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翡翠的玻璃种和冰种以及分辨起胶与起莹的差异
再细分还有油青种、白底青种、豆种、铁龙生种(有的地方也叫天龙生种)等等。以上几种是市面上常见的种类。为了让喜欢翡翠的人们首先在视觉上对翡翠有个了解,我引用了一些商品图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玻璃种,顾名思义,就是像玻璃一样透明度极高的翡翠,玉质(肉质)细腻,很难看到内部的纤维结构。比较纯净,杂质极少,也会有棉(一般为点状或絮状)当然一点棉都没有的价值会更高。透明度也不能完全和玻璃一样,这里只是类比。玻璃种翡翠价值最高,数量相对其他种的翡翠来说比较少。玻璃种翡翠也有不同的颜色,比如白,蓝,绿等。有飘翠(也叫飘花)的比较珍贵,飘翠(飘花)也分蓝色和绿色,如果是满绿色的玻璃种,而且绿色绿得正,就极为珍贵,是翡翠中的极品-翡翠的玻璃种和冰种 “种”是衡量翡翠质量优劣的关键之一,它是指翡翠质地的粗细、透明度强弱,上品为老,次者为新,老种加工后色调更好。翡翠应在种好的条件下再看色,这就是行话里所说的“外行看色,内行看种”。我们着重介绍一下翡翠种份当中的玻璃种和冰种,看看如何选到好的玻璃种和冰种。 最简单的区分标志--起荧,应该说,现在的翡翠爱好者对于翡翠的种质非常在意,买一件玻璃种翡翠是很多人的想法。区分冰种和玻璃种,大多数人是从透明度来看的。与冰种翡翠相比,玻璃种翡翠的结晶颗粒更为细密,透明度更高,而冰种翡翠往往水头也很好,也很透。这种情况下,面对一件翡翠,仅仅依靠透明度来区分玻璃种或冰种,对很多人来说,并不容易。在无法区分玻璃种、冰种的情况下,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以是否起荧为标志:起荧的,即带萤光的就是玻璃种;很透但没有强萤光的,就是冰种。翡翠还有一个薄厚的问题,越薄就会显得越透,这一点对于冰种和玻璃种尤其要注意。一些翡翠商人常常将冰种翡翠做得很薄,再用K金镶嵌,反光面托底,这样,冰种翡翠看起来就会像玻璃种一样。因此,判断冰种与玻璃种必须建立在具有一定厚度的基础上。 玻璃种比冰种值钱吗众多翡翠爱好者之所以在冰种与玻璃种上非常计较,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认为玻璃种比冰种值钱。实际上,笼统地认为玻璃种的价值一定高于冰种是不正确的。比如说,纯白的玻璃种,小的花件最贵也就是几万元左右,而冰种的满绿花件,如果形状完整饱满,1件可以卖到几百万元。所以,重要的是完整认识翡翠的价值构成,而不是一定要把冰种和玻璃种区分开。 在什么情况下,区分冰种和玻璃种比较重要呢?那就是对于翡翠中纯白的品种。由于同样大小的纯白冰种与玻璃种,价格差距非常大,至少要在10倍以上,因此一定要区分清楚。实践当中,很多收藏者把白色冰种的花件当作玻璃种买了回去,花了几千块钱,还觉得很便宜,就是没有区分清楚的后果。 有杂质就不是好种吗?玻璃种、冰种很通透,其中的颗粒、杂质和绺裂就容易看到,甚至看得很清楚。有杂质当然是缺点,但对于翡翠又不能完全这么看。因为翡翠不是钻石。作为单晶矿物,钻石不允许有肉眼看到的杂质,翡翠是多种矿物的结合体,必然会有各种结构和结晶变化。多数翡翠是不透明的,而冰种、玻璃种细密、干净,可以看得到里面的结构,不太懂行的会认为这样的翡翠不完美,实际上是缺陷反衬出翡翠质地的优异。一件高质量的翡翠有一点杂质,一般来说不是大问题。实际上,最顶级的翡翠也不是没有任何瑕疵的,看一件翡翠,着眼点不是挑毛病,而是看几个大的方面,看最难得的地方--有好种、好色、好形状,这就非常难得了。