个货位,铁路总长182千米,铁路年发送量达1000多万吨。石太(307国道)公路连接东西,宜沙、平涉公路纵贯南北,是晋煤外运的主要通道,石(家庄)太(原)高速公路,在井陉境内有三个上下口,从北京、天津乘车走京深、石太高速公路,2个小时即可到达井陉。地方公路四通八达,出境路口15个,公路总长520千米,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年货运量1300万吨,日过境机动车辆2万余辆次,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网。
全年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29.5亿元,同比增长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5%,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全县拥有环境监测站1个,县城水环境功能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年县区二级以上优良天气为142天。
社会事业
通讯传媒
井陉县通讯设施先进,县内自动电话可直拨国际国内,可保障用户电报、电传、因特网等多功能通讯需求,实现了乡乡通程控,无线电视覆盖井陉县各个乡村,移动电话联网覆盖主要地区,有线电视覆盖井陉县。井陉县境内有井陉县电视台(井陉县广播电视台)。
教育
井陉县2011年有各类学校361所,在校生达6万人。
卫生
井陉县2011年医疗设备30万元以上增加到30台(件),100万元以上增加到11台(件)。医疗病床由“十五”末的940张增加到1040张。井陉县拥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136人,千人医生数达到4.68。17所乡镇卫生院,280个村卫生室,60%的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
社会保障
截止2011年底,井陉县新增各类参保人员6157人,完成任务目标175.9%,完成量与2010相比新增1711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险新增1990人,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新增2959人,失业保险新增96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增522人,生育保险新增680人。2001年井陉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24197人,参保企业253个;企业工伤保险19241人,参保企业403个;失业保险11386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73387人,生育保险16016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历史文化
金灯节
井陉县长岗村,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传统的“金灯节”,从古至今,相沿成习。“金灯节”的来历,众说纷纭,但终究不外乎两种:一说是搞“雩祭”,祷告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平安。二是说实习和演练之举。
民间戏剧
井陉的民间戏剧流派繁多,剧目丰富。传统的剧种有秧歌、丝弦、河北梆子、山西梆子、河南梆子、评剧、京剧、老调等。井陉俗称“戏窝子”,井陉县318个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曾有197个农村业余剧团,盛极之时“村村锣鼓响,处处有戏唱”,有些人口较多的大村庄,多者有三四个剧团,拼着劲地往好处办。有些几户人家的小村庄,也有剧团,几乎家家有唱戏的,有的户全家参与。
跑灯
是在民间社火四角套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场地灯会艺术。井陉“跑灯”一般仅在灯节期间的晚上活动。他们不仅在自己的村里跑,而且还要到邻村跑一跑,这就起到了村与村之间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作用。
焰火
旧时井陉称之为“放火”。放火与灯会是元宵节期间传统的喜庆习俗。“放火”是井陉民间非常普遍的一种庆贺元宵佳节的习俗。井陉保留着最古老的“药发傀儡”式的“斗火龙”,也有独具一格的“点火竿”、“打铁花”,更有令观者倾倒的融“花会”与“焰火”为一体的“跑火马”、“划火般”等。
井陉方言
井陉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部,县城微水镇距石家庄市中心约40千米,所以井陉方言和河北省其他方言一样,都属于北方方言。但是,由于井陉位于河北平原西部边缘和太行山东麓交界之处,自古以来又是京、晋、陕、川交通要冲,官旅来往频繁,因此语言受周围环境影响很大,内部情况比较复杂。西部和南部山区测鱼、蒿亭、固兰三乡和南峪乡所属的四个村(地都、王家岩、张家峪、岸底)说的完全是晋话。南陉、方山一带说的话接近河北平山话。东部吴家窑、方岭一带说的话接近河北获鹿话。其他如微水镇、井陉城关、东西坪等各地区的方言也各有不同。
风景名胜
千年古县
