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凤清于老凤声(出自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

这句诗出自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芙蓉万里潇湘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化用这两句诗。当是赞美湖南的风土人物,必会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雏凤清于老凤声(出自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

出处

唐·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意为:遥远的丹山道上,美丽的桐花覆盖遍野,花丛中不时传来雏凤清脆圆润的鸣声,应和着老凤苍亮的呼叫,显得更为悦耳动听。冬郎,是晚唐诗人韩偓的小名。他的父亲韩瞻,字畏之,李商隐的故交和连襟。公元851年(大中五年)秋末,李商隐离京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韩偓才十岁,就能够在别宴上即席赋诗,才华惊动一座。公元856年(大中十年),李商隐返回长安,重诵韩偓题赠的诗句,回忆往事,写了两首七绝酬答。这是其中一首的最后两句。

诗人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冬郎父子比作凤,以“雏凤清于老凤声”表明青出于蓝,抽象的道理从而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如此还不够生动。诗人又联想到,传说中凤凰产在丹山,它喜欢栖息的是梧桐树。经过想象的驰骋,便构成这样一幅令人神往的图景:遥远的丹山道上,美丽的桐花覆盖遍野,花丛中不时传来雏凤清脆圆润的鸣声,附和着老凤苍凉的呼叫,显得更为悦耳动人。这是非常富于诗情画意的描绘。“芙蓉万里潇湘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化用这两句诗,当是赞美湖南的风土人物,必会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该文章由作者:【吉永之脸】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