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多科性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美药学院校联盟牵头单位。
学校始建于1936年,原名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本科四年制),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药学高等学府。1937年迁往汉口,1938年迁往重庆,1946年回迁南京。1950年更名为华东药学专科学校。1952年,齐鲁大学药学系和东吴大学药学专修科并入学校,成立华东药学院。1953年,中南卫生专科学校药剂专修科并入学校。1956年更名为南京药学院。1986年与筹建中的南京中药学院合并,成立中国药科大学。2000年,学校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1年,江苏省药科学校并入学校 。
截至2019年底,学校有玄武门、江宁2个校区,占地近2100余亩,建筑面积近56万平方米;下设16个院部,有31个本科专业、3个专科(高职)专业;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截至2019年底,学校有在职教职工1684人,全日制在校生16781人,其中本专科生11593人、研究生4682人、留学生443人、预科生63人。/n
历史沿革
国立药学专科学校/n国立药学专科学校首届开学典礼1936年7月,教育部派孟目的、薛培元、朱章赓、陈思义等筹建南京药学专科学校,租南京白下路盐业银行旧址为临时校舍,招生40名。9月10日,教育部正式聘请孟目的为校长。8月21日至23日,在北平、南京两地举行招生考试。1937年3月,教育部以南京丁家桥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园艺场拨作校址,开始兴建校舍。8月,南京告急,药专在招收一班新生以后,校舍建筑工程未及完竣,即匆匆西迁武汉,以汉口四维路86号为临时校舍。12月,武汉告急,学校奉教育部令,决定迁往重庆,2月10日方抵重庆。学校商借磁器的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供上课办公和女生借住,男生则借住位于沙坪坝的重庆大学。/n1940年春,学校在距磁器口七八里的歌乐山购得民田47亩,自建校舍,7月,新校舍落成,原磁器口房屋单独成立附设实验药厂。/n1941年,先后招收学制为二年或三年的中专性质的调剂训练班或药剂训练班,以后发展成正式学制为三年的高级药剂职业科。/n在渝期间,学校计培养专科6届毕业生175人,高级药剂职业科3届毕业生42人,调剂职业科两届毕业生28人及一期调剂生训练斑19人,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建立了实验药厂,开展了初步的药学科学研究工作,为药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n1945年抗战胜利后,9月间学校派秘书金理文赴宁接收原校址。翌年7月,开始分批返宁。由于校舍严重不足,临时赶造教室两座和学生宿舍一座,因陋就简地装置了实验室,恢复了实验药厂。/n1948年底至1949年初,国立药专参加了南京市专科以上学校应变联席会议,并进行了迁移的准备工作,曾初拟迁往台湾。台湾药学分会孙云熹、张国周在台南等处治借校舍,并派郑今芳赴台办理。/n华东药学院/n1950年6月,学校更名为华东药学专科学校。/n1952年11月,齐鲁大学药学系和东吴大学药学专修科并入,扩建为华东药学院。知名教授叶桔泉、张辅忠、彭司勋、刘国杰、徐国钧等在校任教,首任院长江守默。/n1953年,武汉中南卫生专科学校药剂专科班并入。/n1955年,经中央卫生部、高等教育部批准,学校按照苏联模式招收并培养副博士研究生。/n南京药学院/n1956年6月,学校更名为南京药学院。/n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首先在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等4个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n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首先在药物化学和生药学两个学科建立博士点。/n1985年1月2日,教育部正式下达文件,批准在南京药学院中药系的基础上筹建南京中药学院。/n中国药科大学/n1986年10月,学校与筹建中的南京中药学院合并,成立中国药科大学。/n1988年,学校开始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的硕士研究生。/n1992年,学校开始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的博士研究生。/n1996年,学校进入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n2000年,学校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整体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n2001年,江苏省药科学校并入,作为中国药科大学的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层次),同时撤销江苏省药科学校的建制。/n2007年,学校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2011年,学校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同年,中国药科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3年4月,由中国药科大学、中国药学会、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共同发起和组建的“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在中国药科大学挂牌成立。2015年,南京鼓楼医院成为中国药科大学临床学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加盟中国药科大学,正式挂牌中国药科大学南京第一医院。/n2016年11月,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三方携手合作共建的“中国药科大学国家执业药师发展研究中心”举行挂牌仪式。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年5月,由学校与杭州市钱塘新区携手共建的中国药科大学(杭州)创新药物研究院成立。2020年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办学实力
院系设置
根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4个院系(部),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等7个学科门类,有29个本科专业、3个专科(高职)专业。
师资力量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团队 | 高向东 | 2010年 |
药物化学教学团队 | 尤启冬 | |
药学生物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 | 姚文兵 | 2008年 |
根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在职教职工1661人,其中专任教师101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占91.5%;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9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45人;博士生导师250人,硕士生导师231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德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四青”人才19人次(“国家优青”6人、“青年拔尖”4人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江苏省教学名师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111”引智基地4个。
专职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司勋、王广基/n专职德国科学院院士:来茂德/n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琛、李萍、孔令义、谭宁华、郝海平、齐炼文/n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来茂德、余伯阳、孔令义、王琛、郝海平
教学建设
年度 | 等级 | 项目名称 |
2001 | 一等奖 | 高等药学教育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药剂学教学新体系的建设和实践 | |
二等奖 | 统计及应用课程教改研究和实践 | |
二等奖 | 药物设计学课程和教材建设 | |
2005 | 一等奖 | 21世纪初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基础药学理科基地建设成果 | |
二等奖 | 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 | |
