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拼音:lù、liù)是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金文。“陆”字本义为高而平的地方,又指高处水面的陆地。“陆”由本义又引申为大土山,因为山地往往具有一起一伏的特点,所以“陆”字又引申为跳跃。人们也常用“陆续”表示连续不绝之义。此外,“陆”还有另一种读音liù,是数目字“六”的大写形式。
字源演变
“陆”是会意兼形声字。商代金文的“陆”字有两种形体。一种是如图1的字形,左部是形旁“阜”,其字形像阶梯,后引申为山丘之意;右部疑似由两个“圥”(可能是“六”的分化字)字组成,于此作为声旁。另一种是如图4的字形,两边为形旁“阜”,中部为声旁“圥”。西周金文继承图1的文字。约到春秋时期,右部构件下方增加“土”。
战国时,有的字形右部省去一个“圥”,写作“坴”。《说文解字》小篆与前者相近,隶书、楷书字形均承篆文而来。汉字简化时,人们根据草书字形将右半部的“坴”写作简体的“击”字。
《说文》认为“陆”从?(阜),从坴,坴亦声。段玉裁注:“土部坴下曰土块坴坴也。然则陆从坴者,谓其有土无石也。”张舜徽约注:“陆与陵双声,语之转也。汉县有名陵者,王莽皆改曰陆,以二字声同义近耳。陵与陆析言虽别,浑言则皆高地之称也。”有的学者认为,从商周陆字古文字形体看,初本从阜,?声或坴声,本不从“土”,从土是从春秋战国开始的,这个“土”当为附加符号,为春秋战国文字习惯,与字的构形无关。许慎等人认为“土”旁是形符,故宜存疑。
现代释义
详细释义
读音 | 语法属性 | 释义 |
lù | 名词 | 高出水面的土地。 |
〈文言〉大土山。 | 《诗经·卫风·考槃》:“考槃在陆,硕人之轴。” | |
道路。指陆上通道。 | 《墨子·节用上》:“以为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利。” | |
〈文言〉特指楼与楼之间的复道。 | 张衡《西京赋》:“复陆重阁,转石成雷。” | |
〈文言〉物体运行的轨道。 | 《左传·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 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日躔胃维,月轨青陆。” | |
〈文言〉草名。即商陆。 | 《周易·夬卦》:“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 |
姓氏用字。参看“陆姓”。 | ||
动词 | 〈文言〉跳跃。 | 《庄子·马蹄》:“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 |
〈文言〉用同“掳”。掳掠。 | 《后汉书·应劭传》:“裁以军令,则忿戾作乱;制御小缓,则陆掠残害。” | |
形容词 | 〈文言〉通“碌”。平凡。 | 《后汉书·马援传》:“今更共陆陆,欲往附之,将难为颜乎?” |
非语素字 | 见例词 | |
liù | 数词 | 数目字“六”的大写。 |
mù | 形容词 | 〈文言〉通“睦”。融洽友爱。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四】【?部】力竹切(lù)
陆,高平地。从?从坴,坴亦声。
?,籀文陆。
说文解字注
陆,高平地。
段注:《释地》《毛传》皆曰:高平曰陆。
从?,坴声。
段注:《土部》坴下曰:土块坴坴也。然则陆从坴者,谓其有土无石也。大徐作从?从坴,坴亦声。力竹切。三部。
?,籀文陆。
段注:从古文?省。从籀文?不从土者,从?而土见矣。
广韵
力竹切,入屋来‖坴声觉1部(lù)
陆,高平曰陆。又髙也,厚也。亦陆离,参差也。又姓,出吴郡、河南二望,本自古天子陆终后。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部】康熙笔画:16·部外笔画:8
古文:?
《唐韵》《广韵》《集韵》《类篇》《韵会》竝力竹切,音六。《玉篇》:厚也。《广韵》:高也。《尔雅·释地》:高平曰陆。《释名》:陆,漉也。水流漉而出也。《易·渐卦》:鸿渐于陆。《诗·豳风》:鸿飞遵陆。
又地名。《孟子》:孟子之平陆。注:齐下邑。
又薮名。《尔雅·释地》:晋有大陆。《左传·定二年》:魏献子田於大陆。
又县名。《隋书·地理志》:赵郡大陆县。
又州名。唐置。
又汉侯国,在寿光。见《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
又卑陆,外国名。《前汉·西域传》:卑陆国王,治天山东乾当国。
又《玉篇》:星也。《尔雅·释天》:北陆,虚也。西陆,昴也。疏:陆,中也。北方之宿,虚为中也。西方之宿,昴为中也。《左传·昭二年》: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注:陆,道也。在北陆,谓夏十二月,日在虚危。在西陆,谓夏三月,日在昴毕。
又《玉篇》:道也,无水路也。《周礼·冬官考工记》:作车以行陆。《庄子·则阳篇》: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沈者也。注:人中隐者,譬之无水而沈也。
又《玉篇》:陆离,犹参差也,杂乱也。屈原《离骚》:斑陆离其上下。
又魁陆,水族。《尔雅·释鱼》:魁陆,即今之蚶也。疏:即魁蛤也。一名魁陆。
又扬雄《甘泉赋》:飞蒙茸而走陆梁。注:走者陆梁而跳也。
又姓。《广韵》:古天子陆终之后。《正字通》:齐后有大陆氏,后因姓陆。
又春秋陆浑之戎,后亦为陆氏。
又《后汉·马援传》:今更共陆陆。注:犹碌碌也。
又《唐韵正》:音溜。《阴符经》:龙蛇起陆。叶上宿下覆。
又叶林直切。郭璞《騊駼赞》:騊駼野骏,产自北域。交颈相摩,分背翘陆。
《说文》:籀文作?。《集韵》作?。
韵书集成
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 | 韵系 | 声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广韵 | 六 | 通 | 入声 | 一屋 | 东 | 来 | 合口呼 | 三 | 次浊 | 力竹切 | ljuk | |
集韵 | 六 | 通 | 入声 | 一屋 | 东 | 来 | 合口呼 | 三 | 次浊 | 力竹切 | liuk | |
韵略 | 入声 | 屋 | 力竹切 | |||||||||
增韵 | 入声 | 屋 | 力竹切 | |||||||||
中原音韵 | 录 | 入声作去声 | 鱼模 | 来 | 撮口呼 | 次浊 | liu | |||||
中州音韵 | 入声作去声 | 鱼模 | 叶虑 | |||||||||
入声作去声 | 尤侯 | 叶溜 | ||||||||||
洪武正韵 | 禄 | 入声 | 一屋 | 东 | 来 | 来 | 次浊 | 卢谷切 | luk | |||
分韵撮要 | 六 | 阳入 | 第六东董冻笃 | 笃 | 来 |
该文章由作者:【万金油】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