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这是唯一一次航母战斗群对航母战斗群的战争。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一个著名战例。其于1942年6月4日展开,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还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因此成为二战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简介

中途岛位于太平洋中部,是美国的重要海军基地及夏威夷群岛的西北屏障。1942年4月18日美军杜利特尔航空队袭东京后,日本认为威胁来自中途岛,遂决心实施中途岛战役。日军企图夺取中途岛迫使美军退守夏威夷及美国西海岸;诱歼美国太平洋舰队,以保障日本本土的安全。战役的主攻方向是中途岛,阿留申群岛为次要方向。日本联合舰队为实施此次战役,动用舰艇包括运输舰、辅助舰在内共200余艘,其中航空母舰8艘(舰载机400多架)、战列舰11艘、巡洋舰23艘、驱逐舰56艘、潜艇24艘,由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统一指挥。5月26-29日,各编队先后由本土启航,预定于6月4日对中途岛发起进攻。

战争背景

1942年4月和5月期间,在美军截获的日军通讯中,有一个“AF”名称出现的频率和次数明显增多,罗奇福特少校领导的情报小组绞尽脑汁,终于在堆积如山的侦抄电文中找到一份日军偷袭珍珠港时的电报,电文曾提到“AF”,说一架日军水上飞机需要在“AF”附近的一个小珊瑚岛上加油。因此罗奇福特推断,“AF”只能是指中途岛。

美国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兼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集中航空母舰3艘(舰载机230多架)及其他作战舰艇约40多艘,组成第16特混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和第17特混舰队(司令弗莱彻海军少将),在中途岛东北海域展开,隐蔽待机。与此同时,19艘潜艇部署在中途岛附近海域,监视日舰行动。

参战方

美国

指挥官:切斯特·威廉·尼米兹海军上将;弗兰克·弗莱彻海军中将;雷蒙德·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

兵力:美国太平洋舰队

1、第16特混舰队,由雷蒙德·A·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指挥,下辖航空母舰2艘(“企业”号、“大黄蜂”号),巡洋舰6艘,驱逐舰9艘。

