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斯越橘俗称都柿、笃斯。杜鹃花科低矮小灌木,有“兴安小雪莲”赞誉,生长于海拔900米至2,300米的地区,多见于针叶林、泥炭沼泽、山地苔原和牧场,也是石楠灌丛的重要组成部分。笃斯越橘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而且比较可口,因此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其花青素类天然色素含量高,可调配出多种颜色,而且适于加工,可制造多种饮品、甜品和调味品等,经济价值较高。笃斯越橘常被人们称作中国野生蓝莓,但是其与欧美出产的蓝莓是有所不同的。
简介
落叶灌木,高0.5-1米(生于高山者植株高仅10-15厘米);多分枝。茎短而细瘦,幼枝有微柔毛,老枝无毛。叶多数,散生,叶片纸质,倒卵形,椭圆形至长圆形,长1-2.8厘米,宽0.6-1.5厘米,顶端圆形,有时微凹,基部宽楔形或楔形,全缘,表面近于无毛,背面微被柔毛,中脉、侧脉和网脉均纤细,在表面平坦,在背面突起;叶柄短,长1-2毫米,被微毛。
花下垂,1-3朵着生于去年生枝顶叶腋;花梗0.5-1厘米,顶端与萼筒之间无关节,下部有2小苞片,小苞片着生处有关节;萼筒无毛,萼齿4-5,三角状卵形,长约1毫米;花冠绿白色,宽坛状,长约5毫米,4-5浅裂;雄蕊10,比花冠略短,花丝无毛,药室背部有2距。浆果近球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厘米,成熟时蓝紫色,被白粉。花期6月,果期7-8月。
产大兴安岭北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长白山。生于山坡落叶松林下、林缘,高山草原,沼泽湿地,海拔900-2300米。亚洲分布朝鲜、日本、苏联,欧洲南、北均有,北美洲分布于东北至西北;生于针叶林,泥炭沼泽,亚高山苔原和牧场,也是石南灌丛的重要成分。
果实较大,酸甜,味佳,可用以酿酒及制果酱,也可制成饮料。
生长习性
原产于北半球寒温带地区、北极低海拔地区,喜湿润酸性土壤,喜光耐阴,是典型的湿生植物,耐贫瘠土壤,耐强酸性土壤,多见于石楠灌丛、高沼地、苔原以及针叶林下层,常与薹草、白桦、柴桦、油桦、桤木、胡枝子、杜香、落叶松、地榆、金露梅、越橘和蔓越莓等植物共生,其中桦、桤木、胡枝子等有固氮作用的植物在酸度较低的沼泽中为笃斯越橘提供了大量氮素,使植物生长得更为茁壮。
笃斯越橘极为耐寒,在−45-−50℃的环境下亦能安然越冬,夏季需20℃以下的凉爽环境。笃斯越橘所生活的沼泽可抑制其蒸腾作用,这使其具有较强的保水性能。雪被在冬季可以保温,抑制植株的蒸腾作用,减少和缓解土壤冻结造成的冻害,积蓄水分,还能凝聚空气中的尘埃,形成精细肥沃的土壤,因此雪被在笃斯越橘的生长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而枯枝落叶则为笃斯越橘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因为这些枯枝落叶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和流失,同时也保证了较为稳定的土壤温度。枯枝落叶还能促进真菌的生长,这样其本身和其他有机物被真菌分解,就为笃斯越橘增加了大量肥料。
价值作用
保健
笃斯越橘馅饼笃斯越橘含有多种丰富的氨基酸、微量元素、花青素(主要成分为矢车菊色素-3-半乳糖苷、芍药色素-3-半乳糖苷、矢车菊色素-3-葡萄糖苷)和花色苷以及儿茶酸等多酚类物质,其中笃斯越橘花青素抗氧化性很强,对眼科和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能起到美容保健等多种功效;维生素含量一般,但维生素E和吡哆醇(维生素B6)含量相对高;黄酮类物质占干重的0.5%,这类物质有降血压、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硬化、降血糖、减少胆固醇积累等功效,而且果汁对于致癌物质亚硝胺具有分解能力;叶及果实有收敛、清热等功效,入药可健胃消食、止腹泻。
笃斯越橘还可用于治疗淋毒性尿道炎、膀胱炎等病症,其含有丰富的铜、铁、锌、锰、钙、镁元素;锰元素有助于治疗肾病,而且锰元素的含量高于铜元素,这有助于抗衰老;锌有助于治疗慢性肾病,如尿毒症病人补锌后可缓解病情,而笃斯越橘的锌含量达到81.7微克/克,因此有助于肾病治疗。笃斯越橘和欧洲越橘可用于治疗可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可很好的保护神经细胞,而且笃斯越橘的保护效果优于欧洲越橘。
笃斯越橘叶的营养成分与果实类似,可作为保健茶叶开发利用。民间常用笃斯越橘的根茎叶煎汁作轻度泻剂,或干制磨粉外敷伤口。
加工
笃斯越橘出汁率达80-85%,果汁含糖量80-110克/升,总酸量20-25克/升,鞣质1.5-2.5克/升,但缺点是易令嘴唇、牙齿和皮肤染色,一旦沾上果汁就不易洗掉,需要过几天才能慢慢褪色,不过已有脱色技术应用于笃斯越橘果汁,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利用果汁酿制的笃斯果酒颜色紫红,透明清澈,口感酸甜柔和,适合酒量低的人饮用。利用笃斯越橘榨汁后留下的果渣酿制的果醋营养丰富,可以调节代谢平衡,提高人体的解毒和免疫能力,有很强的抗癌作用;其对于酒精的分解能力强,有很好的解酒效果,而且能控制皮肤油脂分泌,有一定的美容护肤效果。笃斯越橘的茎叶鞣质含量达6%,可用于提取栲胶。