2009 | 一等奖 | 校企互动合作,培养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药物化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和新药研发创新人才培养 |
质量工程/n根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获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10门(其中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3门、江苏省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38门次。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有5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十三五”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5个“十二五”江苏省重点专业,7个江苏省品牌专业,5个江苏省特色专业;在学校29个本科专业中,获得省级以上专业(类)建设立项或荣誉的专业累计19个,占招生专业总数的66%。学校为教育部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中国药学会药学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 、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全国药学继续教育联盟组长单位、国家药学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议组长单位。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药学、药物制剂、药物化学、中药学、生物制药/n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药学、中药学、生物制药、制药工程、临床药学/n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生药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学的生物化学基础、工业药剂学、药事法规、药物分析、生物制药工艺学/n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n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国药科大学-石药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国药科大学-先声药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国药科大学-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药学实践教育基地/n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药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 、 生物医药创业型人才培养实验区/n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制药工程、生物制药、药物制剂/n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制药实验教学中心/n“十三五”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药学、中药学、生物制药、药物制剂、药事管理/n“十二五”江苏省重点专业:药学类、中药学类、生物工程类、工商管理类专业、制药工程/n江苏省品牌专业: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工程/n江苏省特色专业:临床药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药事管理、英语/n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药学、中药学、生物制药、制药工程、临床药学、药物制剂/t
教学成果/n根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2000年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四年一届)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是全国唯一连续三届蝉联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高等医药院校。编著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种,入选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41种。
学科建设
根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江苏省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立项建设2个,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培育)学科2个,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药学、中药学/n重点学科/n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中药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药学/n江苏省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中药学/n“十二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药化学/n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n“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立项建设:药学、生物学/n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工商管理/n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t
学位授予/n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n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生物学、化学工程技术、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n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应用统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
社会评价
2018年,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临床医学、生物与生物化学4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n2019 US 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药理学与毒理学位列全球第22位;2018软科ARWU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药学排名全球第40名;2018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药学与药理学进入全球第51-100段位。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83位。/n2021年5月17日,陕西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示中国药科大学派驻安康市镇坪县帮扶工作组为“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拟表彰对象。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国家重点实验室 | |
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 | |
国家部委科研平台 | |
国家新药筛选中心 | 药物质量与安全预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科技部临床前药代动力学关键技术平台 | 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 |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方法重点研究室 | 国家中药材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 |
智能制药关键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江苏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纳米药物制备与生物学评价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