2、第17特混舰队,由弗兰克·杰克·弗莱彻海军少将指挥,下辖航空母舰1艘(“约克城”号),巡洋舰2艘,驱逐舰5艘。

美国太平洋舰队及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切斯特.尼米兹海军上将

航母特混舰队:弗兰克.杰克.弗莱彻海军少将

第17特混舰队:弗莱彻少将

第17.5航母大队:埃利奥特.巴克马斯特海军上校

约克城号航母(CV-5)巴克马斯特上校

航空联队:奥斯卡.彼得森海军少校

VF-3——25架F4F野猫战斗机:约翰.撒奇海军少校

VB-3——18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麦克斯韦尔.莱斯利海军少校

VS-3——19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小华莱士.肖特海军少校

VT-3——13架TBD蹂躏者鱼雷轰炸机:兰斯.马西海军少校

第17.2巡洋舰大队:威廉.史密斯海军少将

阿斯托利亚号重巡洋舰(CA-34)弗朗西斯.斯坎伦海军上校

波特兰号重巡洋舰(CA-33)劳伦斯.杜博斯海军上校

第17.4驱逐舰分队:2中队:吉尔伯特.胡佛海军上校

哈曼号驱逐舰(DD-412)阿诺德.特鲁海军中校

休斯号驱逐舰(DD-410)唐纳德.拉姆齐海军少校

莫里斯号驱逐舰(DD-417)哈里.加雷特海军中校

安德森号驱逐舰(DD-411)约翰.Ginder海军少校

拉塞尔号驱逐舰(DD-414)格伦.哈特维希海军少校

格温号驱逐舰(DD-433)约翰.希金斯海军中校

第16特混舰队:雷蒙德.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

第16.5航母大队:乔治.默里海军上校

企业号航母(CV-6)默里上校

航空联队:C.韦德.麦克拉斯基海军少校

VF-6——27架F4F野猫战斗机:詹姆斯.格雷海军少校

VB-6——19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理查德.贝斯特海军少校

VS-6——19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威廉.加拉赫海军少校

VT-6——14架TBD蹂躏者鱼雷轰炸机:尤金.林赛海军少校

大黄蜂号航母(CV-8)马克.米切尔海军上校

航空联队:斯坦纳普.林海军中校

VF-8——27架F4F野猫战斗机:塞缪尔.米切尔海军少校

VB-8——19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罗伯特.约翰逊海军少校

VS-8——18(19?)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沃尔特.Rodee海军少校

VT-8——15架TBD蹂躏者鱼雷轰炸机:约翰.沃尔德伦海军少校

第16.2巡洋舰大队:托马斯.金凯德海军少将

新奥尔良号重巡洋舰(CA-32)霍华德.古德海军上校

明尼阿波利斯号重巡洋舰(CA-36)弗兰克.劳里海军上校

文森斯号重巡洋舰(CA-44)弗雷德里克.Riefkohl海军上校

北安普敦号重巡洋舰(CA-26)威廉.钱德勒海军上校

彭萨科拉号重巡洋舰(CA-24)弗兰克.洛海军上校

亚特兰大号轻巡洋舰(CL-51)塞缪尔.詹金斯海军上校

第16.4驱逐舰分队:1中队:亚历山大.厄利海军上校

菲尔普斯号驱逐舰(DD-360)爱德华.贝克海军少校

沃尔登号驱逐舰(DD-352)威廉.Progue海军少校

莫纳汉号驱逐舰(DD-354)威廉.伯福德海军少校

艾尔文号驱逐舰(DD-355)乔治.费伦海军少校

6中队:爱德华.索尔海军上校

鲍奇号驱逐舰(DD-363)哈罗德.Tiemroth海军少校

科宁厄姆号驱逐舰(DD-371)亨利.丹尼尔海军少校

贝纳姆号驱逐舰(DD-397)约瑟夫.沃辛顿海军少校

埃利特号驱逐舰(DD-398)弗朗西斯.加德纳海军少校

莫里号驱逐舰(DD-401)盖尔泽.西姆斯海军少校

油船编队:

西马伦河号油轮(AO-22)拉塞尔.伊里格海军中校

普拉特河号油轮(AO-24)拉尔夫.亨克尔海军上校

杜威号驱逐舰(DD-349)小C.F奇林沃思海军少校

蒙森号驱逐舰(DD-436)罗兰.斯姆特海军中校

潜艇部队:珍珠港潜艇部队司令:罗伯特.英格利希海军少将

第7.1大队

鹦鹉螺号(SS-168)小W.H.布罗克曼海军少校

海豚号(SS-169)R.L.拉特海军少校

抹香鲸号(SS-170)G.A.刘易斯海军少校

墨鱼号(SS-171)M.P.霍特尔海军少校

石斑鱼号(SS-214)C.E.杜克海军少校

飞鱼号(SS-229)G.R.多纳霍海军少校

河豚号(SS-198)J.W.墨菲海军少校

鳟鱼号(SS-202)F.W.芬诺海军少校

河鳟号(SS-209)E.奥尔森海军少校

长尾鳕号(SS-210)W.A.伦特海军少校

白杨鱼号(SS-211)H.B.莱昂海军少校

小鲨鱼号(SS-212)W.G.迈尔斯海军少校

第7.2大队

一角鲸号(SS-167)C.W.威尔金斯海军少校

活塞号(SS-179)D.C.怀特海军少校

扳机号(SS-237)J.H.刘易斯海军少校

第7.3大队

梭子鱼号(SS-173)W.A.纽海军少校

大海鲢号(SS-175)刘易斯.华莱士海军少校

长须鲸号(SS-230)J.L.赫尔海军少校

咆哮者(?)号(SS-215)H.W.吉尔莫海军少校

其他部队略

日本

指挥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南云忠一海军中将

兵力:日本联合舰队

1、主力编队,由山本五十六亲自指挥,辖航空母舰1艘(凤翔号航空母舰),水上飞机母舰2艘,舰载机19架,水上飞机50架,战列舰7艘,担负策应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的任务。

2、机动编队,由南云忠一海军中将指挥,下辖航空母舰4艘(赤城号、加贺号、飞龙号、苍龙号),舰载机266架,战列舰2艘,巡洋舰2艘,负责对进攻中途岛的空中支援,并寻机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

3、登陆编队,下辖轻型航空母舰1艘,水上飞机母舰2艘,舰载机23架,水上飞机40架,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8艘,运载地面部队5800人,负责在中途岛登陆。

4、北方编队,下辖航空母舰2艘(龙骧号、隼鹰号),搭载舰载机82架,水上飞机母舰1艘,水上飞机10架,重巡洋舰3艘,运载地面部队1800人,其中共约1200人负责在阿图岛登陆,约600人负责在基斯卡岛登陆,作为佯攻。