仅仅因为杂质,把好的翡翠错失了,才是缺憾。翡翠的起胶与起莹 翡翠的神秘之处就在于此,即使同一块石头,不同部位它的晶体排列展布也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揉面团,有的地方夹生,有的地方比较均匀,这和翡翠成矿时受到的剪切力、挤压力等各种地质力有关,并且随机性非常大,神奇的自然力的结果,鬼斧神工的造化。这也是中国人研究翡翠成矿最透彻,文章最多,观点最多的,市场最复杂的根本原因。加上深厚的中国玉石文化,是外国人无法涉足的一个领域。 硬玉颗粒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变的圆滑,可以拉长变成纤维丝状,可以以不同大小颗粒相互结合,可以纤维与颗粒结合,变化多端,与玛瑙的纯粹由微晶颗粒堆砌而成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翡翠的起荧现象是微粒晶体排列异常整齐有序而导致光进入后整体折射率明显,有可能是晶体排列不及起荧的整齐而导致光进后去形成微粒散射而不能成为明亮而具有“刚性”的强烈光芒。 突出了玻璃种起胶的珍贵性,那就是晶体排列无序对透明度是有很大影响的,那么在无序时如还能达到玻璃种,那么想像一下就可以明白,这样的种质需细腻透明到何种程度?那种晶粒间的相互嵌紧要到何种程度?那是一种无序胜有序的极高境界。 部分起荧部分起胶的情况有可能存在,因为毕竟二者都是“种老晶体颗粒很小”只存在晶体排序的些微差别,而晶体在矿物形成过程中,排列则有可能因为天然形成时地质或是气候的状况不同而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个矿床也会有这种现象(事实上已经有这样的挂件出现,存在即是合理)。 起莹、起胶是一种有真实基础且有生命力的概念,是基于一种认识:钻石仅从外观如何与其它无色透明宝石区别?为什么大家不去戴一块玻璃,因为火彩。钻石的火彩对他的商业价值的意义是根本性的,不是虚无的概念。 起胶的感觉,这个”胶”也不一定是指像胶水般凝滞,也可以比喻做市面上较为常见的塑胶棒,或是新涂上去比较干净的玻璃胶,看上去是半透明的白色(先以白色举例,较容易说明东西),有柔软的肤触(以视觉产生的效果而言,不专指手感),比较好和纯净的在光下会有微泛蓝(紫)色萤光效果,玉器中抛光后整体能出现类似这种效果的挂件很少,种质特别细腻的才有可能出现。再有,对于玛瑙的东西我们可以这样想像一下(和实际成矿有差别的),二氧化硅的颗粒溶于水中,随着水分的蒸发,颗粒汇聚,早期形成蛋白石,就是市场上说得欧泊,进一步蒸发,形成具有层纹状的玛瑙(类似于珍珠的层状生长),进一步生长长成水晶,这种现象在一些水晶晶洞中最为明显,外围是玛瑙,内部是水晶晶簇,所谓的聚宝盆就是这样的。 当晶体颗粒很小即种很老时,如晶体排列较有序,这时会起莹,当晶体颗粒很小即种很老时,如晶体排列较无序这时会起胶,玛瑙是起胶的典型代表—具有微晶无序的特点。 起胶、起莹并不是每一块翡翠都可以出现的,这和翡翠的生长过程中受力有关。即使玻璃种翡翠、高冰翡翠也照样不起胶起莹,起胶起莹可以算作是翡翠中比较少见的现象,所以肯定比没有这种现象的价格要高,勿庸置疑。 无色玻璃种起的“胶”绝不是一般的胶的概念,他把翡翠走向透明极至形成的强玻璃光泽拉回了温润的玉感范畴,有了大隐隐于市的味道,既保持了在玉石类中强透明的特色和优势,又用最佳的方式解消了强光泽晶体宝石的“过度竞争”,意义只能有心人各自体会了。 起莹是晶体有序排列的光学表现,起胶是晶体无序排列的光学表现。 而翡翠的种质取决与晶体颗粒大小,颗粒极细小就是通俗说法的老坑玻璃种。