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由来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33-1896)于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他的家人是奥洛夫·鲁德贝克的后裔,他是17世纪瑞典最著名的技术天才,在这个时代,瑞典是北欧的一个大国。诺贝尔能说一口流利的几种语言,并写诗和戏剧。诺贝尔还对社会与和平相关的问题非常感兴趣,并持有在他那个时代被认为是激进的观点。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兴趣体现在他设立的奖项上。
在即将辞世之际,诺贝尔立下了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根据他的这个遗嘱,从1901年开始,具有国际性的诺贝尔创立了。并于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的授奖仪式。
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央银行)于成立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原则:是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有重大价值贡献的人,并优先奖励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贡献者。
诺贝尔遗嘱
诺贝尔在遗嘱中,把大约100万瑞典克朗赠与十多名亲友,余下部分(3100万瑞典克朗)用于设立诺贝尔奖,遗嘱中关于诺贝尔奖的内容如下:
我,签名人艾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现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
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这是我唯一有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置的遗嘱,一概作废。
设置
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经济学奖:
颁发诺贝尔奖的发奖仪式都是下午举行,这是因为诺贝尔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30去世的。为了纪念这位对人类进步和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在1901年第一次颁奖时,人们便选择在诺贝尔逝世的时刻举行仪式。
科学奖和医学奖已证明很少引起争论;而文学奖与和平奖,则因其本身性质特殊,最易导致意见分歧。和平奖常常保留。
关于奖金
约154万美元
诺贝尔奖的奖金总是以瑞典的货币瑞典克朗颁发,每年的奖金金额视诺贝尔基金的投资收益而定,1901年第一次颁奖的时候,每单项的奖金为15万瑞典克朗,当时相当于瑞典一个教授工作20年的薪金。1980年,诺贝尔奖的单项奖金达到100万瑞典克朗,1991年为600万瑞典克朗,1992年为650万瑞典克朗,1993年为670万瑞典克朗,2000年单项奖金达到了900万瑞典克朗(当时约折合100万美元)。
从2001年到2011年,单项奖金均为1000万瑞典克朗(在2013年,折合约154万美元)。金质奖章约重270克,内含黄金,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图案不同,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和词句都不一样。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限于1500人到1800人;男士必须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庄重的晚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意大利小镇圣莫雷(诺贝尔逝世的地方)空运而来。
如何花费
荣誉与声望无价。学术贡献更无可衡量。但除此之外,关于诺奖,人们其实也有兴趣知道获奖者是怎么动用那一大笔奖金的。别怪我们太世俗,不过是想了解下大师们在花掉奖金时,是否也会表现出他们在科研工作中所擅长的创造性?
诺贝尔基金会执行长拉斯·海肯斯坦认为,获奖者的用钱方式,一般取决于他们来自哪个国家、本身的财力、收入以及处在人生中的哪个阶段。以前也有过诺奖得主因为担心退休后的养老问题,就将钱全部放进瑞银等着收取利息的。
从以往经验来看,这些诺贝尔奖得主们使用奖金的方法的确是多样化:有因此得以维系生活的(原本正在贫困线上挣扎)、有一下子还清了抵押贷款的、有为高端生活锦上添花的、有用于资助战后重建的、也有将奖金用于学术研究——提携晚辈、资助同行的,甚至于还有,忙到一直没空理这笔巨款的。
别出心裁型
其中比较别出心裁的,像是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理查德·罗伯茨爵士,他在自己房前装上了一个槌球草坪;
2001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保罗·纳斯,他当即决定升级自己的摩托车;
2005年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当记者问到她这件事时,她停顿了一下,然后回答奖金对她意味着“经济独立”。
慈善公益型
199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德国分子生物学家C.N.福尔哈德,建立了一个慈善团体,帮助年轻女性科学家抚养孩子、购买洗衣机什么的,进而支持她们继续投身科研;
