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与爱(江苏卷高考作文题)

作为高考大省的江苏省,其高考卷最受人关注。

随2012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2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n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忧与爱(江苏卷高考作文题)

作文题目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满分作文

高考优秀作文胜在以情动人

高考语文阅卷作文组组长何永康

这优秀记叙文,均有一个明显的优点:以情动人。

父亲陪女儿去上海治病的一篇,情感的峰巅是父亲得知女儿平安无事后,“站在雨中,站在那些软塌塌的枯叶上放声大哭。”故作者水到渠成,简洁抒情:“永远记得那个落着雨的冬天,父亲用他的‘忧与爱’织成了布,做成了伞,挡住了一切风雨,只为了他的女儿。”

外婆病危放弃治疗一篇,更是掀起了惊天动地的情感潮汐,她老人家担忧子女因母病陷入经济困境,决定悄悄归去,不当儿女的拖累。这是最后一瓣母爱,也是最伟大的、令人心碎的母爱,铁石心肠也会为之动容!故本人在阅后借“石榴花”写了一首七绝(见评语),以表由衷的敬意。

考生小友们,当你提笔写记叙文的时候,请选取那些最能打动自己情感弦索的人和事吧!只有自己感动了,才能打动他人,特别是阅卷老师。

那么议论文呢?它以说理为主,要不要有“情感”呢?要!鲁迅先生的杂文如投枪、匕首,富有极大的理论穿透力和杀伤力。然而,它的背后,它的字里行间,无不流动着先生的炽热情感激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江苏考生处理议论文中的情感因素时,把握得不太理想,往往“以情代论”,写成了议论性的抒情散文。这,有待改进。

写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何永康

如今高考作文中请古代名人、当今名人来帮忙的,太多太多了。前年考《绿色生活》,一二十万“陶渊明”和“梭罗”忙不迭地前来报到。今年“比较忙”的有屈原、杜甫和范仲淹先生,因为他们都有关于“忧”、关于“爱”的不朽名言。我们不会一概否决古今“名人”的介入,写得好,同样生色。

但是,说实话,这很难如愿,因为他们的“目标”太大、太明显,已经被人们说千道万、“油水”基本上榨尽了,要想别开生面,难于登“蜀道”。而且,十几万、数十万考生一齐扑向几个“名人”,重复率极高,撞车频繁,再好的话头也被汹涌“大流”淡化了。

怎么办?写自己,写自己的酸甜苦辣,写自己的喜怒哀乐。

“自己”,总是富于“个性”的。在高明作家的笔下,每一个人都是“典型”。这是传统文艺理论的“套话”,但不可忽视。本版发表的“考语文,别喝水”,令你发出“苦恼人的笑”,笑后陷入沉思。

还有那位比考生还要紧张的“老班”,她的唠唠叨叨,她的前言不搭后语,她的踮起三厘米鞋跟、蹑手蹑脚,无不令人心旌摇曳。这是从自己生活中捕捉到的活蹦乱跳的“小水珠”,委实可爱极了,它们都是“这一个”,绝对不会混于“鱼目”。

写“自己”,总是最容易动感情的。自己不感动,焉能动人?故高明的考生,往往在自己的情感天地中选择那些一想起来就会落泪或欢笑的人和事,如本版发表的“桃花坞旧事”,作者对自己的“舅爷”真的从心坎儿里动感情了,所以写得“绵远悠长”,“能把人的魂儿勾走”(作文里的话)。

有人说,如今的高中生“没有生活”,因为他们只知道温课迎考,生活面十分狭窄。这话就有点“那个”了!什么人“没有生活”?只有停止了呼吸的人。咱们的高中生尽管处于重重压力之下,但作为一个大活人,一个风华正茂的大活人,怎么可能“没有生活”呢?有,只待你自己去发现罢了。前面提及的“考语文,别喝水”,多么平常,多么无奈,又是多么容易出彩啊!

今年四十八万考生,几乎每个人都碰上了这桩尴尬事,然而,只有这一位考生写了它,而且写得有情感、有韵味,美好极了。为什么?因为他是自己生活的有心人,他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故而,他成功了……

发现“亮点”,迸发“亮点”

何永康

本报刊登的两篇2012年高考优秀作文,均有构思上或文字表述上的“亮点”,让阅卷老师的眼睛不由得一亮。有了这一“亮”,你的分数就可能“更上一层楼”了。

早先我说过,“亮点”就是“亏他想得出来”,一种令人神往的“机智”。譬如第一篇,写儿时随老祖母买“山楂糕”,有几句便是行文上的机智:“来块山楂糕!”“好咧!”只见伙计取下一块糕,拿出一张暗黄的油纸,三下两下就包好了,然后祖母的一分钱便从衣襟里滚了出来,‘口当(一个字)’的一声落入盘中。”

这“口当(一个字)”的一声,简直好听极了,令读者心驰神往,甚至热泪盈眶。

这是生活的赐予,凭空想不出来。此文的后半部分,写“我”给自己的小儿子买传统的“山楂糕”,谁知小朋友不屑一顾,更不知“太奶奶”是谁,继续“咔嚓”他的薯片。如此对比,如此反差,自然而然地带出了“我”的“新忧”:“清甜的味道一点都没变,或许早已都变了……”这是总体构思上的“机智”,“忧”与“爱”到此时已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了!

要想进入“优秀作文”行列,或者“准优秀作文行列”,必须有“亮点”,这是毋庸置疑的。请高三学生认真品味生活,捕捉稍纵即逝的诗意的灵感,坚持数年,必有收获。待到高考临场时,你即使没有“太阳”,也会有“月亮”,也会有“星星”,起码也会有一两只小屁股上闪光的“萤火虫”……

该文章由作者:【张德邻】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