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莲,(学名:Zantedeschiaaethiopica),天南星科、马蹄莲属多年生粗壮草本。具块茎,并容易分蘖形成丛生植物。叶基生,叶下部具鞘;叶片较厚,绿色,心状箭形或箭形,先端锐尖、渐尖或具尾状尖头,基部心形或戟形。喜疏松肥沃、腐殖质丰富的粘壤土。马蹄莲在欧美国家是新娘捧花的常用花。也是埃塞俄比亚的国花。花色有白、红、黄、银星、紫斑等,一般的说白色的称为马蹄莲,彩色的我们叫海芋。马蹄莲花有毒,内含大量草本钙结晶和生物碱,误食会引起昏眠等中毒症状。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无毒植物,其毒性为块茎、佛焰苞和肉穗花序有毒。咀嚼一小块块茎可引起舌喉肿痛。马蹄莲可药用,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治烫伤,鲜马蹄莲块茎适量,捣烂外敷。预防破伤风,在创伤处,用马蹄莲块茎捣烂外敷。马蹄莲有毒,禁忌内服。
马蹄莲在欧美国家是新娘捧花的常用花。也是埃塞俄比亚的国花。
形态特征
多年生粗壮草本,具块茎。叶基生:叶柄长0.4-1(-1.5)米,下部具鞘;叶片较厚,绿色,心状箭形或箭形,先端锐尖、渐尖或具尾状尖头,基部心形或戟形,全缘,长15-45厘米,宽10-25厘米,无斑块,后裂片长6-7厘米。花序柄长40-50厘米,光滑。佛焰苞长10-25厘米,管部短,黄色;檐部略后仰,锐尖或渐尖,具锥状尖头,亮白色,有时带绿色。肉穗花序圆柱形,长6-9厘米,粗4-7毫米,黄色:雌花序长1-2.5厘米;雄花序长5-6.5厘米。子房3-5室,渐狭为花柱,大部分周围有3枚假雄蕊。浆果短卵圆形,淡黄色,直径1-1.2厘米,有宿存花柱;种子倒卵状球形,直径3毫米。花期2-3月,果8-9月成熟。
繁殖方法
繁殖以分球繁殖为主。植株进入休眠期后,剥下块茎四周的小球,另行栽植。也可播种繁殖,种子成熟后即行盆播。发芽适温20℃左右。
分株:当5~6月花后,老叶逐渐枯萎,并长出新叶时或9月中旬换盆时,将母株周围的小块茎剥下,分级上盆。一般栽植后3个月开花。
播种:以室内盆播为主,发芽适温为18~24℃,播后15~20天发芽,实生苗需培育3~4年才能开花。
栽培技术
盆栽
一、配土盆土宜肥沃,中性或偏酸性,可用细碎塘泥土(或粘质细沙土)2份,腐叶土(或堆肥)1份,加入适量过磷酸钙及腐熟的人畜粪便,混合而成。
二、繁殖通常在花后,剥取块茎四周小球培养一年,来年开花。经过试验,笔者发现利用根蘖分株法当年就可开花。
具体做法是: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结合换盆,将发育良好的大形分株带根用手掰开(最好不用刀),植于准备好的盆中。如用做切花,可多植2至3个分株,栽后置于阴凉处。采用此方法繁殖,当年9—10月份就可开花。
管理
1、光照温度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和干旱。生长适温为15~25℃,夜间温度不低于13℃,若温度高于25℃或低于5℃,被迫休眠。马蹄莲喜水,生长期土壤要保持湿润,夏季高温期块茎进入休眠状态后要控制浇水。土壤要求肥沃、保水性能好的黏质壤土,pH值在6.0~6.5之间。
2、浇水施肥
马蹄莲喜湿润、肥沃土壤,即常说的“大肥大水”,生长期间要多浇水。追肥可用腐熟的豆饼水等液肥与化肥(复合肥或磷酸二铵)轮换施用,每隔2周追施一次。追施液肥时,切忌肥水浇入叶鞘内以免腐烂。以前有人提到:“见花蕾停肥”。经试验对比后,笔者认为见蕾后应增加施肥量,从而保证其花期长,花大而艳,并使花蕾不断,常年开花。
3、硫酸亚铁的使用
在盆栽马蹄莲中,追施硫酸亚铁是试验的重要环节。追施硫酸亚铁能使马蹄莲叶片变大、变厚、变绿,平滑有光泽,叶柄不易伸长,从而保证叶片美观。同时能促进花蕾形成,延长花期。具体方法是:将硫酸亚铁稀释成2%的溶液,每隔1个月浇施一次,每次要浇透。
栽培禁忌
一、忌低温干燥。马蹄莲性喜温暖湿润,不耐寒,冬季室内温度一般不得低于10℃否则影响开花。生长开花期,注意保持盆土湿润,经常用温水喷洗叶面,以保持鲜绿清新。
二、忌烟尘污染。马蹄莲牛长开花要求空气清新,对烟比较敏感。炉灶煤烟、油烟都会使马蹄莲生长不良,以致引起黄叶、落花。
三、忌光照不足。马蹄莲生长期间和开花期均喜光照;尤其春节前后开花时节,若光照不足,就会导致抽出的花苞不开而落。