至于还没时间琢磨如何处理这笔钱的则是2012年的物理奖得主之一塞尔日·阿罗什,他太忙了。而通常大师们在获奖后的第一年,都要忙于出席会议、讲座和颁奖典礼。
而早时年间的大师们呢?1921年物理学奖得主,著名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把所有奖金留给了第一个妻子和两个儿子;1903年和1911年的两届得主居里夫人,所有奖金都投入到科研中。
购房置业型
至于普遍比较受欢迎的选项,那就是房地产了(但是2012年文学奖得主莫言则坦言,所获奖金仍不够在中国首都北京市区购房)。
后来有媒体爆料,莫言在北五环买房。该小区房价在每平米一万八左右,在北京算是低价房,如果莫言居住的公寓有200平米,房价在360万元左右,占去他诺贝尔奖金的一半。但近日莫言接受采访表示:“(诺贝尔奖金)还囤着没花呢。”记者又问他是否已买房,莫言表示“还在看”,或许目前的住房让莫言并不满意,以“大文豪”身份住在此地确实有点“屈居”,以后应该还要“更上一层楼”。
1993年医学奖得主之一菲利普·夏普,奖金就用于购置了一栋费德勒式上百年的老房子。他直言奖金实在是诺贝尔奖美好的一部分,当然,更重要的部分则是一种“承认”。而沃尔夫冈·凯特纳,在2001年与两名同事共享诺贝尔物理奖后,也把奖金用在购买房产和孩子的教育费上。不过据他说,缴税给美国政府已经花去不少,所剩并不很多了。
按照诺贝尔最初的意愿,理想的奖金额度,应该能保证一位教授在20年不领取薪水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进行他的科研事业。不过2001年以来,诺奖奖金的名义价值虽然固定下来,每年都是1000万瑞典克朗。但实际上因为全球经济低迷和汇率变化问题,奖金的实际价值正有所下降。
评选流程
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经济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该委员会三年一届。根据诺贝尔基金官方网站的介绍,诺贝尔奖的评选程序与时间表如下:
1、提名工作在评选和颁奖的前一年开始。每年的9月,诺贝尔委员会向提名人发送邀请函和提名表格,物理、化学、生物和医学、经济、和平奖大约各发出3000份邀请函,文学奖大约发出600-700份邀请函。诺贝尔奖对提名人的资格有严格的限制,通常只有如下几类人选才有资格成为提名人:皇家瑞典科学院成员;曾获得该项诺贝尔奖的人;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冰岛5国各大学相关学科的教授;当年9月前由皇家瑞典科学院决定认可的大学教授、科学家。
此外,一国作家协会或类似机构的主席可能成为文学奖提名人,一国中央政府或国会成员、国际法庭大法官、大学校长、社会科学教授、和平研究机构和国际事务研究机构负责人、挪威诺贝尔学院的卸任顾问可能成为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人。自我提名和不符合资格人选的提名无效。
2、每年的1月31日为当年度诺贝尔奖提名截止日期,此后收到的提名被计入下一年度。近年来,物理、化学等奖项通常会收到250-350个被提名人选,而和平奖大概有140个被提名者,许多被提名者会同时得到多个提名。
3、3月至8月为咨询与遴选期。由于涉及的领域和学科不同,各个奖项的具体遴选办法和时间表不尽相同。化学、物理、生物与医学、经济学奖项由各委员会在初步遴选后将资料传给该领域指定的专家,让他们对候选人的成就作出评估,此后才确定最终候选人并连同委员会全体成员签名的报告一起,上报皇家科学院或卡罗琳斯卡学院诺贝尔大会(Nobel Assembly)。
文学奖由诺贝尔委员会经两次遴选确定5个最终候选人,斯德哥尔摩文学院的全体成员在6月至8月的整个夏天阅读5人的作品,并在9月份聚在一起讨论和比较。和平奖由挪威诺贝尔学院遴选出小名单后,还要送给学院聘请的永久顾问和临时顾问进行评估。
4.、每年10月上旬由各个奖项的颁发机构通过投票来确定获奖人选,一旦确定即为最终决定,不接受申诉。如今,获奖结果会在对外宣布前几分钟电话通知获奖者,这种斯德哥尔摩来的电话通常是突如其来,许多人都毫无准备,有人正在看牙医,有人正在喝啤酒,有人在逛超市错过了电话,1991年的化学奖获得者夏德?恩斯特则正在飞越太平洋的飞机上,机长接到电话转告了他。
5、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忌辰为颁奖日。物理、化学、生物和医学、文学、经济学5个奖项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大厅颁发,和平奖在挪威奥斯陆市政厅举行。除和平奖可以颁给个人或机构外,其他奖项只颁发给个人,且同一奖项最多只能同时颁发给三人。获奖者将领取一块奖牌,一个获奖证书,和一份确认奖金金额的文件。
评选过程
9月:寄出邀请函。诺贝尔委员会向够资格提名的人发出邀请提名的信件。
2月(次年):提名截止。
2月至3月:产生小名单。
3月至8月:顾问审查小名单。
10月:产生诺贝尔奖得主。
12月:诺贝尔奖得主得到奖金。
华人获奖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海外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
①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1946年移居美国,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奖(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时年31岁。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1945年移居美国,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时年35岁。