5、先遣侦察编队,负责在中途岛与夏威夷之间建立三道潜艇警戒线,侦察美军的动向。

6、还有以南洋诸岛为基地的214架岸基飞机,担负空中侦察和掩护。

损失/伤亡

美国:1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147架飞机,307人阵亡

日本:4艘航空母舰,1艘重巡洋舰,332架飞机(包括备用机),2,500人阵亡。

作战序列

一、主力编队,由山本五十六亲自指挥,下辖航空母舰1艘,水上飞机母舰2艘,舰载机19架,水上飞机50架,战列舰7艘,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21艘,补给舰4艘担负策应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的任务。

二、机动编队,由南云忠一海军中将指挥,下辖航空母舰4艘,舰载机266架,此外还搭载计划用于中途岛的岸基航空兵飞机46架,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12艘,补给舰5艘负责对进攻中途岛的空中支援,并寻机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

三、登陆编队,由近藤信竹海军中将指挥,下辖航空母舰1艘,水上飞机母舰2艘,舰载机23架,水上飞机40架,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8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21艘,运输舰14艘,补给舰8艘,运载地面部队5800人(由太田实海军大佐指挥的第二联合特别陆战队和由一木清直陆军大佐指挥的一木支队组成),负责在中途岛登陆。

四、北方编队,由细萱戌子郎海军中将指挥,下辖航空母舰2艘,搭载舰载机82架,水上飞机母舰1艘,水上飞机10架,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12艘,潜艇6艘,扫雷舰5艘,运输舰3艘,补给舰3艘,运载地面部队1800人,其中穗积松年陆军少佐指挥一个步兵大队(相当于营)和一个工兵中队(相当于连)组成陆军北海支队,共约1200人负责在阿图岛登陆,向井一二三海军少佐指挥的舞鹤镇守府第三特别陆战队约600人负责在基斯卡岛登陆,作为佯攻。

五、先遣侦察编队,由小松辉久海军中将指挥,下辖轻巡洋舰1艘,潜艇供应舰1艘,潜艇17艘负责在中途岛与夏威夷之间建立三道潜艇警戒线,侦察美军的动向。

此外还有冢原二四三中将指挥的以南洋诸岛为基地的214架岸基飞机,其中战斗机108架、鱼雷机72架、轰炸机10架、水上飞机24架,担负空中侦察和掩护。

战前情况

美国海军情报局在与英国以及荷兰相关单位紧密的合作下,开始成功的解读日本海军主要通讯系统JN-25的部分密码。到了五月上旬,联军在破解JN-25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也因此得到了窥探日本海军计划的能力。JN-25让联军得悉‘AF方位’将会是日本海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然而联军就偏偏破解不到‘AF方位’的位置。一些美军的高层将领认为‘AF方位’便是中途岛,另外一些则认为是阿留申群岛。然而任凭联军解码科技多么的先进,也仍然无法破解‘AF方位’的正确位置。正当美军高层在伤脑筋的同时,一名年轻军官却想到了一个能够确认‘AF方位’是不是中途岛的妙计。他要求中途岛海军基地的司令官以无线电向珍珠港求救,说中途岛上的食水供应站出现了问题,导致整个中途岛面临缺水的危机。不久后,美国海军情报局便截夺到一则JN-25信息,内容果然提到了‘AF方位’出现缺水问题。结果‘AF方位’便证实为中途岛,也就是日本海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

由于要从JN-25得到情报非常费时,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到了最后一刻才掌握了能够用来埋伏日本舰队的可靠情报。他立即召回了在太平洋西南方的航空母舰企业号(CV-6USSEnterprise)、大黄蜂号(CV-8USSHornet)以及因为参与珊瑚海海战而正在珍珠港进行重大维修的约克城号(CV-5USSYorktown)。任命雷蒙德·斯普鲁恩斯少将代替患病的哈尔西中将指挥第16特混编队。尼米兹就准备以三艘约克城级航空母舰为主力,再加上约五十艘支持舰艇,埋伏在中途岛东北方向,攻击前往中途岛的日本舰队。

