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爸爸(2003年徐静蕾执导的电影)

《我和爸爸》是一部由徐静蕾自编自导自演的剧情片,叶大鹰、姜文、张元参与演出,讲述了失去母亲的小女孩儿,在父亲身边长大成人的一个另类故事。

该片于2003年9月10日上映。

我和爸爸(2003年徐静蕾执导的电影)

剧情简介

一直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少女小鱼,性格“独立”、“坚硬”,因为一次车祸,小鱼的母亲去世,几年没见的父亲老鱼一个陌生的男人重新走进了她的生活,父亲的”另类“、”叛逆“以及对她全部的爱,触动了小鱼心灵中长久以来最柔软、最不可碰触的那一部分。他们相依为命,又被迫分开。从一开始的陌生到日后的互相依恋,在共同生活的几年中,两人都感受一种爱和一种人生的无奈。

演职员表

演员表

演员

角色

徐静蕾

小鱼

叶大鹰

老鱼

姜文

警察

裘逑

三妹

苏小明

小鱼妈

苏小明

小鱼姨

张元

老宽

张亚东

丈夫

梁言

老白

职员表

制作人

董平、胡晓峰

导演

徐静蕾

副导演(助理)

程亮

编剧

徐静蕾

摄影

甘露

配乐

Dong Yu

剪辑

Wenqing Guo、Ru Zhai

道具

赵庆江

艺术指导

Yi Hao

场记

程亮

角色介绍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自

幕后花絮

  1. 徐静蕾和叶大鹰是邻居,一次聊天,聊到叶大鹰跟戏里的父亲挺靠谱。后来看到剧本,老鱼那种内心情感与生存状态的巨大反差让他特别揪心,就琢磨着也做回演员试试。
  2. 徐静蕾之所以选择父女之爱的主题,是因为在身边也看到了很多单身父母。
  3. 拍摄服装用的是真的穿旧的衣服。
  4. 该片是徐静蕾的导演处女作,也是导演叶大鹰的表演处女作。
  5. 片中的演员无论主角、还是龙套的都是生活中徐静蕾的朋友。
  6. 叶大鹰身上有孩子气,有种很天真的东西,跟影片里的老鱼很像。
  7. 好几次哭戏,叶大鹰能特别自然地流出泪来,而且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眼泪。作为演员有时徐静蕾也未必就能都哭出来,而叶大鹰行。
  8. 张元在片场经常充满孩子气地皱着眉头思索,一个很简单的镜头他却琢磨半天。
  9. 徐静蕾请姜文来演这个角色时,很认真地聊过。就那么一个小角色,姜文能分析得头头是道。有时徐静蕾会觉得那剧本是自己写的,怎么都没想到,姜文却想到了。

获奖纪录

时间/奖

具体奖项

获奖主体/备注

2003年第23届金鸡奖

最佳导演处女作

徐静蕾/获奖

2004年第4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最佳男配角

胡坤/获奖

最佳编剧

徐静蕾/获奖

最佳新导演

徐静蕾/获奖

最佳电影

我和爸爸/提名

最佳男演员

叶大鹰/提名

最佳女演员

徐静蕾/提名

最佳女配角

裘逑/提名

影片评价

《我和爸爸》别具一格,另辟蹊径,色淡而情浓,散文化地抒发着散淡的情绪,有着《城南旧事》一般的恬淡和从容。影片结尾处令观众怅然之情油然而生,实属高明手笔。片名中用“爸爸”,而非“父亲”,不仅仅是北方的语言习惯,更是为了突出亲情。影片中的父女,几乎少有直接的感情交流,所有的亲情,都是通过细节和情节展示出来的,而不是独白或对白,很符合中国人的感情表达方式,这也是影片成功的一个关键。徐静蕾在《我和爸爸》中显示出了不俗的编导功力,剧本方面,情节丰富且真实自然;对白幽默兼具智慧性;人物关系固然简单明了,难得的却是描摹出父女间介乎亲情、友情、甚至爱情的微妙关系。这一切已算得上是国内电影中不多见的佳作(网易娱乐评)。

《我和爸爸》没有什么惊涛骇浪的情节,却在无限度的父女之情中把人感动。成功地用女性触角探寻了父亲和女儿的关系,让父女亲情在几十年的人生道路上演变成了彼此无可取代的生命共同体;对演员的选取非常成功(北京娱乐信报评)。

《我和爸爸》这部讲述父女关系的影片是“非传统的”、“极新鲜的”,影片运用了调色板一般的影片技术,但丝毫不让人觉得卖弄和疏远(The Festival Daily评)

该文章由作者:【李鸿章大杂烩】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