文化
笃斯越橘是鄂温克族人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野生植物,而且他们还常在食用面食时佐以笃斯熬制成的果酱,而鄂伦春族传统医学也将都柿作为常用植物药使用。
然而近年来,中国东北地区的笃斯越橘资源正在萎缩,原因是由于当地人的过度开采,不过一些地区政府已着手保护笃斯越橘资源。黑龙江省伊春市已于2008年颁布政府令保护笃斯越橘资源,并将每年8月2日-8日定为“小兴安岭笃斯越橘节”,而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黑龙江加格达奇也在2009年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蓝莓节暨山特产品交易会。
栽培技术
果实采集
笃斯越橘果实在小兴安岭地区大多于8月末至9月初成熟,根据果实成熟情况,及时采集。
果实采集后放置洁净容器中3d,待果实完全自行软化后再使用物理方法破碎成熟果实,破碎后的果实使用钢制细网纱过滤器初步过滤去除果浆及水分。之后将剩余残渣部分使用容器进行反复漂洗去除果肉。果皮和其他杂质,收集沉淀于容器底部的果实种子。将剩余种子做除水处理,摊开后放置于阴凉处完全阴干,收集阴干的种子,密封于密闭容器中2~4℃保存。每300kg鲜果实可制备出1kg左右的种子,种子千粒重约为400mg。
种子处理
1、年播种的种子处理使用1×10-3g/mL的赤霉素溶液浸泡湿润的种子12h以上;使用0.3%高锰酸钾浸泡消毒河沙6h以上。将完全浸泡后的種子与消毒后的湿河沙按照1∶5的比例均匀混拌,之后置于16℃的暖房中,期间定期对种-沙混合物喷洒水分保持其保持湿润,并定期翻动种沙混合物,当种子裂嘴率达到30%时即可播种。
2、次年播种的种子处理使用1×10-3g/mL的赤霉素溶液浸泡湿润的种子12h以上;使用0.3%高锰酸钾浸泡消毒河沙6h以上。将完全浸泡后的种子与消毒后的湿河沙按照1∶5的比例均匀混拌,之后保存于-20℃冷冻室中。次年春季取出,催芽处理之后即可播种。
育苗方法
1、整地选地
笃斯越橘对土壤酸度要求严格,最适宜的pH值是4.3~4.8,故选尽量在pH值4~5.5范围内。土壤结构的选择也很重要。砂粒有机质含量低、保水力差,在干旱季节,株体未达到成年就开始衰老,结果量很少。黏重土壤通气差,氧含量低,造成根系无氧呼吸以至中毒。
2、硬枝扦插
(1)插穗
选择粗度0.5cm带有饱满芽的健壮休眠枝进行插穗,剪插条过程中需要剪掉影响生根和生长的花芽,插条应及时使用,如果不能及时扦插应将其保存于潮湿塑料袋贮藏于2~4℃条件中。
(2)激素与生根率笃斯越橘硬枝插穗经激素处理后,生根率明显提高,以经吲哚丁酸(IBA)和ABT生根粉处理的插穗生根率为最高。
(3)基质与生根率扦插基质不同会显著影响笃斯越橘插穗的生根率,其中苔藓基质的插穗生根率最高。苔藓蓄水和通气性均良好,其pH值偏低(5.0~5.5)。
3、绿枝扦插
黑尖期(黑点期)是指新梢生长点变黑、停止生长、顶芽败育,休眠约7d,然后开始二次生长。此期采穗扦插生根率高,而且不易形成花芽。有花芽苗木第二年生长慢。
4、整形与修剪
笃斯越橘生长过程喜好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因此根据其生长生活习性,在栽植2年,待其形成花芽,应及时将其花芽疏散,以便促进其根系生长发育,进而使树冠生长繁盛,增加树枝生长量,以便为果实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笃斯越橘生长3年后需要每年对其进行至少3次的修剪工作:
第一次修剪时间为防寒解冻之后,剪去树枝顶端干枯部分和基部过密及病虫害树枝,每株丛保留8个二年生树枝;
第二次修剪时间为5月中旬,剪除底部距地面30cm以内的侧枝,待笃斯越橘树枝开花结果后及时进行疏花疏果,以便促进其生长发育增加果实产量和提高果实的质量;
第三次修剪时间为采摘果实后,剪除结果后的干枯枝条,每株丛只保留10个壮枝。
田间管理
树体注意浅耕,原因是笃斯越橘根系浅,如深耕会伤根,降低根系总体吸收水分、养分能力,影响生长发育。越橘园要求选有机质丰富、湿度大、通气良好的土地。如土壤条件稍差,可通过覆盖来增加土壤湿度、稳定土壤温度、减少杂草,增加生长量和结果量。锯屑、泥炭覆盖效果比树叶、干草效果好。覆盖后注意防火和鼠害。并同时增施氮肥,因微生物分解覆盖物增加土壤有机质过程中,与笃斯越橘竞争氮素。
采集果实
笃斯越橘的成熟期不一致,宜分批采收。笃斯越橘果皮十分脆弱,极易破损,采摘过程中需要轻拿轻放,避免挤压、曝晒。采摘后的果实应避免沾水的和过长时间放置,采收时间不宜在雨水潮湿等天气进行采摘;如需远距离运输时应在果实充分成熟前3d采收。
贮藏与加工
笃斯越橘果实不易储存。储存过程中宜轻拿轻放,储存容器不可过大,过量储存。如需要长时间放置可以进行速冻保存,一般可保存于-18℃以下低温速冻。/n
该文章由作者:【周文武贝】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