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汉语汉字)

御(拼音:yù)是汉语常用字。御和它的繁体字﹝以下作“御(繁体)”﹞本是两个字。“御”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像持策于道中,会驾驭之意。御在典籍中多指驾驭车马。引申指驾驭车马的人。御也泛指驾驭一切。此外,由本义还引申有治理、统治之义,因帝王是离不开车马的领导者,所以扩充意义至与帝有关的事务。御也是古代六艺之一,指驾车的技术。“御(繁体)”古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是指御除灾殃的一种祭祀,还有防御、抵抗之义。“御”和“御(繁体)”在古籍中时有通用,“御(繁体)”后来简化作“御”。

御(汉语汉字)

字源解说

“御”字的意思,有两个大类:一是和驾驭车马有关,二是与抵御有关的。其实原来自不同的两个字。

简体的“御”是会意字。有人认为构件A、B像马策,右部(构件C)像人形,构件D像道路,合起来表示人拿着鞭子在路上驾驭马和马车。或认为构件B为“午”的初文,作声符,构件C像人跪而迎接之形,构件D为道路,迎迓于道中。御字构形尚无定说。甲组图4的甲骨文,金文下部又或增止,构件B渐变为构件E的形状。战国文字及《说文解字》小篆基本承袭金文的这个形体。隶变后,“午”与下面的“止”合并,字形写作“御”。“御”在典籍中多指驾驭车马。

“御(繁体)”是形声字。从示,御声。本义是指御除灾殃的一种祭祀。 “御(繁体)”字在甲骨文中已出现,大多也是当御祭讲,也用作抵御、防御。卜辞中简体“御”有时也用作“御祭”。御祭的内容十分广泛,或乞雨、或御水、或御疾,等等,均为御祭于先祖以求祐护。之后增加“示”旁为义符(乙组图3),使“御(繁体)”变为形声字。

西周时代,由于“午”字演变为构件F的字形,所以“御”字也写作字符G的字形。秦代文字中“御”字又改从“御”声。 “御”字是在“⿰午卩”字上追加“辵”旁,是从辵、“⿰午卩”声的形声字,所以“御”字所从的基本声符并未改变。汉代文字中将秦代文字所从的(构件H)部分讹变为构件I形。现代文字基本沿袭秦代文字的写法。

详细解释

拼音

词性

释义

动词

驾驭车马。

泛指驾驭一切运行或飞行之物。

封建社会指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和支配。

〈文言〉控制;约束以为用。

〈文言〉统率;率领。

〈文言〉使用;应用。

〈文言〉弹奏;吹奏。

〈文言〉进用;奉献。

〈文言〉穿戴;佩带。

〈文言〉与女子交合。

〈文言〉陪侍。

〈文言〉指皇帝临幸至某处。

〈文言〉谓进呈御览。

〈文言〉时。

〈文言〉对当;相当。

〈文言〉凭靠;倚。

挡住压力;抵抗。

〈文言〉祀。

〈文言〉进献。

〈文言〉息止;禁止;阻止。

名词

周时为六艺之一,指驾驭车马的技术。

〈文言〉驭手;驾驭车马的人。

〈文言〉指帝王之在位。

〈文言〉宫中女官;侍从;近臣。

〈文言〉泛指婢妾。

〈文言〉近旁;旁边。

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

〈文言〉指防御之兵。

〈文言〉大臣。

(Yù)姓氏用字。

动词

〈文言〉通“迓”,迎接。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下】【彳部】牛据切(yù)

御,使马也。从彳,从卸。①

驭,古文御从又从马。

【卷一上】【示部】鱼举切(yù)②

御(繁体)③,祀也。从示,御声。

〖注释〗①从彳,从卸: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卸,解车马也。彳,行也。或行或卸,皆御者之职也。”②拼音依《集韵》牛据切。③徐灏《说文段注笺》:“戴氏侗曰:‘祀以御沴(lì,灾害不祥之气)也。引而申之,凡捍御皆曰御(繁体)。’御者御之使不至,禁者禁之使不行。皆始于巫祝之为,故从示。”

说文解字注

【卷二下】【彳部】

使马也。

注:《周礼》:六艺:四曰五驭。《大宰》注曰:凡言驭者,所以?之内之于善,此引伸之义也。

从彳、缷(卸)。

注:按缷亦声。牛据切。五部。

驭,古文御,从又、马。

注:惟见《周礼》。

【卷一上】【示部】

祀也。从示,御声。

注:后人用此为禁御(繁体)字。疑举切。五部。古只用御字。

广韵

牛倨切,去御疑 ‖ 午声鱼部

御,理也。侍也。进也。使也。又姓,《左传》有大夫御叔。牛倨切。三。

鱼巨切,上语疑 ‖ 午声鱼部

御(繁体),禁也。止也。应也。当也。《说文》:“祠也。”

〖校释〗祠,《说文》作“祀”。

康熙字典

【寅集下】【彳部】 御 ·康熙笔画:11 ·部外笔画:8

古文:?、?

