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2020年秦博执导的人文纪录片)

《人生第一次》由央视网出品,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联合拍摄的12集系列人文纪录片。

该片采用蹲守拍摄的方式,撷取了12个对中国人意义重大的“人生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上班、第一次走进社会,从成家、立业到养老,许多“第一次”串联起我们人生的重要节点,描绘中国人真实的一生图鉴。

该纪录片于2020年1月15日起每周三晚21:45在央视网、东方卫视、腾讯视频、哔哩哔哩弹幕网、优酷视频播出;同年4月15日,《人生第一次》播出收官之作《告别》 。

人生第一次(2020年秦博执导的人文纪录片)

剧情简介

《人生第一次》撷取了12个对中国人意义重大的人生断面,时间上贯穿于出生、上学、成家、立业、养老等人生中不同的阶段,空间上分布于医院、学校、军队、房产中介、村庄、工厂、老年大学等不同人生场景。在每集的开头,都邀请一位与故事内核相呼应的“故事讲述人”引出正片,对故事的旁白进行配音和情感诠释。

主创团队

制作团队

出品人

钱蔚 罗琴

总监制

唐晓艳 兰军

总统筹

黎晓炜

总导演、总撰稿

秦博

摄影指导

陈健

航拍摄影

陈健 凌浩 田光甫

录音

张永恒 吴浩军 张智琦

调色师

陈佳瑶

总策划

魏驱虎 李鸣

总制片人

张昊

制片人

陶皆辰

导演组

于颖 施筱青 孙功旭 张怡 詹佳骏 张涛

陈婷 黄远 黄旭晨 蒋逸哲 谢抒豪 唐欣荣

摄影组

陈健 田光甫 洪军 凌浩 宋洁寒 许伏金 尤桢炜 陈国强 腾凌云 贝凯凝 陈威林 张新升 余兆理 郭昭 杨志清

灯光

孙雷冰 司马舰

剪辑

杜朋 吴杰 徐丽丽 刘育玮 牛鹏鹏

混音

曹伊

讲述嘉宾

以上参考资料来自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导演创作该纪录片的主题是“记录每个平凡中国人的高光时刻”。该片从萌生想法开始策划到拍摄完成至播出,一共用了三年多时间,主创人员希望人们在这部纪录片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感受人生的善意与美好,致敬每一个骨子里坚韧又乐观的中国人。

该片的创作是基于对纪录片行业的深刻观察。2017年前后,短视频的兴起到爆炸式发展,引发了纪录片形式的改变。但是,迫于制作成本、更新频率等的要求,短视频制作形成了一种可复制的生产模式,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片子,影像风格和叙事结构千篇一律,拍摄对象扁平化、片面化,这些都是与纪录片的本质相悖离的。所以创作团队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寻找突破,团队成员搜寻大量资料,并拍摄好几集样片,找到专业的工作室,共同开始了以“人生第一次”为主题的合作。

拍摄过程

2019年年中,12位导演几乎同时出发,进行12个主题的蹲守拍摄,短至一个月,长达半年。

拍摄《当兵》这一集时,团队蹲守了小半年,因为伞兵必须经历这么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完成第一跳。拍摄《长大》时,导演用了一半以上的时间和云南乡村漭水中学的留守儿童混熟。

后期制作

为了丰富节目的质感,《人生第一次》邀请了涂松岩、高亚麟、王耀庆、韩童生、辛柏青、郎月婷、张钧甯、寇振海、阿云嘎等12位声音各具特色的演员作为“故事讲述人”。每一位“故事讲述人”的自身经历都与相对应的故事内核紧密相连,他们是讲述人、观察者,也是亲历者,他们将通过自己的阐述和声音,融合对于影片的所思所想,用克制又专注的表达,诠释蕴藏在影片中的世事变化和情感波动。

音乐原声

名称

演唱者

词曲

推开世界的门(片尾曲)

杨乃文

火星电台·黄少峰

荣誉记录

获奖时间

颁奖典礼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

新周刊第二十一届中国视频榜

年度纪录片

发行信息

播出平台

首播时间

播出时间

播出平台

2020年1月15日

每周三晚 21:45

央视网、东方卫视、腾讯视频、哔哩哔哩弹幕网、优酷视频

点阅率

抗疫节目《2020,人生第一次我们这样过年》上线当天,微博热搜排名第17位,微博同名话题阅读量超3.5亿,讨论量超10万。自开播以来,《人生第一次》的豆瓣评分稳居9.2,bilibili网评分达9.8,海内外播放量超过4亿。

作品评价

《人生第一次》如同一幅长篇画卷,汇集了普通人的喜乐哀怨、相聚离散、奔放压抑,描绘了当代国人生活中最动人的画面,用群体人物的平凡人生,诠释了中国的时代精神——“人类最强大的武器,不是核武器,而是豁出一切的勇气”。此外,《人生第一次》打破了人文纪录片的常规操作手法,并没有把视角和切入点固定在一个主题、一个人物身上,而是每期不同主题,每个主题有一到多个拍摄对象,扩展了视角的维度,纵向切割人生故事,穿越时光,描摹情感。同时,每期一位明星讲述人的出现,也更易于观众的代入。每位故事讲述人在配音之前提前观片,并且简短阐述自己的观片体验,他们既是观众,也是讲述者,纪录片拍摄团队和观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实现了一种间接的交流和互动。《人生第一次》以其对人生横截面切割的精准度和锐度,真实展现了生活的现实和人们面对残酷的勇气;以动情而不煽情的温度,抚慰了世间冷暖;以广博而宽宏的视角,见证了生命中平凡的美好。(央视网评)

《人生第一次》抓住人生中12个重大节点,围绕关注度高的话题,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第一次”组成连环画式生命剪影,向观众传递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该片将“人生”这个庞大命题慢慢拆解,记录普通人生活,在点点滴滴的场景中建构群像。个体境遇是时代注脚,切口虽小,但见微知著,能够一窥社会发展现实图景。整部片子充盈着暖色调,让观众在笑中获得启迪,落泪时心生感动和希望。(人民网评)

选题独具匠心,视角、立意非常好。通过一部纪录片,系统地把人生的第一次,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这对大家都是重要的人生回顾和反思。《人生第一次》很好地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4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们时讲到的四个字:培根铸魂。该部纪录片用深刻的选题、独特的视角,关照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提升民族的素质和境界,真正在做培根铸魂的工作(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 评)。《人生第一次》既有价值的引领,也实现了人生的引领。人生百态,存在着丰富样本与多种可能,就如《长大》篇中所说,诗歌也许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但可以改变一个人。全片基调温暖正向,让观众感觉社会是充满了希望与温暖的,满满的正能量(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院长高晓虹 评)。《人生第一次》还体现了对时代的映照,“脱贫攻坚、垃圾分类、留守儿童、医患关系……在《人生第一次》里能看到时代的脉搏,所有的细节里面都有时代的背景,而每一集里又能看到主人公精神上的成长,每个人的成长史也是民族精神的成长史。(央视网评)

该文章由作者:【胡安尼塔】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