颗粒细到一定程度(翡翠呈半透明以上),都会有起莹、起胶的光学现象。 当晶体颗粒极细小的情况下,晶体无序排列也就是起胶的效果优于晶体有序排列也就是起莹的效果。 从翡翠爱好者的角度来说: 翡翠的鉴赏也应该遵循这样的本质:在愉快的欣赏的过程中带来有益的精神享受。不过分追求翡翠的市场价值,一件简单便宜的翡翠产品也能给你带来快乐的体验,不要因为你戴的翡翠不够漂亮,或者价值不高感到沮丧;也不用花太多的金钱或精力在翡翠上面而试图成为鉴定师,除非是翡翠业者,否则沉迷在某个概念或者某个名字上不可自拔似乎并不能给带来愉快。 -白玻璃戒指面- -白玻璃观音,真的像玻璃了,通透度极好- -白玻璃牛头,看看荧光多足,像一块快融化的冰。- -蓝玻璃观音,因为种份比较老,胶感十足,又有底色,透明度稍差一些- -蓝玻璃欢喜佛,颜色蓝中透绿,很水的感觉。- -淡蓝色观音,水头很足,透光度很好,如果种份再老一点就好了,难怪种老的东西透明度要差一点了- -绿水葫芦戒面,颜色还不够深,但是肉质细腻起胶,比较纯净- -木那的绿水小葫芦戒面,这个色艳,有点状棉,荧光感更强- -正色的玻璃豆荚耳坠,这款色比较深了,荧光也强。- — -飘蓝花的玻璃种- 蓝花佛(下面的两款佛和观音严格的说应该是高冰,离玻璃种还差一点)–老种飘蓝花大站佛,是不是胶感十足呢,种份已经很老了。–飘蓝花玻璃种大如意,刚性荧光,种没有上面的大佛老,但是很亮。—绿花玻璃佛,荧光都很不错了,尤其前两个。—–
慈禧生前最爱的玉雕是它?原来好玉雕要看这四点
在翡翠界,玉雕师这个行业占着举重若轻的地位,翡翠先天条件的好坏不能改变,但后天的价值高低靠的可都是玉雕师的技术了!
说到对翡翠的喜爱,不得不说到慈禧太后,这个像迷一样的女人拥有的珠宝首饰至今都是令人羡慕惊叹的。说到慈禧喜爱的珠宝,其中不得不说翡翠,慈禧生前最爱收藏翡翠玉雕,各种造型、题材的翡翠玉雕丰富精美,下面大家就一起来欣赏一下慈禧生前最爱的国宝级翡翠玉雕图片吧。
这件翡翠玉雕的题材是一张枯萎的荷叶,作品的主要材质是冰种带彩翡翠,洁净纯白的枯荷,呈密密的镂空装,细看还有一只小青蛙栖息而上,出淤泥而不染的枯荷上还有几滴晶莹剔透的露珠,这件翡翠玉雕是慈禧最欢的一件作品。
这件翡翠玉雕选取的是冰种满绿翡翠,作品高达10厘米。这件翡翠玉雕的颜色呈深绿色,色泽分布均匀,作品通体满绿,非常惹眼。
同样是以三彩翡翠为材质的翡翠玉雕,这件翡翠玉雕作品更显几分透润。这件翡翠作品整体高达15厘米,使用一块罕见的三彩翡翠水石雕刻而成的,作品整体的质地细腻润泽。兰叶上带有分明显现的脉络纹理,堪称精品。
这是一件用玻璃种翡翠雕刻成的高达21厘米的翡翠玉雕,作品整体线条简洁有力,选取题材是兰花,深绿的色泽呈现出一幅幽兰叶御飞扬的画面。悬挂在幽兰叶上的一只蚂蚱,非常巧妙的为整幅画面增添了一种无形的灵动之美。垂直的兰叶,精湛的雕工下才能呈现如此完美的韧度,整件翡翠玉雕的构图巧妙之中不乏风趣和韵味。
翡翠玉雕的雕刻是不是觉得千变万化呢?它的工艺价值我们可以从以下四类方面来鉴赏:
一、大师作品
在博物馆、拍卖会上,有很多出自大师之手的翡翠玉雕作品。同样的料,由于大师的精心设计,用心加工,使产品不同凡响,这也反映了大师的综合能力和水平,这种翡翠玉雕作品的价值要远远高于一般翡翠玉雕作品的价值,但这只是玉雕价值判断的其中一个方面而已。
二、特殊工艺
现如今,玉雕一直在发展创新:薄胎技艺、梁链技艺、镂空技艺等,这些具有特殊工艺的翡翠玉雕作品,其价值也会有所提升,对富有特殊技艺的翡翠玉器评价中,要看到翡翠玉雕艺人的心血,要会欣赏,懂欣赏。
?三、俏色艺术