江苏省新药筛选中心 | 江苏省药物分子设计与成药性优化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药效评价与服务中心 | |
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 | |
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 | 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 |
江苏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 |
江苏省肿瘤发生与干预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中药评价与转化创新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新药创制与产业化技术服务示范平台 | 生物药物成药性研究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抗代谢性疾病药物重点实验室 | 天然活性物质发现与研究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部校共建科研平台 | |
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 | 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 |
其他科研平台 | |
江苏省合成多肽药物发现与评价工程研究中心 | 江苏省新型神经药物制剂技术中心 |
江苏省半合成抗生素研究中心 | 医药科技创新支撑服务平台 |
根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以及创新平台30个,其中4个教育部“111”引智基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
科研成果
获奖类别 | 等级 | 项目名称 |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银杏二萜内酯强效应组合物的发明及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 |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中药和天然药物的三萜及其皂苷成分研究与应用 |
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复杂结构天然产物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及其产业化 |
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中药及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分离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
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抗精神病新药奥氮平及其制剂的研制和应用 |
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基于中医药特点的中药体内外药效物质组生物/化学集成表征新方法 |
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66种常用中药材质量标准及其对照品的研究 |
根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近五年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60项,经费2.4亿元,其中大项目19项,经费6227.62万元。牵头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获批项目总经费1965万元。2018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n“十三五”以来,学校连续五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科技进步4项、技术发明奖1项;获国家新药证书 2本、新药临床批件18个、授权发明专利 629 件;发表SCI论文4000余篇。2018年,全口径科研到帐经费首次突破4亿元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n根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馆藏书可利用总量约451余万册,其中印刷型文献90余万册,可利用电子资源361万册。可提供利用的中文电子期刊2万余种、外文电子期刊近4500种,藏书特色鲜明,体系完整,已形成了以药学、化学书刊为主体,相关学科文献协调发展的多学科藏书体系。/t
学术期刊
/n学院学报《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自1992年起分别被国内权威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列为药学类核心期刊,具有印刷版、光盘版、网络版。《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8年获国家级精品期刊称号,2006/2008/2010连续三届荣获国家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称号。《中国天然药物》2013年获得“中国百强科技期刊”荣誉,并获得国家六部委“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2014年获得“第三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第五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药学教育》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数据库(NSSD)、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大型检索数据库全文收录。设有教育研究、学科与课程建设、素质教育、教学学术、实践训练、现代教育技术、教师队伍等近20个栏目。《药学进展》(Progress in Pharmaceutical Sciences)服务于广大从事医药教学、科研、生产、管理及临床工作的人士,是一本提供新药研发动态、学科发展趋势、临床药学应用、药事法规政策等领域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信息的专业媒体。
合作交流
根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十二五”以来,学校先后为1000余家企事业单位的药物研发提供了关键技术服务,项目总金额超13.5亿元,3项技术转让单项合同经费突破1亿元。研发出盐酸关附甲素、爱普列特、依达拉奉、银杏内酯注射剂、伊立替康、长春瑞滨以及英太青等在内的新药及仿制药1000余个,成果转化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000多亿元。学校建有“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与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共建“国家执业药师发展研究中心”。与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共建“禁毒关键技术联合实验室”,与地方政府协同共建创新药物技术研究院。2018年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的“中国药科大学(杭州)创新药物研究院”正式投入运行。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建有“协同创新联合研发基地”,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圣和药业有限公司先后进驻基地。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学校附属医院,南京市鼓楼医院为学校临床学院。学校是教育部最早指定接收药学学科外国留学生、进修生和高级访问学者的基地,也是接受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的定点院校之一。学校建立起面向留学生的“本-硕-博”贯通的全英文授课体系,为世界6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博士、硕士、本科生和进修生千余名。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2所学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校际学术交流协议,同德国、法国、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与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大学等一批港澳台地区高水平院校有着紧密合作。/n学校先后与美国天普大学开展本硕连读项目;与美国密歇根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开展本科双学位项目;与美国南加州大学、罗格斯大学、圣约瑟夫大学、德雷塞尔大学、日本长崎大学开展本科生交流项目;作为“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联盟高校与美国多所州立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文化交流活动。