②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丁肇中和伯顿·里克特由于1974年发现了J/ψ粒子而同时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③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1962年移居美国,1974年加入美国国籍,1986年以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与赫施巴赫及约翰·波兰伊共获诺贝尔化学奖,时年50岁。1994年放弃美国国籍,返回台湾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④丹增嘉措:1935年生于青海省。198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年54岁,当时以政治难民身份领奖。
⑤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祖籍江苏苏州太仓,美籍华人。1997年因“发展了用雷射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9岁,2008-2012年任美国能源部部长。
⑥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平顶山,美籍华人,1998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崔琦、哥伦比亚大学的霍斯特·路德维希·施特默及史丹佛大学的劳克林三人因“他们发现了电子量子流体现象,一种新形态的量子流体,其中有带分数电荷的激发态”而获得获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59岁。
⑦高行健:1948年生于江西,祖籍江苏泰州。1987年移居法国,1997年加入法国国籍。2000年高行健因为作品《灵山》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
⑧钱永健:1952年出生于美国,祖籍浙江杭州,美籍华人。日裔美国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以及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因为发现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突出成就分享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他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美国华裔化学家。
⑨高锟:1933年出生于中国上海金山区,英美双国籍,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2009年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与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的韦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共同获得2009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75岁。
诺奖逸事
次数
法国籍波兰裔科学家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第一位两次在不同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1903年物理学奖:发现放射性与钋元素
1911年化学奖:提炼出镭
美国科学家莱纳斯·鲍林,第一位以唯一获得者身份两次在不同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1954年化学奖:化学键的研究
1962年和平奖:反对核武在地面测试
美国科学家约翰·巴丁
1956年物理学奖:发明晶体管
1972年物理学奖:建立超导BCS理念
英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
1958年化学奖:测定胰岛素分子的结构
1980年化学奖:核酸DNA序列的确定方法
逝世者得奖
诺贝尔奖原则上仅能授予在世者,但有三次例外。一为193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里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特(Erik Axel Karlfeldt),二为1961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达格·哈马舍尔德(Dag Hjalmar Agne Carl Hammarskjöld),三为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拉尔夫·斯坦曼(Ralph Marvin Steinman)。
最巧合:生日献礼
2007年10月10日,2007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公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为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而幸运获奖。巧合的是,当天正好是埃特尔71岁生日。
最郁闷:等了55年
1911年,劳斯就公布了肿瘤是由病毒引起的伟大发现,但是,一直没有引起诺贝尔奖委员会关注,结果劳斯等了55年直到85岁才获奖。