俏色,是翡翠玉雕工艺的一种艺术创造。这种艺术只能根据翡翠玉石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体“按料取材”、“依材施艺”进行创作,创作是受料型、颜色变化等多种人力所不及的因素限制的,一件上佳俏色作品的创作难度是很大的,其价值也是很高的,在评价俏色利用方面,可以根据一巧、二俏、三绝这三个层次分析。
?四、超越前人
现代翡翠玉雕师一直在发展,在工艺上有所突破,在利用工具上做了大胆尝试。所以,在评价翡翠玉雕珍品和佳作时,不能仅仅只看名气,更要多分析构成珍品、佳作的因素, 并对构成珍品、佳作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同相类似作品进行比较,运用市场、成本等方法对其价值进行评估,最终做出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
在我国玉文化的历史长河里,玉雕艺术是其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变化,必然会添加新的元素,以此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新人们的创新是需要得到肯定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嘛!
世界上最贵的玻璃,领略玻璃种翡翠的传奇!
玻璃种,物如其名,透明度极高,接近玻璃,质地非常细腻,一般情况下,玻璃种均出自老坑,所以行业中也常称其为老坑玻璃种。老坑玻璃种是山川大地亿万年之精华,晶莹剔透,清澈透明,历史上所谓的帝王绿翡翠就属于老坑玻璃种。玻璃种翡翠清澈无瑕,晶莹剔透,使人有纯洁真诚通灵之感,又似超脱世间红尘,让躁动不安的心归于宁静!
翡翠中透明度最高的种类称为玻璃种,即和玻璃一样清澈透明,纯净度极高,晶体颗粒细微,质地坚韧致密,很难看到内部的纤维结构。
在无色类型的翡翠中,玻璃种翡翠应当是居于金字塔塔尖的地位,玻璃种的翡翠饰品在加工时为了显示出它晶莹透亮的质地,常常会加工成素面形、厚桩,并尽量少作雕刻纹饰,留出大的光滑平面,有时候即使必须要做些雕饰,也是在不伤害原料的原则下进行,行业中将此雕工称为“透水”,这种雕工下的玻璃种属于高档品中的极品。
一般玻璃种翡翠多数为莹润无色,老天造物就是这样,给种不给色,给色不给种,达到玻璃种的翡翠玉已是比较少;若有飘花更显清灵,绿色玻璃种更是种极为罕见。可谓极品!
那么玻璃种翡翠是怎样形成的呢?玻璃种只能在温度足够高、压力足够大、杂质足够少的环境中成形,较长的矿期才能生成优质玻璃种翡翠。
地质运动瞬息万变,晶莹剔透的玻璃种翡翠历经亿万年间无数次艰难险阻,才能呈现在翠友眼前,可谓是造物主的宠儿。
玻璃种翡翠玉来源于老坑翡翠原石,老坑翡翠原料在产地是很稀少的,占矿山翡翠原料出产量不到1%。
赌石就是赌翡翠的种、水、色等多方面特质。而老坑翡翠原石往往都带有皮壳,其原石的赌性也较大。近年来,这类原石在原料市场,无论是在产地国缅甸,还是在中国,多数是需要经过拍卖,故老坑翡翠原石是比较难得。
玻璃种翡翠内部含有不同的染色离子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通常有红、绿、紫、黄等,色正不邪,色浓而艳,色阳悦目,色均和谐,被称为“色玻璃”。
玻璃种翡翠是大自然赏赐给我们的宝贝,乃是天地精华中的精髓也。
近些年来,玻璃种翡翠在珠宝市场的身价扶摇直上,不可阻挡。因为它没有满绿色翡翠那样艳丽招摇,纯洁似水更得大家的喜爱,有一种低调的奢华。
编稿:杨凡 责任编辑:杨凡
该文章由作者:【终身美丽】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