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共分为三个时期,即: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释迦牟尼佛入灭后,五百年为正法时期;此后一千年为像法时期;再后一万年就是末法时期。末法时期,因人们根器不如正法像法时期猛利,又有各种诱惑刺激,业障深重,于佛法中甚少生信心,不能精进修行进而证得果位,故称末法。 修净土法门者,行住坐卧皆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只要信愿具足,一心念佛,始终不怠,和弥陀愿力打成一片,则临命终时万缘俱寂,蒙佛接引而往生成就。
具体表现
对佛法实际修、行、证的人非常稀有;佛教沦为“求名闻利养”、“求平安无灾无病”乃至“求升官发财”的法门;
正如一副对联:“经忏可赎罪,难道阎王怕和尚?捐财能超生,岂非菩萨是贪官!”;最为痛心的是:“无庙不设功德箱,无寺不受香火钱”,名寺的高额门票致使无钱信徒常常临其门而难以拜佛礼敬;随佛所教的三乘菩提变成了“交易”。以上是“佛教世俗化”在世间的现状。
其次,“佛教世俗化”还表现为:以佛教作为“心灵港湾”“心理按摩”等寄托;倡导“人间佛法”,曲解“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之真义,重视色身之利养,轻视佛法“出世间”之意旨。这些都是佛教本来意义的沦落;远离了解脱道与菩提道。
复次,“佛教世俗化”还表现为:“佛学研究”代替实际修行,深入经藏不是寻求如何出离生死苦海,如何走上成佛的道路;而是为了举证某一论点。
最后,如《楞严经》所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各种邪教打着佛教的旗帜,大行贪欲之邪法,又如《楞严经》所说:天魔及眷属常以“世界末日”“天灾人祸”等言论笼罩愚迷众生。
学者解释
要讨论别人时,先要讨论时代,当佛法还在印度没有灭亡之前,就曾经盛传末法时期的信息,当时是一些研究佛教历史的人,用史学的观念去把它划分为三个时期,其中最常见的说法是 释迦牟尼佛寂灭之后,五百年为正法时期,一千年为像法时期,一万年为末法时期。
五百年为正法时期,(500年为一个朝代的更迭)
一千年为像法时期,(称呼王侯:千岁时期)
一万年为末法时期。(称呼皇帝:万岁时期)
所谓的末法,也不应该如是解释,古代的末,意思我,例如:末学,指的是自己,
就是说,提出末法时代一说的时期,就是净土宗整理传播佛教文化的起源!
与84000法门皆可成佛有微妙的不和谐,
在经典中记载的,后被列为公案的是:风动/翻动/心动.
三时末法的观念,在印度的佛法中已经普遍存在,当佛法传入中土之后,十三世纪佛法在印度被回教消灭,距离释迦牟尼佛圆寂的时间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所以这个三时末法的观念就好像一条灰色带一样,在佛法的发展中造成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
对三时末法的基本精神是给予承认,但对它的内容却不认同,原因是原来的文字内容,过分重视成佛之中心人物上的影响力,而否定了后世弟子的可能潜在性的能力,而事实上,对于一个宗教传播的事业体系来说,原来的中心人物所产生的影响力其实只有几十年(弘法的年龄计算),如果没有强大的后继力量作连续性的推动发展,这股原始力量就会随着中心人物的逝世而消失,但事实上经过数百年的强势推动之后,后继人物中,亦会出现一些出类拔萃的人物,将原来中心人物的学术思想再作新向的发展,这种现象就完全符合了正法时期与像法时期的原来意义。
但是,这个时期的正法最优秀抑或是像法更优秀则不能一概而论,至于宗教体系长期运作之下,组织渐趋老化,没有办法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则表示进入末法时期,这种组织自然老化现象,其实是很普遍存在于企业体系或政党体系中,并不是专属于宗教发展才会出现,因此,事实上是很普遍很自然存在的事实。
人性末了,贼心大了,菩萨财物也敢赚啦,甚至敢假冒出家人“剃去须发.披上袈裟…..妖言惑众”,这都是魔王波旬所言:在 末法时期,他要让他的魔子魔孙穿佛的袈裟、吃佛的饭、毁破佛的戒和法。在古代寺院设功德箱是给信众们行布施、种福田的机会,是自愿的。因为大家忙于安心办道,又讲究持金钱戒,不来用手接金钱,你要捐自己放进箱子就是。
收门票则是“改革开放”特色的,大多是地方政府要求的,是不应该的,也属于“赚菩萨财物”,信众心有不愿、即“门票”就犯盗罪。
寺庙搞“经忏”,也是像法、末法的主要标志。有些若为魔子所占,就会主动招揽、明码标价,以此为业,非佛子行;正如对联所写“经忏可赎罪,难道阎王怕和尚?捐财能超生,岂非菩萨是贪官!”