四、忌通风不良。冬季室内通风不良,常发生介壳虫为害,并伴随煤烟病的发生。介亮虫数量不多时可用软刷刷掉。煤烟病可用清水擦洗煤烟黑粉;严重时喷施1500倍托布津或多菌灵防治。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马蹄莲花有毒,内含大量草酸钙结晶和生物碱等,误食会引起昏迷等中毒症状。
其毒性为块茎、佛焰苞和肉穗,花序有毒。咀嚼一小块块茎可引起舌喉肿痛。鲜马蹄莲块茎适量捣烂外敷可治疗烫伤。禁忌内服。误食一点点都会引起呕吐,但煮过后可以喂野猪,煮过的叶子可以治轻微头痛,但药用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观赏价值
马蹄莲挺秀雅致,花苞洁白,宛如马蹄,叶片翠绿,缀以白斑,可谓花叶两绝。清吞的马蹄莲花,是素洁、纯真、朴实的象征。国际花卉市场上已成为重要的切花种类之一。
常用于制作花束、花篮、花环和瓶插,装饰效果特别好。矮生和小花型品种盆栽用于摆放台阶、窗台、阳台、镜前,充满异国情调,特别生动可爱。马蹄莲配植庭园,尤其丛植于水池或堆石旁,开花时非常美丽。
植物文化
马蹄莲花语:博爱,圣洁虔诚,永恒,优雅,高贵,尊贵,希望,高洁,纯洁、纯净的友爱,气质高雅,春风得意,纯洁无瑕的爱。
白色马蹄莲清雅而美丽,它的花语是“忠贞不渝,永结同心”。
红色马蹄莲象征圣洁虔诚,永结同心,吉祥如意,清净,喜欢。
粉红色马蹄莲:象征着爱你一生一世。
病害防治
彩色马蹄莲常见病害主要有细菌病害、真菌病害和虫害,下面予以分别介绍。细菌病害欧氏菌:欧氏菌病害也称软腐病,是由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种引起的。被感染的叶片和茎变为深绿色,有坏死斑和腐斑,并分泌粘液,最终植株倒掉。块茎同时也开始腐烂,并有恶臭。当植株生长不良时,可通过一些小的伤口造成感染。这些细菌也可分泌一些酶来溶解细胞壁而穿透植株。如果植株干燥,被感染的植株和其生长的土壤应小心地移掉。应注意在种植前需将那些被感染的块茎尽早挑出来,并进行消毒预防。对欧氏菌感染的敏感程度也因品种的差异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黄色和橙色的品种比白色和奶油色的品种容易感染。最好的控制方法是在栽培时,自始至终为植株提供一个最佳的生长环境,使其能够保证不受干扰地进行发育。彩色马蹄莲的生长环境应达到以下的要求:
提供足够的水分(不要种植的太浅;当土壤变干时再浇水);
土壤的排水性能要好,以防止过湿情况的发生;
避免温室中的温度过高,特别是相对湿度大时;
防止植株和块茎受损伤(防止风对植株的损伤,注意不要让除草剂影响植株的生长,在收获和处理时的操作要小心);
防止其他真菌病害和虫害造成的损伤。(例如由腐霉菌或丝核菌引起的损伤可能为欧氏菌的侵入提供一个港口);
不要过多地使用氮肥,因为每公顷超过150kg的氮肥用量很容易引起欧氏菌的感染。
块茎收获后应尽快干燥:收获后在头一周内有时间延误的话,会造成以后大量的损失。真菌病害腐霉菌:该真菌会引起根部的腐烂,导致植株对水分的吸收受到限制。进行轮作和精确的灌溉(以及排水)是预防感染的重要因素。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蒸汽消毒并用杀菌剂处理。
丝核菌:该真菌在近地面处对植株的芽造成损伤。可使用甲基立枯磷和氟酰胺来处理土壤对该菌进行控制。
青霉菌:该菌在块茎储藏时可造成感染,造成块茎在储藏时和储藏后的损坏,特别是当块茎受过机械损伤、储藏室相对湿度过高或微环境中空气流动不足时容易发生。提供足够的空气流动可防止该病菌的发生。还可使用杀菌剂对块茎进行消毒,如克菌丹。
灰霉菌:可在花和叶片上发生。在露天栽培时每隔10天进行杀菌剂和杀虫剂结合的预防是有必要的。灰霉菌的感染在叶片上几乎都表现为形成小的斑点。在8月底或9月初只打一次进行预防就已经足够了。虫害蓟马和蚜虫在植株的整个生长过程中都会造成伤害。在采花前用对硫磷喷洒两次,在栽培过程中,每隔7~10天可使用乙酰甲胺磷或溴氰菊酯进行预防。
主要病害
马蹄莲软腐病
名称:马蹄莲软腐病
症状:
软腐病主要发生在马蹄莲茎基部和根状茎。感病植株首先在近地表的茎基部发生软腐,病害向上蔓延使叶片枯萎死亡,向下发展使根状茎粘滑软腐。花梗感病后,花变褐色,花梗很快腐折倒。
病原及发病规律:
马蹄莲软腐病是细菌性病害,病原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变种。通常在5份以后植株开始枯黄时,如花盆内有雨水积存,这时马蹄莲的根状茎最易发生腐烂。该细菌也引起风信子软腐病
防治办法:
