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白的和田玉籽料(全白的和田玉籽料图片)

和田白玉籽料和山料的区别

1、形成

和田玉籽料产自河流中下游,是山料在地质运动中被带入河流之中,经过河流上亿年冲刷而成;山料则产自昆仑山脉之中,属于原生矿,而籽料则是次生矿。

籽料的储量有限,而山料则有巨大储量。这就决定了和田玉籽料和山料从产出形态到玉质特征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2、外观

两者如果是原石,和田玉山料看上去发干,原石有棱角,且有风化痕迹,多绺裂。籽料或称水籽儿,其实就是形成不久就掉到河里,经过无数年的冲刷而成的玉石,外表如鹅卵石一般圆润,所以才叫籽料。

3、内部结构

籽料的密度要高过山料很多。籽料无论青籽或是白籽,内部结构都是致密的,用肉眼几乎看不到内部结构。山料结构再细,还是能看到松软质地的结构。

4、重量

由于籽料的密度比山料大,您可以用手比较一下两块同样大小的籽料和山料,籽料比山料重。

价格:一般玉质差不多的情况下 籽料是山料的5-7倍的价格,因此很多不发商贩利用各种方式制造假籽。

为什么说和田玉籽料白色的很少

和田玉籽料呈正白颜色的其实是非常的少,同样的白色也会有色的差别:

偏青

偏青,其实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闪青。闪青就是这块料子看起来有泛青的感觉。

籽料之所以会呈现偏青的颜色,是因为含有一定的阳起石成分。阳起石为硅酸盐类矿物,它是透闪石中的镁离子2%以上被二价铁离子置换而成的矿物,玉质会呈现非常淡非常淡的青色,因此成为闪青。闪青的料子是最为常见的,而且很多玩家也比较喜欢闪青的料子,因为闪青的料子一般在切开或者加工之后,会有一个提白的效果,通过人体的佩戴阳起石中铁矿物成分发生变化,也有可能是被人体吸收后,因阳起石含量的减少就会出现“返白”的效果和过程,有的幅度很大。

闪青的玉会变白,这里说的变白只是相对来说的,比佩戴之前的料子而言这个之间的跨度不会很大,并不能从闪青的料子一跃到正一级白这也是不可能的时期。

偏灰

偏灰,也叫闪灰。简单的说就是玉料看起来有一种灰蒙蒙的感觉,给人的感觉不明快。

闪灰料颜色暗暗的,呈淡淡的灰色,从原料到打磨成成品在颜色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灰料在价格方面相对来说是要低的,一般来说灰料子出浑厚的料不多,一般会出细腻的,如果到了浑厚那样的一般会灰的比较厉害,而灰料子带棉的、料松的相对闪青料来说要多。

其实,有些闪灰的料子玉质的细腻度比较好,油性也比较好。虽没有闪青耐看,但从玉质上并无可挑剔之处。很多玉友受”宁可买青不买灰“的观念影响一看到闪灰的料子一概不接受,这种观念也要针对玉质细腻度等其他指标来看不能一概而论,本人对有些闪灰的料子很是喜欢,因为这样的料子油性超好,有一种冒油的感觉,籽料不就是那种油乎乎的视觉感先打动人吗?

暖色

偏暖色,就是白色里透着一种淡淡的黄。偏暖的颜色属于比较明快的色气,一般来说暖色系在视觉效果上是最舒服的,有时甚至比正白更舒服。所以很多羊脂级的白玉籽料都有些微微的偏黄。

关于白玉籽料的“白”,并不是单纯的白。玉质差不多的情况下暖色系是首选,其次是闪青,最后是闪灰。籽料里其实正白的料子是很少,大部分多少都会有些偏色,白度好的和田籽料自然就不会有所谓的“漏”,这就需要大家在挑选的时候多加留意。

全白的和田玉籽料(全白的和田玉籽料图片)

和田玉白光籽是真正的籽料原石吗

指的是和田玉白玉籽料,全身没有任何皮色,全是白的,简称光白籽。不叫白光籽。

和田玉籽料怎么鉴别真假?