在珊瑚海海战受重伤的约克城号返回珍珠港时,约克城号看上去需要进行几个月的重大维修工程。经过七十二小时不眠不休的抢修,约克城号的飞行甲板已重新铺平,内部也装上新的钢条支撑架,舰载机组成新的舰载机队。尼米兹上将不惜一切地违反了许多海军条例,就为了达成让约克城号随行的目标。在约克城号入港的仅仅三天后,奇迹般的随着美军舰队(第17特混编队)奔向中途岛,展开最后一次作战任务。与此同时,日本海军参加珊瑚海海战的航空母舰瑞鹤号在位于特鲁克(Truk)的基地等待一批新的舰载机;受伤的翔鹤号则在基地进行维修。如果日本海军没有大意,以为美军只会派遣两艘航母企业号及大黄蜂号迎击苍龙号,飞龙号,赤城号以及加贺号的话,那么中途岛海战,将可能会有迥然不同的结局。

战争经过

6月3日,细萱戍子郎海军中将率北方编队(航空母舰2艘、舰载机82架、其他作战舰艇29艘)对阿留申群岛的荷兰港发起突击。

4日凌晨,南云忠一海军中将率第1机动编队(航空母舰4艘、舰载机260多架、其他作战舰艇17艘)进至中途岛西北240海里海域,4时30分派出第1波飞机108架飞往中途岛。岛上美军发出警报,飞机升空迎敌,展开激战。日军轰炸机袭击机场,炸毁部分地面设施。由于岛上防御得到加强,机场跑道未被摧毁。在此期间,南云的机动编队多次受到美军岸基飞机的侦察、袭扰和攻击。南云遂决定再次攻击中途岛。

7时15分,美军岸基鱼雷机结束攻击,南云却下令已挂上鱼雷准备攻击美国航空母舰的第2波飞机改装炸弹攻击中途岛。

7时28分,日军侦察机报告发现美国舰队。此时,在中途岛东北海域待机的美国特混舰队正向日机动编队接近,并已派出第一、第二波飞机200多架。

8时20分,日本侦察机报告美国舰队似有1艘航空母舰。南云于是命令攻击中途岛的第一波飞机和担任空中战斗巡逻任务的战斗机返航,随后率领舰队北驶,以免遭到袭击,并重新部署对敌舰队的攻击。

约9时20分于10时26分,正当日军第2波飞机正在卸下炸弹、重挂鱼雷的混乱之际,美国舰载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连续攻击南云的航空母舰。日方虽有部分战斗机临空迎战,但为时已晚。日军损失航空母舰4艘(“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重巡洋舰1艘、飞机285架,人员3500名;美军损失航空母舰1艘(“约克敦号”)、驱逐舰1艘、飞机约150架,人员307名。鉴于第1机动编队损失惨重,山本于5日下令停止中途岛作战,率联合舰队西撤。

美军乘势追击,于6日派舰载机3次出击,又击沉日军重巡洋舰1艘,击伤巡洋舰、驱逐舰数艘。

双方兵力及伤亡

双方兵力

美国

指挥官:切斯特·威廉·尼米兹海军上将;弗兰克·弗莱彻海军中将;雷蒙德·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

兵力:美国太平洋舰队

1、第16特混舰队,由雷蒙德·A·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指挥,下辖航空母舰2艘(“企业”号、“大黄蜂”号),巡洋舰6艘,驱逐舰9艘。

2、第17特混舰队,由弗兰克·杰克·弗莱彻海军少将指挥,下辖航空母舰1艘(“约克城”号),巡洋舰2艘,驱逐舰5艘。

日本

指挥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南云忠一海军中将

兵力:日本联合舰队

1、主力编队,由山本五十六亲自指挥,辖航空母舰1艘(凤翔号航空母舰),水上飞机母舰2艘,舰载机19架,水上飞机50架,战列舰7艘,担负策应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的任务。

2、机动编队,由南云忠一海军中将指挥,下辖航空母舰4艘(赤城号、加贺号、飞龙号、苍龙号),舰载机266架,战列舰2艘,巡洋舰2艘,负责对进攻中途岛的空中支援,并寻机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

3、登陆编队,下辖轻型航空母舰1艘,水上飞机母舰2艘,舰载机23架,水上飞机40架,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8艘,运载地面部队5800人,负责在中途岛登陆。

4、北方编队,下辖航空母舰2艘(龙骧号、隼鹰号),搭载舰载机82架,水上飞机母舰1艘,水上飞机10架,重巡洋舰3艘,运载地面部队1800人,其中共约1200人负责在阿图岛登陆,约600人负责在基斯卡岛登陆,作为佯攻。

