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克林(开国少将)

曾克林(1913~2007)男,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东村乡齐心村人,开国少将。原海军航空兵部司令员(大军区副职待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45年9月15日,曾克林乘坐苏联驻长春最高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派出的专机飞抵延安。当天下午中央政治局在杨家岭召开会议,并听取了曾克林的汇报,当晚又通过电报将情况报告给正在重庆谈判的毛泽东、周恩来。据此,中央最终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最终促使我党我军及时快速地开辟了东北的大好局面,成为撬动我党我军整个解放战争期间战略布局的一根重要杠杆。1955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7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曾克林(开国少将)

人物生平

曾克林,1913年出生于著名的“将军县”江西兴国。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一方面军连指导员。

1934年入瑞金红军大学学习。后在第二十八军任团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

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参加了临江、辽沈、平津等战役。

1941年率军分区第十二团攻克宽城、喜峰口,打通五龙山到滦河的交通要道,开辟了都山到滦河间抗日游击区。

1942年曾克林兼任军分区十二团团长。

1945年1月,曾克林被任命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兼中共十六地分委(凌青绥工委撤销后组建的党政军统一领导的机构)书记。

1946年9月17日,曾克林亲率十七旅和十六旅强攻乃林国民党守敌暂十八师一、二团,歼敌650余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克林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副司令员、海军后勤部副部长、海军顾问、海军航空兵司令员。

1952年毕业于空军航空学校。后历任海军航空部副司令员兼师长、海军后勤部副部长、海军航空兵部司令员。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7年3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人际关系

夫人:程君

所获荣誉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历史评价

克林将军是一位非常传奇的人物,他与人民军队历史上的许多“第一”联系在一起:抗日战争后第一个接触苏联参战部队、第一个进驻东北、第一个接收大城市的八路军高级军官是他;解放军第一个战车师师长是他;他参与组建了空军第一个航空混成旅、海军航空兵第一师、海军第一个歼击师;1955年人民解放军军第一次授衔时,他是惟—一位参加过陆、海、空三大军种的将军,被授予少将军衔;他也是红军出身的将军中惟—一位驾机上天、跳伞的人。

有一副挽联曾凝练地概括了曾克林将军的一生:“长征有功抗战有功解放有功挺进东北立头功延安汇报建奇功;陆军有您空军有您海军有您建设海航更有您万里海空铭记您。” 

主要影响

组建空军航空兵混成旅

1949年2月,东北野战军组建了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战车师,组织上决定调曾克林担任师长,为第四野战军特种兵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949年10月空军成立,朱总司令亲自找他谈话,又让他到空军工作。他到空军报到后,随即作为空军党委的代表,与其他同志一起,到南京组建了空军第一个航空兵混成旅。该旅下辖三个飞行团,后扩建为三个航空师。

组建海军航空兵部

1952年4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海军航空兵部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海军又一个新的兵种诞生。曾克林调任航空兵部副司令员,旋即到上海组建海军航空兵的第一支部队——航一师,并兼该师师长。从此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先后担任海军航空兵部副司令员兼第一航空师师长、海军后勤部副部长、海军顾问、海军航空兵部司令员兼党委书记。

海军航空兵首战胜利

为了打破敌人的空中袭扰,夺取浙东沿海的制空制海权,1954年初,由华东空军、海军和浙江省军区联合组成了前线总指挥部,海军航空兵根据上级作战部署,在宁波机场组建了浙东前线对空指挥所,曾克林任指挥员,他调整了部队部署,组织部队进行训练,随时准备迎接战斗。1954年3月18日,国民党空军出动F-47战斗轰炸机六架,对我进行护渔的华东海军舰艇部队进行袭扰。曾克林接到舟山基地请求支援的电话后,立即命令六团出击。该团副大队长崔巍、中队长姜凯迅速驾机起飞,一举击落敌机两架,取得了海军航空兵首战胜利。

1954年5月,曾克林又在宁波指挥部队参加了解放东矶列岛战斗,取得了击落敌机六架、击伤一架的战绩。接着,他积极贯彻上级关于“力量向南伸”的方针,指挥部队积极寻找战机,从1954年6月到12月,多次战斗起飞,又取得了击落、击伤敌机各两架的战果。经过半年较量,浙东沿海的制空权已完全被我掌握,为解放一江山等敌占岛屿创造了条件。

1955年以后,海航部队又参加了浙闽沿海对敌作战、封锁金门作战、保卫海南岛、抗美援越等一系列战斗,部队涌现出了“海空雄鹰团”、战斗英雄舒积成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每当有战事的时候,将军总是到第一线检查指导工作或亲自指挥,为保卫祖国海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忠义)

解放战争后期,我军武器装备有了较大发展变化,工兵、炮兵、装甲兵日益增多,并在战争中大显神威;空军、海军也在筹建中。我军开始了由过去的单一步兵向现代化的诸军兵种合成军转变。此时,曾克林同志顺时应势,服从组织安排,能上能下,先后从陆军转入装甲兵、空军和海军,并担任要职,创造了诸多“第一”,成为我军高级将领向现代化转变的先行者之一。

后世纪念

辽沈战役纪念馆

198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厅字1985139号)《关于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批复》,同意在锦州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1986年4月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关于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组任字198636号),任命曾任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的全国政协委员曾克林为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委员,直接参与领导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的建设工作。曾克林同志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召开的全部四次会议,参与审定了建筑设计方案、陈列大纲细目、陈列艺术设计方案和《攻克锦州》全景画创作样稿,协助解决了资金不足等建馆工作中的各种重大难题,为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的顺利落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6年7月10日,曾克林同志参加了在辽沈战役烈士陵园举行的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建设奠基典礼。1988年10月31日,上午9时28分,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落成典礼隆重举行。曾克林同志出席了典礼仪式。

该文章由作者:【拓扑异构酶】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