看和田玉籽料真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一、看皮色本身

看皮色,首先看色根,籽料皮子,不管色泽如何,基本上都有根,如果放大去看,就像树根,扎进籽料的肉里面。这种色根是造假者很难做出来的。不一定没有有色根的就是假皮子。

如果色根不明显,就看它的颜色变化。尤其是对于颜色相对较深的皮色,都会有一种颜色的过度。

注意边缘处黑皮和红皮的过度,有层次感。

在皮色的边缘,你能看到明显的颜色变化,从黑到深红,颜色有一个明显的过度。而如果是染色料,通常是一个颜色到底。

皮色厚度与颜色过渡规律一致,颜色浅处厚度浅,颜色深处有色根。

二、看玉质

看皮色要与它的玉质结合来看。

最简单的,玉质较松的地方皮色一般会比较深,而玉质更细腻的地方,皮色会浅。

但也会有其它情况,比如在玉龙河的上游,它所在的河床可供形成皮色的矿物质较少,所以有时候即使玉质较松,也很难有皮色的形成。这就跟籽料的产出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了。

再者就是皮色与玉质浑厚的关系。一般玉质浑厚的料子,皮子也会很老气。比如下图:

最重要的一点,皮色一定是生长在玉质里面的,不能是浮在表面。即使是很薄的皮色,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也能看到皮色是在玉质里面,像是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像染色的料子,涂抹在玉质的表面。

三、看毛孔

皮色与毛孔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也是分辨皮色真假的很重要一方面。

籽料的毛孔有很多不同,有的毛孔偏大,有的毛孔较小,还有很多是凹进去的小坑。如果经常观察皮色的话,你会发现,很多皮色,尤其是洒皮,它的皮色很多都是分布在籽料的小坑里面。这是籽料皮色一个比较常见的规律。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猜测,籽料的表面有一些比较疏松的地方,经过长年的冲刷,这些疏松的表面会被冲刷掉,留下这些大小不一的小坑,而这些小坑更容易附着上颜色,所以出现了这种情况。

玩家们要牢记这一点,看坑装表面的皮色,是分辨皮色的重要一点,尤其是撒皮。有皮色的地方多是有下凹的。

四、看瑕疵

瑕疵是分辨皮色真假很重要也是最为直观的一点。从瑕疵分辨皮色,首先就是找裂。

这块料子是从裂切开,可以看到明显的钉子纹、水草沁。如果一块料子的裂上有钉子纹、水草沁,那么就几乎可以断定这部分是真皮色了。而如果不明显的话,就要看裂处的颜色。

很多比较大的裂,干脆裂口处是没有颜色的,越往里颜色越深。而如果是造假,往往在裂口处颜色极深,但颜色不会有一种长年累月沁入的感觉。

其次就是看水线,水线一般是在玉中密度最大的地方产生的,如果一条水线正好在籽料的表面,那么比较明显的就能看出,在水线部分是不会有皮色的(或者颜色极淡),看起来就像是把皮色一分为二。而如果是染色的料子,水线的部分也会染出颜色,而且会与其它部分的颜色不同。

五、看形状

很多人会说,皮色与形状之间有关系吗?其实是有的。

皮色的走向与籽料的外形配合的天衣无缝。造假是不会有这种效果的。

此外,皮色与弧度也有一些关系,皮色交界处的色脚分布与籽料的弧度有对应关系。

当然,籽料的皮色有着多样性,是多种多样的,很多籽料的皮色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很难判断它的真假,比如一些新料的皮色,比如皮色艳丽的料子,比如干河床的料子等等。所以看皮色一定要综合来看,从它的颜色到分布到它与玉质等各方面的关系去综合判断,才能得出最终的答案。

很多玩家说,看皮色我就是凭着一种感觉。

确实是这样,一些资深的老玩家看皮色有时候确实可以略过这些步骤,仅仅从感觉上,就能察觉出皮色的对于不对,但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看皮色还是要从它的规律及特征来观察。而且看皮色的真假一定要多上手,多看真东西,只有当你看的多的时候,才能对皮色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看真假才能有所把握。

该文章由作者:【中国必胜】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