《唐韵》《集韵》《类篇》牛据切。《韵会》《正韵》鱼据切,竝音御。《说文》:使马也。徐锴曰:卸解车马也。从彳从卸,皆御者之职。《诗·小雅》:徒御不惊。

又《正韵》:统也。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又《韵会》:凡天子所止曰御。前曰御前,书曰御书,服曰御服,皆取统御四海之内。蔡邕《独断》:御者,进也。凡衣服加于身,饮食适于口,妃妾接于寝皆曰御。《释名》:御,语也。尊者将有所欲,先语之也。亦言职卑,尊者有所勤御,如御牛马然也。《礼·王制》:千里之内以为御。注:御谓衣食。疏:御是进御所须,故为衣食。

又《广韵》:侍也,进也。《诗·小雅》:饮御诸友。传:御,进也。笺:御,侍也。吉甫远从镐地来,飮之酒,使诸友侍之。

又主也。《礼·曲礼》:问大夫之子,长曰能御矣,幼曰未能御也。注:御犹主也。疏:谓主事也。

又御也。《诗·邶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又傅御,日御,御史,竝官名。《诗·大雅》:王命傅御,迁其私人。笺:傅御贰王治事,谓冢宰也。《左传·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注:日官,日御,典历数者。《前汉·百官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秩千石,有绣衣直指。《后汉·百官志》:侍御史掌察举非法,受公卿郡吏奏事,有违失,劾举之。凡郊庙朝会,则二人监威仪,有违失,则劾奏。

又女官。《周礼·天官·女御》:掌御叙于王之燕寝。《周语》:内官不过九御。

又姓。《正字通》:周有御鞅。

又《类篇》偶举切,驭上声。止也。《左传·襄四年》:季孙不御。注:御,止也。《释文》:御,鱼吕反。

又鲁邑名。《左传·襄二十二年》:雨过御叔,御叔在其邑。注:御叔,鲁御邑大夫。《释文》:御,鱼吕反。

又御龙,复姓。《史记·夏本纪》:刘累学扰龙,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

又《集韵》鱼驾切,牙去声。相迎也。《诗·召南》:百两御之。笺:御,迎也。《礼·曲礼》:君命召,虽贱人,大夫士必自御之。《集韵》:或作迓。

考证:“《诗·邶风》:我有旨畜。”谨照原文畜改蓄。

【午集下】【示字部】御(繁体)·康熙笔画:16 ·部外笔画:11(此节“御”字均为繁体)

《集韵》牛据切。《韵会》《正韵》鱼据切,竝音御。扞也,拒也。《易·蒙卦》:利御寇。注:为之扞御,则物咸附之。《左传·隐九年》:北戎侵郑,郑伯御之。

又止也。《易·系辞》:以言乎远,则不御。疏:谓无所止息也。《左传·昭十六年》:孔张後至,立于客闲,执政御之。注:御,止也。

又《广韵》鱼巨切。《集韵》偶举切。《韵会》鱼许切。《正韵》偶许切,竝音语。义同。

又《说文》:祀也。

又古通御。《诗·邶风》:亦以御冬。《毛传》:御,御也。 亦通语。《史记·东越传》:御儿侯。正义:御,今作语。

又《韵会》:御亦作圄,守之也。 亦作圉。《前汉·王莽传》:不畏强圉。

又《庄子·缮性篇》:其来不可圉。○按《说文》:圄,守也。圉,令圉也。御,祀也。今文圄为囹圄字,圉为牧圉字,御为守御字,相承久矣,而御祀义不复见。

近字辨析

御、驭

“驭”字本是“御”的异体字,在“驾驭车马、驭手、驾驭或控制”的意义上,二者通用。此外“驭”再无其他意义,而“御”的意义却广泛得多。

字形书写

【笔顺】

①丿(撇)②丿(撇)③丨(竖)④丿(撇)⑤一(横)⑥一(横)⑦丨(竖)⑧一(横)⑨丨(竖)⑩㇒(提)⑪㇆(横折钩)⑫丨(竖)

【写法】

❶“彳”窄“卸”宽,顶部左右旁齐平,底部“卸”低。

❷“彳”,撇与竖相接在横中线。

❸“卸”,左旁顶部高,底部“卩”低;左旁居竖中线部位;第三笔横起笔于横中线;第四笔竖在竖中线。

❹“卩”,㇆(横折钩)的竖钩部在横中线。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ŋ

i̯o

王力系统

ŋ

ǐa

董同龢系统

ŋ

jaɡ

周法高系统

ŋ

jaɣ

李方桂系统

ng

jagh

jo

jo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鱼虞模

jo

北魏后期北齐

鱼虞模

jo

齐梁陈北周隋

jwo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ŋ

i̯wo

拟音/王力系统

ŋ

ǐo

拟音/董同龢系统

ŋ

jo

拟音/周法高系统

ŋ

io

拟音/李方桂系统

ng

jwo

拟音/陈新雄系统

ŋ

ǐo

韵书集成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字母(纽)

韵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去声

九御

开口呼

三等

次浊

牛倨切

ŋjo

上声

八语

开口呼

三等

次浊

鱼巨切

ŋĭo

集韵

上声

八语

合口呼

三等

次浊

偶举切

ŋiɔ

去声

九御

合口呼

三等

次浊

牛据切

ŋiɔ

去声

四十祃

开口呼

二等

次浊

鱼驾切

ŋɪa

中原音韵

去声

鱼模

撮口呼

全清

iu

上声

鱼模

撮口呼

全清

iu

中州音韵

去声

鱼模

叶俞去声

洪武正韵

上声

四语

次浊

偶许切

ŋy

去声

四御

次浊

鱼据切

ŋy

去声

十五祃

次浊

五驾切

ŋa

分韵撮要

阳去

第四诸主著

方言集汇

粤语:jyu6ngaa6

客家话:[客英字典]ngi5[海陆丰腔]ngi6[梅县腔]ngi5ham2[宝安腔]ngi3[客语拼音字汇]ngi4yi4[台湾四县腔]ngi5[陆丰腔]gni6[东莞腔]ngi5

潮州话:ghe6(gr)ghe7(gūr)

该文章由作者:【阿根廷蚁】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