2005年10月,迎接了全国地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位专家到县实地考察论证。专家组对井陉县古道路、古遗址、古村落、古名称、古民俗、民风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井陉做为"千年古县"特征十分明显,具备"千年古县"申报条件,并将井陉县"千年古县"申报材料做为样本向全国各省、市、县转发。为此,国家地标委专门致函井陉,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县民政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力协调配合并圆满完成考察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将井陉做为首批第一个"千年古县"已报国家民政部审批,并以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的名义颁发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千年古县"荣誉牌匾。
历史遗址
井陉以地形而得名。其名著,一则曰“天下险塞”,再则曰“兵家必争”。井陉又被称为天下九塞之第六塞。历史上著名的韩信背水列阵攻克赵国之战,抗击日寇的百团大战的雄风,就发生在今微水镇一带。
仰韶文化遗址
1990年河北省旧石器调查小组在孙庄乡东元村傍河台地发现了旧石器。著名旧石器考古专家谢飞研究员给出的鉴定结论是属于山西河大石器文化系统。测鱼、西葛丹等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揭示了先民们定居于斯、发展于斯的遗迹。
龙山、先商遗址
石桥头、杨树岭、微新庄、南良都、北岭坡、威西街等十余处龙山、先商遗址的发现,1992年专家已指出的井陉是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的商先民曼族的族源地,是商文化起源的祖地之一,绵蔓水,盖因曼族而得名。
蔓葭城
蔓葭城(今威州6410工厂处)是迄今已发现的井陉最早的古城,它是中山国都灵寿西南的首座重镇,属于王畿卫城。矿区天护城,乃肇基于战国赵之“五陉”,是秦汉的井陉治所。
天长古城
天长古城的出现时间有唐代文献可证,是唐天长军,宋天威军的塞城所在。东出土门,西度故关、娘子关,“车不得方轨,骑不能成列”的井陉口内古道,就是将上述三座古老的城池一线相穿,成为中国最为驰名的古驿道之一。汉初著名的“背水之战”走的是这条古道;秦末始皇韫椋过井利用了这条古道;而直接导致中山国灭亡的战国蔓葭之战则开通了这条古道。至今,这条古驿道的遗迹尚历历可考。
“荜路褴缕,以启山林”,井陉先民生息维艰,于家石头民俗村,正如石罅生翠柏,是这方土地所孕育出的千古传承的石头文化的真实写照和缩影。被誉为东方巨龙和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经查,其井陉段北起三县(井陉、平山、盂县)垴之达滴岩口,中经娘子关、故关属段,南抵控扼甘陶河的杨庄口,长度近百千米,起修自明嘉靖,止于明崇祯,是明内长城的组成部分,可谓一直修到了明亡为止。
井陉窑
1989年开始发现的井陉窑,经1993、1998、1999、2000年几次抢救发掘,渐渐露出了它的神秘面容。大家知道,白瓷的产生是世界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创举。距今一千四百年前的隋代,井陉窑烧造出了白瓷,显示它同河北的邢窑、河南的巩县窑一并成为迄今所知中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烧制白瓷窑口的三鼎足之一。
2010年,河北省井陉县南障城镇大梁江村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荣誉称号。
特色景点
苍岩山福庆寺
苍岩山福庆寺,“长虹饮涧”、是世界知的赵州大石桥。
公主祠
公主祠殿内壁画、彩塑,是民间千古奇传。山半悬寺,山居石室,鸡犬桑麻——“窍开别天”。
杨庄口拦河长城
“九江口地束火城”,根据创修碑文,实际是同山海关九门口水关长城结构完全相同的御守工事,是为防堵李自成义军自晋人冀而筑。就明长城史来说有着重要的补证价值。东方古典艺术奇葩之一的中国汉传佛教文化,亦在这方土地留下了圣迹。龙窝石窟寺,当年驿道由寺中经过,其实可纳入驿道文化加以考察。
井陉天长镇
天长镇位于井陉县西部,为交通要塞,易守难攻,宋熙宁年间为井陉县治之所,俗称“宋古城”。其实天长镇之名以及天长镇作为军事防御体系的城墙,早在唐代就见诸史书记载。唐代的天长镇是与县级政权平级的军事建置。在《资治通鉴》记载唐代藩镇割据时期的战争中,多次提到天长镇战役,天长镇曾经是晋、赵等藩镇势力争夺的战略要地和军事堡垒。后晋王朝在这里置天威军,直到北宋时期,这个军事建置一直存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着珍贵的北宋“天威军官瓶”,是天威军官衙专用瓷器,也是井陉瓷窑最具代表性的宋瓷经典“官器”。
著名人物
李先(生卒年不详)字容仁,北魏井陉人,魏书称中山卢奴人。年95卒于内都大官。赠定州刺史、中山公,谥号文懿。
冯道(882~954),汉族,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
荣誉
2017年12月13日,井陉县获评第一届河北省文明县城。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0年12月,入选复查确认保留称号的河北省文明县城名单。
2020年12月,被评为2020年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
2021年3月,被授予2020年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市、区)。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该文章由作者:【联系人】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