5、先遣侦察编队,负责在中途岛与夏威夷之间建立三道潜艇警戒线,侦察美军的动向。

6、还有以南洋诸岛为基地的214架岸基飞机,担负空中侦察和掩护。

损失/伤亡

美国:1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147架飞机,307人阵亡

日本:4艘航空母舰,1艘重巡洋舰,332架飞机(包括备用机),2,500人阵亡。

日本联合舰队主力编队辖中途岛进攻编队和第1机动编队;北方编队辖第2机动编队和阿留申进攻编队;另外还编有先遣(潜艇))部队和岸基航空部队由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统一指挥。5月26~29日各编队先后由本土启航预定于6月4日对中途岛发起进攻。

1942年5月中旬,美军破译日本海军电报掌握了日本进攻中途岛的企图。美太平洋战区总司令C·W·尼米兹海军上将调集航空母舰3艘(舰载机230多架)及其他作战舰艇约40多艘,组成第16特混舰队(R.A.斯普鲁恩斯少将指挥)和第17特混舰队(F·J·弗莱彻少将指挥),在中途岛东北海域展开隐蔽待机。同时19艘潜艇部署在中途岛附近海域监视日舰行动。

为何以少胜多?

在美国盘踞国力排行榜头把交椅的二十世纪,中途岛战役怎么看都是个异数,它是美国人少有的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打赢的漂亮仗。

今年1月28日,美国海军正式宣布组建信息优势司令部,主要负责海军信息优势部队的人员、装备、训练以及整体指挥。应当说,在棱镜门等一系列事件正搞得美国政府头大的当下,“信息优势”虽然是种比较委婉的提法,但也很容易引起美国国内对于信息安全的警觉。有趣的是,在当天的组建典礼上,也许是为了安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焦虑,美国海军上将菲利普·戴维森特意提起了一段往事——他说,信息优势对于战争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70多年前,正是因为美国在紧要关头破译了日本联合舰队的“AF密码”,才一举取得中途岛海战的胜利,而中途岛海战又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可以说,美国那一次是因为密码破译才得到了拯救。

破译密码拯救美国,这话听起来虽然有点夸张,但稍加回顾历史,就会发现这位海军上将的发言不无道理。

1942年初,日军正横扫整个西太平洋,美国虽然有着远超日本的强大工业产能,但据日本方面事先估计,美国要将这些工业产能转换成实在的军事实力并在太平洋上超过日本,将发生在1942年下半年。而且日军当时的作战意图,就是要在这个转折点来临之前占领西太平洋,对美国西海岸保持威慑,并利用这种威慑换取与美国媾和的可能。中途岛战役正是这一战略思路的体现。

事实上,日军的中途岛作战计划是十分高妙而且清醒的。其企图主要有三个:首先,攻占中途岛,扩大日本的外围防御圈。其次,诱使美太平洋舰队残部与其进行决战。第三,将战线推进至夏威夷前沿,造成威胁夏威夷和美国西海岸的战略态势。一旦中途岛失守,不光夏威夷难保,连整个美国西海岸都要暴露在日军炮火下,战局很可能向另一个方向发展。而以当时日军的实力而论,达成这个目标并非痴人说梦。

在整个中途岛战役当中,日本共计出动450架飞机,8艘航母,11艘战列舰,23艘巡洋舰,65艘驱逐舰。而美国方面,由于在珍珠港遭受重创,只能出动230架飞机,3艘航母,8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战列舰则一艘也没有。综合考量,日本的兵力是美国的三倍。战略制定上思维缜密,在战术执行中又有足够实力,这场仗日本人看似没有不赢的道理。然而,中途岛战役最终还是以日军惨败收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是一场“明眼人与瞎子”的搏斗,日军的意图,早在战前就已经被美国人所洞悉。

战争意义

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实力对比。日军仅剩大型航空母舰2艘、轻型航空母舰4艘。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此次海战的特点是双方海上战斗编队在舰炮射程之外,以舰载航空兵实施突击。

日军失败的原因是过高估计己方航空母舰的战斗力,同时在两个战役方向作战,兵力分散;情况判断错误,认为美国航空母舰来不及向战区集结;通信技术落后,缺乏周密的海上侦察,直至关键时刻也未查明美航空母舰的位置;战场指挥不当,决心多变。美军获胜的原因是掌握日军进攻企图,及时集结兵力待机;在鱼雷机大部损失的情况下,轰炸机连续俯冲轰炸,导致日军鱼雷机连机带雷爆炸,航空母舰被彻底摧毁。

该文章由作者:【夏威夷果】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