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汉语词汇)

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福字、窗花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联(汉语词汇)

起源与发展

春联概述

春联,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学形式。它平仄合律、对仗工整,用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余亚飞《迎新岁》称:“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传统春联是由人手以毛笔书写,现在亦有机器印制的春联。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每幅春联都有横批。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也叫对联。春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内容要有意义。有些地区“春联”也是各种春贴的统称,而有些地区又把条状、不成对的春贴称为春条。

传说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春联起源与发展

起源: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宋代: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主要类别

横披、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使用方法

.贴春联

贴春联

贴春联(5)

按照各地习俗的不同, 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意即贴春联)”一说,春联什么的都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贴,但大多数还是照个人的时间安排来选择贴的时间。“地增鸿连满门财,天赐吉祥全家福。”根据普通话上下联均以第二声阳平收尾,根据平水韵还能区分平仄。在没有横批而且上联气势弱于下联才使用上仄下平。

对联的上联贴哪边?

要看 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另外,对联除了对仗等要求外,一般应上仄下平,就是上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上声和去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在平声。(阴平、阳平)

摘春联

与贴春联有比较集中的时间不同,摘春联的时间各地差异较大。依照各地民俗的不同,分有整年说、过节说和自然脱落说三种主要类型。

整年说。春联有喜庆吉祥之意,所以“旧”春联需等到来年贴春联的时候才 摘除并贴上新的春联,寓意 辞旧迎新,福运一年。在这一整年里,如果春联有破损,需及时修补。

过节说。春联作为 驱赶“ 年兽”的法宝之一,待到“年”过完后,春联就可以摘了。按各地民俗的不同,有农历“ 正月十五” 元宵节算作过完年的,也有农历“ 二月二” 龙抬头的时候算过完年的等等。随着城市的发展,出于市容市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考虑,一些地方和单位也有在春节长假期间或是春节长假之后摘除春联的统一要求。

自然脱落说。所谓自然脱落就是把春联贴上后就不顾不管,任凭春联被风吹雨打,自然脱落。亦或看到春联被风吹雨打后破烂不堪了,就直接摘掉。

烧春联

对于摘下来的春联,还有“烧春联”一说,就是将摘下来的旧春联烧掉,寓意将所有的 晦气烧掉。

中国民间有一种神话的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烧掉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 玉皇大帝报告民间的情况,希望 天神能给民间的家庭带来 好运等等美丽的传说故事。

由于春联在民俗里属于 祥物,所以肆意破坏( 焚烧、 撕毁、 涂画等)春联的行为是一种 不道德行为。

倒福典故

来历情况

同时,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如果把“福”字倒着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是“福到了”。

基本解释

“福”字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中国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相关传说

“福”字倒贴在中国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 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皇后。

习俗建设

中国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桃、 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 龙凤呈祥等。过去中国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

通常春联有两副直联一幅横联,直联的每幅最后一字有平、上、去、入等声韵(接近国音四声法,但有出入)。

写作规范

春联既是根据中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又是借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它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尽管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往往就是绝妙的对联,但只有在它们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它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具体要求如下: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

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

就是说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上下联的词性,就是说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要对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对。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两联词组相同。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和“高”都是动词。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切忌合掌

所谓“合掌”,语义重复,浪费笔墨。对联是文章中最精练的文体,决不允许浪费笔墨。为了以较少的文字提供较多的信息,必须避免上下两联说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联中用“震乾坤”对“惊世界”,“发祥光”对“腾瑞气”,也都是语义重复,都属于“合掌”的毛病。

选好横披

横披,又叫横批,横额,横联。横披与春联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横披,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换句话说,一句横披,就是一副对联的内容的升华,是春联的主题,更是点睛之笔。横披在写作手法上,常见的可分为三种形式:

一是春联写意,横披题名,如“欢度春节”、“新春大吉”等,直接点名贴春联的目的;

二是春联写意,横额点睛,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的横披是“吉星高照”,则是揭示出实现春联内容的关键所在就是“吉星高照”,属于点睛之笔;

三是联披互补、相辅相成,如,“减负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扶贫解困,潇潇春雨总关情”的横批是“前程似锦”,则是与春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对党中央“常送暖”和“总关情”的无比感激之情,也赞颂了党前程远大,辉煌灿烂。

张贴方法

通常春联有两幅直联,每幅的最后一个字有阴平、阳平、上、去等声调,正确的贴法是:面对大门,上联即尾字为上声、去声的(普通话注音第三、四声)在右边,下联即尾字为平声的(普通话注音第一、二声)在左边。而横批,传统写法为从右向左,建国后新排版规定为从左向右,两种都可。

误区解析

很多人认为既然横批很多都从左向右写和念,那么门上的对联也应该由左向右贴和念,即左为上,右为下。但是,根据排版规定,横批文字从左从右写和念都可以,竖写文字排版则应由右向左。因此春联的正确贴法和念法也应右为上,左为下,而不能因为横批从左向右写就左为上,右为下了。

范例

天增岁月人增寿(右)

春满乾坤福满堂(左)

生意兴隆通四海(右)

财源茂盛达三江(左)

爆竹声中辞旧岁(右)

梅花香里报新春(左)

天赐平安福禄寿(右)

地生金玉富贵春(左)

春联欣赏

户户金花报喜 家家紫燕迎春

华夏年年腾骏业 新春岁岁展宏图

春入春天春不老 福临福地福无疆

春风送春处处春色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华夏龙兴 阳春燕舞

人有鲲鹏志国呈龙虎姿

凤来春正好龙起日初长

国远国兴凭国策龙飞龙跃靠龙人

喜庆花红送玉兔吉祥爆竹接金龙

十亿神州春日起千秋华夏巨龙飞

美酒千樽欢送玉兔归山赞歌万首喜迎金龙出海

南疆雨北国风风调雨顺东海龙西山凤凤舞龙飞

玉兔归时深慕人间春色美金龙起处喜看华夏蓝图新

龙年龙裔看龙腾龙飞天上春节春风送春到春满人间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三阳开泰四喜临门

一门五福三多九如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祖国山河好人民岁月新

东风吹柳绿春雨润花红

同心兴大业携手振中华

人勤春来早家和喜事多

万家腾笑语四海庆新春

祖国山明水秀中华人杰地灵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田园风光绝好农家岁月更新

一夜连双岁岁岁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

日丽风和绣出河山似锦年丰物阜迎来大地皆春

人增寿算天转阳和

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 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

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 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同过新年

处处红花红处处重重绿树绿重重

风送花香红满地地满红香花送风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中国出人才人出国中

庚日多晴游子乐辰星常曜太平年

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

雷鸣龙起蛰泥暖燕含春

顺雨调风龙气象锦山绣水凤文章

龙腾碧海赞海阔舞蓝天领天高

该文章由作者:【九门大提督】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