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庵(2009年路振隆执导的电影)

该剧讲述了一段跨越十六年时间的悲欢离合的故事。该剧由苗文华 ,陈春霞主演,路振隆执导的豫剧电影,于2009年08月11日上映。

桃花庵(2009年路振隆执导的电影)

剧情简介

豫剧《桃花庵》是一出根据 传统戏《桃花庵》整理、改编 的戏曲艺术片。

苏州富家子弟张才虎丘山玩会,偶遇道姑陈妙善,二人相爱,张才随妙善匿居桃花庵数日,不料,张才暴病身亡,后妙善生一子,她用遗物珍珠衫包裹婴儿,托王桑氏抱出庵外,王桑氏又转手将婴儿卖与知州苏昆 为子,取名宝玉。

十二年后,张才之妻窦氏在苦于不知张才下落之时,见宝玉貌似张才,便收为义子。王桑氏张宅卖衣,窦氏见珍珠衫认出,问明来历。为证实,将妙善接至家中,盘问出原委,知道宝玉乃是张才之后。过了几年,宝玉考中状元。窦氏到苏府求其归宗。双方争执不休,最后宝玉讲出“生身母,虽有恩,养生母,恩更深。”道理,苏张两家三方相互理解,和睦相处。

传统剧情

讲述:苏州张才虎丘山玩会,在茶肆饮茶,楼上女尼陈妙善见而爱之,将瓜子皮撒下,并题诗赠扇,掷于张才。

张追踪桃花庵中,匿居数日,暴病身亡。

妙善生子,用张才遗衫包裹婴儿,求王三思抱出曙中。王将婴儿卖于苏州知州苏坤为子,取名宝玉。

十二年后,张才之妻窦氏见到宝玉,因貌似张才而收为义子。

王三思张宅卖衣,窦氏见蓝衫生疑,问出来历,便以降香为名去桃花庵,将妙善邀至家中盘问。

妙善见蓝衫道出真情。宝玉得中状元,窦氏携妙善、王三思至明伦堂,讲明宝玉身世,求其归宗。

苏坤因无后而不依。窦氏以张、苏两家各为宝玉娶妻、骑门双祧之计平息争端。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窦氏

苗文华

陈妙善

陈春霞

苏 昆

尹晓华

苏太太

程霞

苏宝玉

苗青(幼年)

苏宝玉

马艳青(成年)

王 桑 氏

靳兰文

张府丫环

纪小瑞

张府小郎

李庆国

苏府丫环

桑玉瑞

苏府家院

陈少斌

职员表

剧本整理、唱腔设计、导演

著名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桑派艺术创始人桑振君

导演

路振隆

艺术指导 

胡芝凤  

舞美设计 

庞彦奇、段光杰

灯光设计 

苗长江

司 鼓 

郭靖、付运安

板 胡 

王戌平

伴 奏

本团乐队

化妆造型 

孟秀婷

音 响 

王三敏 

化 妆 

张秋君 

剧 务 

刘玉振 

道 具

 韩松茹、韩松威、侯西川

音乐配器

 李洪权

导演助理

 陈少斌

场 记 

吴天红

服 装

孙晓红、郝宁

精彩唱段

九尽春回杏花开,

那鸿雁儿飞去紫燕儿来。

蝴蝶儿双飞过墙外,

想起来久别的奴夫张才。

张才夫出门十余载,

一十二载未曾回来。

为奴夫在神前我挂过彩,

为奴夫我许下了吃长斋。

为奴夫在门外我算过卦,

为奴夫在月下常徘徊。

为奴夫庙内求神神不语,

在那门外边算卦,卦卦带灾。

奴好比梧桐凤良伴不在,

奴又比那鸳鸯侣谁把俺拆?

奴好比芙蓉镜掩了光彩,

奴又比孤山鸾鸣声悲哀。

为奴夫我懒把鲜花戴,

为奴夫懒上梳妆台。

为奴夫茶不思我饭也不爱,

为奴夫我昼夜不眠常等待。

张才夫他好比石沉大海,

把他的生死存亡实实地难猜。

窦氏女年长三十外,

我跟前缺少儿婴孩。

张才夫你若有好和歹,

撇下我孤苦伶仃怎样安排?

影片花絮

据介绍,全剧所有镜头在江南实景拍摄,大大丰富了整部戏的造型元素。

影片在景色、唱腔、扮相上充分体现了桑派艺术“字乖音巧、闪滑抢离”的演唱风格,在手、眼、身、法、步及水袖等方面更加规范,以戏曲特有的表演程式和造型手法,外化了人物内心世界,提升了豫剧艺术表演品位。

此剧的历史背景是在明朝“洪武之治”时期。

说这部戏就不能不说张才之父。

在明朝开业之初,一次朱元璋被敌追杀,为张才之父所救,后洪武南京称帝,要报答张家救命之恩,无奈张才之父无心仕途,遂赐予张家无数的财富,然张父无福撒手西去,瞥下年馑18岁,刚刚完婚的张才和偌大的家业,这才引出一段尼姑思春,张才望会,茶楼戏姑, 桃花庵私会一命归天的人间传奇。

相关信息

豫剧的传统剧目

《桃花庵》,又名《齿痕记》《张才游庵》等,属豫剧传统剧目。民国二十四年(1935),陈素真将自己常演的《卖衣收子》带进了豫声剧院演出,樊粹庭看后为陈素真进行了整理改编,加重了妙善的戏并提高其形象,删去别家、撒瓜子、游庵、生子等情节。

1937年王镇南也曾为常香玉整理此剧。1942年崔兰田搭班洛阳,饰窦氏,姚淑芳饰陈妙善。1952年,王镇南又删去“争状元”一场。后也成为桑振君大师代表剧目之一。

戏曲表现

前面《洒瓜子》又名《张才游庵》,多作单折演出,已收入《河南传统剧目汇编》豫剧第二集(冯焕卿口述本)。莱芜梆子有《茶楼宿庵》,山东东路梆子、宛梆、卷戏、评剧、落子腔、河南曲子、怀调、山东梆子均有此剧目。秦腔之《百花庵》情节近似,人名全非。

据传,明嘉靖年间,归德府城卿宦沈翰林之子沈才,与婢女善善相爱,在他赴京应试之时,其妻撺掇婆婆,赶走善善。善善到逸红庵削发为尼,法名妙善。沈才落第归来,潜入尼庵,与妙善相会,被老尼姑发觉,大喊捉贼,沈才惊慌外逃,失足落井而亡,众尼匿尸于火池之下。沈才死后,妙善生子,托乞婆将儿抱出,卖在董家。沈才失踪之后,家断香烟,其妻得知妙善所生之子乃沈才遗骨,请回公爹,持证据向董家要回儿子,取名鲤,得中状元。一位落第秀才,改了人名、地名,编出《争状元》一剧,即今桃花庵》之前身

该文章由作者:【沃金】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