/n2011年,学校聘请诺贝尔医学和生物学奖获得者、美国药理学家路易斯J·伊格纳罗为荣誉教授,并合作建立伊格纳罗工作站。近年来,先后邀请1996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罗夫·辛克纳吉、199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费瑞·慕拉德、2011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布鲁斯·博伊特勒、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亚利耶·瓦谢尔、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达尼埃尔·谢赫特曼、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让-马利·莱恩、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等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n学校牵头沈阳药科大学、北京大学药学院、复旦大学药学院、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建立中美药学院校药学教育联盟,共同实施由国家留学基金委支持的“中国临床药学师资(Pharm.D.)培养项目”。与美国、加拿大等多所世界一流大学达成协议,联合实施Pharm.D.人才培养。/n受国际药学联合会和中国药学会委托,由中国药科大学承办的“全球药学教育会议” 于2016年召开。来自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向国内外专家展示了中国药学教育的发展经验,学校还参与了《全球药学教育南京共识》等纲领性文件的起草。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n学校校标为圆形,由学校中英文名称、建校时间和图案组成。/n学校校徽为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教职员工校徽为红底黄字,研究生校徽为黄底红字,本、专科生校徽为白底红字。/t
校旗/n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中间印有校标和规定字体的“中国药科大学”校名。
精神文化
《中国药科大学校歌》魏巍我校,屹立江东,志在起废振癃。古剂改良,新药求精,保健民族任重,济济多士,药学专攻,存心以仁,任事以诚。共同继续,神农伟业,建树万世之功。 |
校训/n精业济群/n精业济群原为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校训,中国药科大学曾改校训为“严谨、求实、团结、创新”,后于2006年70周年校庆之际,为树立学校品牌形象,恢复建校初期原校训。/n精业者,专注也,将制药作为终身的事业,精勤笃行、一以贯之,方可达到济世救群的最终目标。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金能明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来茂德 |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 王正华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戴建君 |
副校长 | 姚文兵、陆涛、孔令义、袁浩、郝海平、于广琮 |
历任领导
姓名 | 任期 | 职务 |
孟目的 | 1936.9–1939.8 | 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校长 |
陈思义 | 1939.8–1945.6 | 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校长 |
薛愚 | 1945.7–1946.10 | 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校长 |
孟心如 | 1946.10–1947.10 | 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校长 |
吴荣熙 | 1947.7–1948.10 | 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校长 |
管光地 | 1949.3–1952.1 | 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校长华东药学专科学校校长 |
盛立 | 1949.3–1952.11 | 国立药学专科学校代理校务建院委员会主任 |
江守默 | 1952.11–1953.4 | 华东药学院院长 |
张辅忠 | 1953.4–1957.2 | 华东药学院院长 |
孙卜菁 | 1957.3–1958.5 | 南京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
蒋宗鲁 | 1958.5–1959.7 | 南京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
汪青辰 | 1959.9–1964.9 | 南京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
李昌文 | 1964.9–1973.5 | 南京药学院党委书记 |
王心田 | 1978.12–1979.3 | 南京药学院党委书记 |
王心田 | 1973.2–1978.12 | 革命委员会主任 |
王钧彦 | 1978.12–1983.11 | 南京药学院院长 |
张克威 | 1979.3–1983.11 | 南京药学院党委书记 |
尹宗靖 | 1983.11–1986.10 | 南京药学院院长 |
尹宗靖 | 1986.10–1988.10 | 中国药科大学校长 |
尹宗靖 | 1988.10–1991.12 | 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 |
徐群 | 1983.11–1986.10 | 南京药学院党委书记 |
徐群 | 1986.10–1988.101991.12–1995.3 | 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 |
徐群 | 1988.10–1997.6 | 中国药科大学校长 |
李干生 | 1995.3–1997.6 | 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 |
吴晓明 | 1997.6–2013.1 | 中国药科大学校长 |
吴晓明 | 1997.7–2001.10 | 中国药科大学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 |
胡金波 | 2001.11–2008.3 | 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 |
刘贵友 | 2008.3–2011.11 | 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 |
知名校友
叶桔泉,中医中药学家,中医药界一代宗师,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n彭司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化学制药、药物化学专业创建人之一,药物化学家。/n徐国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药显微鉴定的奠基人,生药学家。/n袁承业,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臣,有机化学家。/n沈家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药工业现代化生产技术开发的先驱者之一。/n周俊,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n胡之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药生物技术的开拓者,中药生物工程专家。/n王广基,中国工程院院士,药物代谢动力学家。/n来茂德,德国科学院院士,病理学家。/n谢晶曦,成功研制出3个意义重大的创新药物的药物化学家。/n谢宗万,生药学家和本草学家。/n廖清江,中国甾体药物研发领域开拓者之一,药物学家。/n刘国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执业药师,药剂学家。/n安登魁,中国药物分析学科的主要倡导者,药物分析学家。/n李晓彤,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n李春波,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环境保护优秀企业家。/n孙飘扬,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省优秀企业家。
获奖荣誉
2021年5月28日,中国药科大学派驻安康市镇坪县帮扶工作组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2021年9月,中国药科大学党委组织部、党委统战部荣获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22年2月,入选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n
该文章由作者:【虎步关右】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