最年轻:17岁获奖
到目前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获奖者是巴基斯坦人马拉拉·优素福·扎伊。2014年10月10日,因“为受剥削的儿童及年轻人、为所有孩子的受教育的权利抗争”,与凯拉什·萨蒂亚尔希共同获得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为该奖项最年轻的得主。
最年长:88岁圆梦
迄今,年龄最大的诺贝尔获奖者是美国人雷蒙德·戴维斯,他由于在“探测宇宙中微子”等领域的开创性工作而获得2002年物理学奖,当年他88岁。戴维斯已于2006年去世。
最集中:居里家族
居里夫人和丈夫曾经获得诺贝尔奖,后来居里夫人又再次获奖,而20多年后,他们的长女也和丈夫约里奥一起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继承了居里夫妇的科学事业。
世界大学诺贝尔得主
第一名英国·剑桥大学88位
主要校友有:克伦威尔、牛顿、达尔文、拜伦、弥尔顿、罗素、怀特、凯恩斯、维特根斯坦、霍金、马尔萨斯、卢瑟福、莫里斯。其他诺奖得主Lord Rayleigh(发现氩)、Owen Richardson(创建理查森定律)、James Chadwick(发现中子)、Ernst Chain9(发现青霉素)、Patrick Blackett(核物理和宇宙辐射)、Richard Synge(开发分区色谱)、Frederick Sanger(发现胰岛素分子结构)、Francis Crick(决定DNA结构)、John Hicks(创建均衡理论)、Antony Hewish(发现脉冲星)、Cesar Milstein(发展单克隆抗体生产技术)等。
第十一名到第二十名是:
第十一名是美国康奈尔大学(41位)
第十二名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37位)
第十三名是德国慕尼黑大学(36位)
并列第十四名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与美国纽约大学(33位)
第十六名是美国耶鲁大学(32位)
第十七名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31位)
第十八名是瑞士联邦理工学院(亦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30位)、
第十九名是德国柏林洪堡大学(29位)
第二十名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26位)
第二十一名美国洛克菲勒大学(24位)
第二十二名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24位)
第二十三名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23位)
第二十四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19位)
第二十五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8位)
第二十六名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15位)、英国帝国理工学院(13位)
第二十七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12位)
第二十八名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大学(10位)
第二十九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10位)
第三十名英国爱丁堡大学(10位)等。
争议事件
诺贝尔在他的遗嘱中并没有可操作的评选标准细则,而只规定了几条原则。首先是给人类带来最大利益,具体到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和平5个奖项中则分别是:最重要的发现或发明、最重要的化学发现或改进、最重要的发现、理想主义倾向之最杰出的作品、为促进各国友谊、废除或裁减军备、举行和平会议作出最多或最好的工作。
皇家瑞典科学院、卡罗琳斯卡学院等实际操作的执行人也从未公布过评选的细则标准,而且提名人与被提名人、评委评价、投票等都是50年保密。
仅有的硬性指标是单个奖项最多只能同时授予3个人,此外从1974年起决定不颁发给已经去世的人。因此,虽然瑞典科学院、斯德哥尔摩文学院独立于任何政府机关、机构团体,成员也都是德高望重的权威,但是仍然会出现评选受到质疑的情况,最著名的例子便是爱因斯坦提出划时代的相对论却从未获得诺贝尔奖,反而因发现光电效应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以非暴力不合作促使印度独立的甘地,一生多次获提名诺贝尔和平奖却从未获得,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美国总统奥巴马获得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瞬时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有人认为,奥巴马履任总统之职不足九月,尚未对国际社会有何显着的实际性贡献,诺贝尔委员会把奖项颁发给他是“爆冷”,“为时过早”,“令人吃惊”。不过也有国际政要对奥巴马获奖表示祝贺,很多人敦促他为世界和平多做贡献。
奖金削减
2012年6月11日,诺贝尔基金会宣布,由于面临经济危机,诺贝尔奖的奖金数额将削减20%。基金会说,从资本中得到回报的增幅赶不上支出的增长。
该文章由作者:【战侠歌】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