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yù,喻的初文在《说文解字》中为篆文“谕”字,晚出于隶书为“喻”,其本义是说明、告知,又可引申为沟通,知晓,比喻等义。
字源演变
此字晚出,始见于隶书。喻的初文为篆文谕字,隶书、楷书改从言为从口,以从言、从口意义相通。字形从口、指发声的部位;从俞,表示音读。在六书中属于形声。
由“口”和“俞”构成。“俞”字表示船队通过水关,整个字的意思是水关上的人说船队过关要像其他船队一样接受检查,由此产生说明,比喻的含义。也可理解为船上的人说知道船队过关要接受检查,由此产生明白的含义。
现代释义
词性 | 释义 | 例句 |
动词 | 告知,把情况通知某人。同“谕” | 喻,告也。——《广雅》 教之以利,而喻诸德者也。——《礼记·文王世子》 【灌婴】乃留兵屯 荥阳,使使喻 齐王及诸侯与连和,以待 吕氏之变而诛之。——《史记》 |
晓喻;开导 | 前后告喻,曾无悛改。——《三国志》 | |
知晓;明白 | 君子喻于义。——《论语·里仁》。皇疏:“喻,晓也。” 单足以喻则单。——《荀子·正名》。注:“喻,晓也。” 以喻客意。——《后汉书·杜笃传》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 | |
比喻 | 罕譬而喻。——《礼记·学记》 在于早谕教。——《汉书·贾谊传》 不足以喻其美。——《警世通言》 | |
名词 | 姓 | 宋代有喻樗。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告也。从言俞声。羊戍切
说文解字注
(谕)告也。
凡晓谕人者、皆举其所易明也。《周礼·掌交》注曰。谕、告晓也。晓之曰谕。其人因言而晓亦曰谕。
谕或作喻。从言。俞声。
羊戎切。四部
康熙字典
《广韵》羊戍切。《集韵》《韵会》兪戍切,音裕。《玉篇》:晓也。《广韵》:本作谕。譬谕也,谏也。《礼·文王世子》:入则有保,出则有师,是以敎喩而德成也。
又《学记》:可谓善喩矣。《论语》:君子喩於义,小人喩於利。《史记·吴王濞传》:不敢自外,使喩其驩心。
又姓。《广韵》:喩音树,豫章人。
又《集韵》容朱切,音兪。呕喩,和悦貌。《前汉·王褒传》:呕喩受之。
又《集韵》:一曰嗙喩,歌也。
该文章由作者:【四大佛山】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