有些寺院尚未忘失出家本意者被信众所迫,无奈接纳、安排一些“经忏”,这样的寺院较多,一般地他们不会标价,自愿布施;修行寺院一般不接“经忏”,只做随堂,没有任何价格,一切自愿。
相关论述
“佛教世俗化”毁坏佛法,大乘甚深微妙法变得越来越罕见,表面的兴起往往掩盖佛法的没落。
1、据佛教经典大乘《同性经》卷下、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本等记载:到“佛教末法时期”时——
“教法垂世,人虽有禀教,而不能修行证果,称为末法。”
(修佛法的是为了什么?那不就是要修得正果,要证悟自己的果位吗?
“不能修行证果”,这是佛经中这么明确的话。佛祖说话绝不“妄语”的。“妄语”是佛教的根本大戒。)
2、 佛经中关于“佛教末法时期”“得度者甚少”的问题有具体的论述——
①《占察善恶业报经》:末法时期——
人们“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少,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如是于后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
(“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这一句明确指出:
末法时期,因人们根器不如正法像法时期猛利,又有各种诱惑刺激,业障深重,于佛法中甚少生信心,不能精进修行进而证得果位,故称末法。)
②《 大方等大集经》第55卷《月藏分》的第17“分阎浮提品”——
释迦牟尼佛告诉诸位龙天护法,要他们守护佛法,“护持养育佛正法眼,令得炽然”;然后释迦牟尼佛说:“若我住世,诸声闻众,戒具足、舍具足、闻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我之正法炽然在世……犹于我法解脱坚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禅定、三昧得住坚固。次五百年,读诵、多闻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斗诤言颂,白法隐没,损减坚固。了知清净士!从是以后,于我法中,虽复剃除须发,身着袈裟,毁破禁戒,行不如法,假名比丘。”
(这里佛陀指出:佛教在2500年之后,也就是现在,许多僧人们“于我法中,虽复剃除须发,身着袈裟”,但他们“毁破禁戒,行不如法”,都是一些“假名比丘”了。)
3、有关佛教“末法时期”的什么意思还见于——
佛经《佛说法灭尽经》、《贤劫经》、《大乘三聚忏悔经》、《摩诃摩耶经》、《 大佛顶首楞严经》、《佛说瞿昙弥记果经》、《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卷二十九》、《四分律卷第四十八》、《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八》、《巴利律藏小品第十比丘尼犍度》等。
末法时代,只有念佛才能成就。
根据佛经记载,现在正处于末法时代,而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加之末法众生善根浅、福报薄、业障重且退缘多。纵能修行,亦不易证果。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能了生死,证菩提,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但是,由于时节因缘不同,众生根机各异。如同治病,必须对症用药,方能获得疗效。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无上法门也。在大乘法里,禅已属是捷径。但比禅还要捷径、还要稳当的,则是念佛法门。依此法门成就者,从古至今非常之多,《净土圣贤录》、《往生传》中都有很多记载。 当年佛陀在世也特别称赞这个法门。佛的父亲净饭王,以及他的家族许许多多人,修的都是西方净土。近代念佛人往生的例子和其他众生念佛往生的例子更比比皆是,可见得这个法门的实在可靠。真是“舍此一法,别无他途”。 净土法门能成为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且“惟依念佛,得度生死”,其根本基础在于:
第一、念佛是末法最为适时契机的法门 这点可从佛经和高僧大德的着述中找到充分的依据。如: 《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 印光大师云:“净土一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则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五逆十恶,阿鼻种性,变可预入其中,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欲即了生脱死,便绝无企望矣”。(《印光法师文钞》) 道源法师云:“末法时代的众生,非念佛无以了生死;非念佛无以度有情。”(道源法师:《弥陀经讲录》) 第二、全仗佛力,属易行法门。 佛力与自力的差别,无法比拟。即使五逆十恶的人,临终时地狱相现前,若能生大恐怖,大忏悔。念佛十声,也能蒙佛接引往生。其佛力之难思,是其他法门所无法相提并论的。依据佛经,修行其他自力法门,依戒定慧修六度万行,需经三大阿僧祗劫,慢慢打磨习气,方能成就,属难行道。 近代香港高僧倓虚法师说: “念佛这法,比参禅,比修止观,比修密宗,实在是超也超近得多了。念佛法门,人人都能行, 也不用把教理弄明白,只要肯念,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准能往生佛国”。 (倓虚法师:《念佛论》)并且,净土法门,以妄治妄,下手易,成功高。