1.挖根状茎时,彻底剔除严重感病的根状茎,或切除腐烂部分,换掉病株周围的土壤,以减少侵染源,控制病害发生。
2.用1000PPm农用链霉素浇灌病土。
马蹄莲根腐病
名称:马蹄莲根腐病
症状:
根腐病多在马蹄莲临近开花时发生。一般是植株下部或外层叶片最先变褐枯萎,病害不断向内层叶片发展、蔓延。已开放的花,其顶端变褐色,有时这种褐色可一直发展到叶柄和花梗,花姿畸形。将病株拔起,可见到很多根系已腐烂,剩下的根呈水渍状软腐,仅留下表皮,呈中空管状。病害从吸收根逐渐向根状茎蔓延,最后根状茎呈海绵状干腐。
病原及发病规律:
马蹄莲根腐病是由真菌中的隐地疫霉菌侵染引起的。病菌在土壤内存活,是一种由土壤传播的危害,简称土传播病害
防治办法:
1.根状茎消毒彻底切除根状茎上的病斑,待干燥后,再用50℃温水浸泡1小时,或用1%过乙酸溶液浸泡10分钟后再栽植。经过消毒处理的根状茎比未经处理的开始生长较慢,因此,最好提前半个月种植。
2.土壤消毒病土和盆钵须热力灭菌后,方能再用。也可用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配成0.4%浓度喷洒土壤,但必须在种植前处理。
马蹄莲叶斑病
名称:马蹄莲叶斑病
症状:
染病叶片产生淡褐色至黄褐色的病斑,多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少数病具有不明显的轮纹。病害发展到后期,病斑中央产生许多黑色小点状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
病原及发病规律:
马蹄莲叶斑病是真菌性病害,由交链孢菌侵染引起的。该病菌在马蹄莲的病叶残体中越冬,借气流传播。夏季当荫棚内温度高、湿度大时,病害蔓延极快,每年以7~10月份危害最重,进入秋末后,病害逐渐减少并停止发展。但在温室内此病可长年发生,冬季入室的病株,在温室气温18~20℃时,病害可继续发展和蔓延,这些带病植株便成为健康植株的传染源。在通风不良和养护条件差的情况下,发病普遍。
防治办法:
1、加强栽培管理生长季节应根据马蹄莲的习性,将其放在荫棚下,使之生长健壮,减少发病。如置于阳光下直接曝晒,会削弱植株生长势而有利于发病。冬季在温室内也应将马蹄莲放置在北面。合理施肥,以促进植株生长旺盛,提高抗病力。
2、及时清除侵染源生长期发现病残叶及时清除。冬季入室前,彻底清除病叶残体,并集中处理,保持土面清洁,减少侵染源。3、药剂防治发病普遍且严重的花圃,在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每15天1次,一般连续喷3次即可。
马蹄莲叶霉病
名称:马蹄莲叶霉病
症状:
叶霉病主要危害马蹄莲的叶片,病斑多发生在叶尖和叶缘处。顺片首先由叶尖、叶缘开始失绿变黄,随后逐渐沿叶脉蔓延,并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害发展到后期,病叶背部产生墨绿色霉层。
病原及发病规律:
马蹄莲叶霉病是真菌中的球孢枝菌侵染所致。此菌是弱寄生菌,因此多发生在衰老的叶片上。在其他寄主上危害衰弱的花、果及枝干,如小苍兰叶霉病、女贞叶斑病、油棕叶霉病、文殊兰的花腐病和令箭荷花的霉斑病等。该病菌以菌丝或菌丝块在病株残体或在种子上越冬。翌年越冬病菌首先侵入弱的幼苗,成为传染源到植株生长后期进行传播蔓延,引起危害。
防治办法:
1.提高植株抗病力。叶霉病的病原菌是弱寄生菌,当植株生长衰弱时易被侵染,因此,必须加强管理,注意圃地卫生,及时拔除杂草,精心注意排灌,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是防治此病的重要措施。
2.采收无病植株的种子,避免将带菌的种子作繁殖材料,或在播种前用0.2%多菌灵种30分钟消毒处理后再播。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北京、江苏、福建、台湾、四川、云南及秦岭地区栽培供观赏。原产非洲东北部及南部。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和干旱。生长适温为15~25℃,夜间温度不低于13℃,若温度高于25℃或低于5℃,被迫休眠。马蹄莲喜水,生长期土壤要保持湿润,夏季高温期块茎进入休眠状态后要控制浇水。土壤要求肥沃、保水性能好的黏质壤土,pH值在6.0~6.5之间。
该文章由作者:【银枪小霸王】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