所谓“投清珠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投佛号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心)。” 开始虽用妄心念佛,但是久久念去,妄念逐渐消除,真心自然显露。夏莲居士的偈语说得好,“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也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的:“不假(借)方便,自得心开(开悟)”。证明念佛法门下手易,成功高。 第三、极乐世界是最易往生的净土。 十方诸佛所教化的佛刹都是净土,但是要往生并不容易,必须断除见思惑,有的甚至要破除无明以后,方能往生。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最易往生,按照阿弥陀佛的誓愿:“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可见往生之易。这是放宽尺度,普度有缘的保证。这也是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愿力所致。 智者大师在《净土十疑》中引证,古代印度修唯识观的无着,世亲、师子觉三位菩萨,都发愿往生兜率天内院,并约定谁先往生,三年后回来报信。后来,师子觉先圆寂,一去竟不复返。其次世亲圆寂,三年后回报说,已到兜率天内院,听弥勒菩萨讲一座法后,绕佛三匝,即返世间,已是三年。师子觉因贪恋天上的快乐,并未进入兜率内院。无着听后,便改发誓愿,求生极乐。我们这些末法众生,应该衡量一番,不要好高骛远,舍易求难。 第四、念佛往生是了脱生死,一生成就的法门。 一切法门均能了脱生死,不过,其它法门,上根利器一生可以了脱,中下根的人需历劫修行,方能了生死出轮回,而在娑婆投胎受生,往往容易昏迷退堕。 但是往生极乐便不同。上根自不用谈,即使中下根性,一旦往生净土,便能永不退转。正如《阿弥陀经所说:“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意为不退转)”讲《阿弥陀经》时说,一往生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 “三不退”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位不退,是初果须陀洹,见惑断尽了,位才不退,绝对不堕三恶道。要证到阿罗汉果,行不退,思惑也断尽了。必须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品法身,才叫念不退。虽然证得了三种不退,没有圆呀!圆证三不退是谁?――等觉菩萨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带业,见思烦恼统统没有断,到西方世界,那种受用、享受生活方式就如同等觉菩萨一样,谁相信?可这个是事实,佛无妄语。等觉菩萨已经证了正等正觉,差个无上,要成无上正等正觉,一定要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经》就是一切诸佛教化众生,成就众生最殊胜的第一法门。因为有些人不肯相信,那才教给他别的法门,但到最后,还是要导归极乐,才能成就。那如直接从念佛法门入手,这才是真正有大福报,直截了当,一生成就!学佛的人在一生中能遇到这个法门,能够相信,能够依照修行,那你的福报不晓得是哪一辈子修得来的?你一生绝对成就! 第五、 修净土法门,不会迷失方向,不致误入歧途。 处此末法时代,正所谓“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明师难遇,魔徒甚众,邪说纷纭,不易识别;修其他法门,无明眼人指引,歧途较多,易于迷误;盲修瞎炼,走火入魔,也是常见事。修净土法门便不同,《佛说阿弥陀经》和《大乘无量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已将此法门的纲领、修法,说得清楚,毫无隐晦。不用到处参访,不用探索道路,只须深信、切愿,一心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必定往生净土。《净土圣贤录》,记载二千余年历代往生事迹。而现在的《近现代往生见闻录》也记载了众多实实在在的往生事例。这些从古到今的大量往生实录,无不证明净土法门的易行易成,一生成就。 第六、念佛法门,功德不可思议。 阿弥陀佛,在无央劫前,以世饶王的因地,见佛闻法,弃国捐王,发四十八愿,誓成就极乐净土,誓摄化十方众生,皆为不可思议功德。所以十方诸佛,莫不异口同声赞叹为不可思议功德,不仅本师释迦牟尼佛称赞为然也。因此,净土法门之带业往生,永不退转,一生成佛等方便中特别方便,殊胜中特别殊胜,唯佛与佛方能证知。等觉菩萨,不过略知少分,其它权位缘觉以下,完全不知,惟凭信愿求生西方而已。今时自命博通经论的人,于此不可思议的法门,反要妄自思议,或混禅宗、或引唯识、或凭中观、或执般若,以与全仗佛力净土法门相提并论,驯致愈思而愈不通,愈议而愈支离。于是大胆武断曰:「带业不能往生,往生不能了生死,说甚么横超三界」,种种狂瞽之论,皆由不知净土法门为阿弥陀佛不可思议之功德耳。《无量寿经》偈云:「声闻亿劫测佛智,尽其神力莫能知。」 第七、无需通达佛经,广研教乘,也不一定要静座专修,简单易行。 修净土法门者,行住坐卧皆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只要信愿具足,一心念佛,始终不怠,和弥陀愿力打成一片,则临命终时万缘俱寂,蒙佛接引而往生成就。当然也要持戒诵经,广行众善以作助行。 由于法门简便,所以最易普及。别宗的学者,也多兼修此法,且缺此法乃至会无法成就。黄念祖老居士云:“密宗可不修,净土则绝不可少”。所谓不可与其它仗自力的一切法门相提并论此也。
该文章由作者:【套马杆的汉子】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